<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场多方合力、追寻共同理想的精彩旅程。6月29日,2025年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正式开幕,我们齐聚夏日的广州,探寻育人新答案。</p><p class="ql-block"> 从理论滋养到实践观摩,培训像一座桥梁,连通育人的理想与现实。我们看到,家校社不是孤立的板块,而是相互支撑的“育人同心圆”。在这场学习中,既有对教育初心的叩问,也有对创新实践的触摸。身为骨干教师,我们将带着所学所悟,把家校社协同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教育土壤中,期待培育出更具生命力的育人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协同滋养下,拔节成长。</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中考生在考场为梦而战,教育者于学堂向智而行。我们有幸倾听华南师范大学吴宏超教授题为《师德修养与职业风险防范》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吴教授首先带领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系列重要讲话,并结合案例深入解读《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育法》,我们醍醐灌顶,深刻感受到学法、懂法、守法能规避职业风险,才能成长为一位师德高尚、师风正气的好老师;立足教育教学工作,吴教授例举“课堂上学生突发身体不适,教师处理不当引发悲剧”的个案,引发我们的思考和热烈讨论,经吴教授专业指导,我们幡然醒悟,当学生在课堂生病时,我们应及时通知家长,尊重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务必要得到家长的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师德师风是评价老师的第一标准,我们要严守职业道德底线,谨言慎行,体悟“教育家精神”,让师德与职业发展的思考,在我们的心间扎根。</p> 理论启人心智,实践升华认知。 <p class="ql-block"> 7月1日,学员们有幸来到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和广州铁一小,推开实践之门,去现场观摩、去亲临体会。</p><p class="ql-block"> 7月1日上午,走进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我们认真聆听了许昌良书记关于学校共生阅读的精彩分享,这场分享如同一束光,唤醒了我们对阅读教育的新认知。</p>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共生阅读理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它以阅读为核心,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阅读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彼此促进,实现知识的共享与精神的成长。正如许昌良书记所说:“阅读是一种幸福而又高尚的教育生活,能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中,许昌良书记详细介绍了共生阅读的实践路径。学校通过构建“阅读场”,打造适宜的阅读环境,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书香。从图书馆、年级分馆到楼廊阅读空间、班级图书角,真正做到了“时时可读、处处可读、人人可读”。同时,学校还编制了“共生阅读推荐书目”,涵盖全学科,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边界,将生活的全部纳入阅读视野。</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阅读真正落地生根,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每天10分钟的“晨读”,开启学生美好的一天;各种激励措施推进的“趣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九年一贯的“序读”,为学生的阅读之路规划清晰的方向;基于数字化时代需求的“e读”,让阅读与时俱进;“小种子阅读坊”,邀请家长参与,促进亲子共读;一年一度的“家庭书房建设”评比表彰,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许昌良书记的分享,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共生阅读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人格品质得到塑造。同时,共生阅读也促进了家校社的协同育人,让家长和社区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月1日下午,突降的暴雨也阻挡不了学员们到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参观学习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何谓“幸福无处不在”——张婥恩书记《深耕细作示范引领 勇于担当出新出彩》讲座里关于幸福教育理念的漫谈温情满满;校园里“幸福小厨”、“移动家校学堂”、“幸福书咖”教职工之家、学生“心灵树洞”、“优谷留声墙”、“职业教育”等设施的精细与完善……张婥恩书记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教育工作就是让千家万户感受到幸福,这才是对教育最大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生命如树,亲情是树根,人格是树干,知识和技能好比是树枝树叶。完整的教育必须兼顾培养亲情,发展人格,增进知识和技能,惟此,孩子们的未来的人生才会硕果累累。张婥恩书记聚焦“构建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实践探索”,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和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经验,展现协同育人的生长力量,让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鼓舞着德育工作者们追求育人的四重新境界:一个人,一群人,一所校,一座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理论与实践并行,二者互为补充,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视野。从吴宏超教授的理论阐述,到华侨外国语学校“共生阅读”里家校社的同频共振,再到铁一小学用真实故事勾勒的育人共同体图景,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教育智慧的闪光,更是无数教育者以行动浇灌的协同沃土。作为教育路上的同行者,我们将把今日所见的温度与力量带回各自的学校,让家校社协同的种子在更多校园生根。愿每一次携手都化作孩子成长的养分,让这场多方奔赴的育人旅程,终能绽放出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