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多做

方圆f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我是一个在正式场合不善言辞的人,尤其在公众和领导面前,我的大脑会出现空白,不知说什么好,所以面试是我的短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我开始写东西。每天给自己、爱人、孩子写阳光日记,2018年写了三个月的捡垃圾感悟。后来上李克富老师的中级研修班,连续三个月每天写一篇感悟,上了两次,出了两本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我写文章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我发出去的文章有很多人浏览点赞时,感觉自己特别有成就感和爱心。当我在坚持写时,我说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无论在课堂上分享,还是讲半小时的课,我能轻松应对了。即使和领导对话,我也能平静的交流,不再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可见,写给说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位上负责写材料的人一般发展比较快,与他们大量书写有关。写材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有认知高度和语言流畅度,经常字斟句酌到半夜。在写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升,如果人品端正,被重用是势在必然。当我们感觉工作很难时,是自我成长的大好时机,每一次受苦受累都是在锤炼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写,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有利于沟通。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如果你的认知有高度,说的能力强,把信息传递给对方,让对方能够和你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便容易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实现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可以有意识的多写多做,提升认知高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你就可以担当更大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想→写→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职业心理咨询师,我们就是以“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来挣钱并养家糊口的,这决定了我们主要是为了“用”才去“学”的,即“学以致用”——这和为了一纸文凭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庸俗且功利地讲,一切不能输出(用)的输入(学)都是在浪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讲,最好的输出就是把所学的加工后用自己的嘴巴说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学的”叫“说明”,“加工”叫“理解”,“用自己的嘴巴说出来”叫“解释”。就言语沟通而言,一个咨询师的水平就体现在其解释能力的高低。当然,解释能力高的咨询师不只是能够说“出”来,还能够说“到”受众的心坎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出来是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新阳光中级研修生大比武”将于本月进行,学员们正在紧张地准备自己的演讲稿。他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把半年来新学的和自己固有的在进行加工后,在评委和观众面前说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届都有学员告诉我,说自己有很多想法,但演讲只有5分钟,难以选定主题;更多的学员则告诉我,把想的说出来后就觉得前言不搭后语了,自己“说出来的”远没有“想的”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此也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会认为这是我自己对所学的理解不深或不透所致,因此我身体力行并会建议学员用反复打磨的文字稿来给予弥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定主题后,一定会围绕着这个主题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这些想法没有重点,更缺乏逻辑,大多数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不信,你看看是否能够写下来?如果能,证明我说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是通过把那些想法逐字逐句地罗列,来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思维审判”。一旦开始写,你会立马发现自己原来的理解其实不到位。此时不要因追求完美而停止,要继续写,先完成初稿。在完成初稿后,尽管你发现逻辑松散、语言粗糙,但你已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及可能直到登台演讲你还在迈步前进的基础——你会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打磨每个词、每句话,不断地琢磨如何精确地表达你真正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只是让已经输入(记忆)的浮现(再现)出来;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预先输出——自我输出,对绝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语言表达训练的人而言,这是之后输出给他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比较于想和写,说是最难的。我想,这也是参加过大比武的历届中级研修生们共同的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其实是一项非常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注意力聚焦。比如,当面对各种情绪障碍时,我常常会让来访者把自己头脑中所想的写下来,读几遍,以便修改、补充,然后再把写下来的读给我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有很多人反驳我说,写要比说更重要。我说,对那些文字工作者比如作家可能如此,但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而言,写是说的基础。我曾开玩笑说,把想的写出来可以没有受众,但是你会通过写来提高自己;如果把想的说出来,如果没有受众,你就是自言自语,你就有可能被视为不正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