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洲的美篇

达洲

<p class="ql-block">七色晚霞映皇藏 老周</p> <p class="ql-block">  清晨五点半,淮北城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我站在阳台上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膝盖。心想是,八点半我家小孩舅就会在碧桂园门口会停着那辆崭新的七座SUV。今天,是我们老李家时隔二十年的皇藏峪重游,更是我人生第三次造访这个承载着太多记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老头子,药都带齐了吗?"老伴从里屋走出来,往我随身的挎包里塞进一个分装药盒。作为七十八岁的高血压患者,这已经成为我每次出门的标配。</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都备好了。"我笑着拍拍她的肩。</p><p class="ql-block"> 八点整,楼下陆续聚齐。北京现代SUV点火启动,像东北四十公里外的萧县皇藏峪出发 。</p><p class="ql-block"> "大哥精神不错啊!"二妹夫摘下墨镜,他七十二岁的人了还保持着医生特有的挺拔姿态。作为内科主主治大夫退休的他,总是不自觉地用诊断般的目光扫视每个人的气色。</p><p class="ql-block"> 七个人,6+1。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夕阳红旅行团",加上一个六岁的"朝阳",就这样启程了。我坐在副驾驶位置,看着后视镜里看着姊妹们热闹的谈笑,忽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四月。</p><p class="ql-block"> 1985年,三十八岁的我带着团旗,领着二十多个青年坐大卡车四十多公里来到皇藏峪。那时的道路坑洼得能颠碎骨头,所谓的景区只有几间摇摇欲坠的瓦房和一条被雨水冲垮的石阶。我们在漏风的庙堂里休息,啃着硬如石头的馒头咸菜...</p><p class="ql-block"> "爷爷,你看!"佳琦的小手突然拍打车窗,打断了我的回忆。远处,连绵的青山像徐徐展开的画卷,朝阳为每道山脊都镀上了金边。</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道路平坦得让人昏昏欲睡。不到两小时,导航就提示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当"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几个鎏金大字映入眼帘时,我几乎认不出这就是记忆中的荒山野岭。</p><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九米高的汉高祖刘邦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位挥剑指天的开国皇帝脚下,是仿汉代风格的城墙与阙楼。穿着汉服拍照的游客穿梭其间,让人恍惚有种穿越感。</p><p class="ql-block"> "这门票设计得真讲究。"二妹拿着那张印有刘邦《大风歌》的门票仔细端详。作为曾经的护士长,她至今保持着对细节的敏感。确实,比起二十年前那张简陋的纸片,现在的门票简直像件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佳琦早就像脱缰的小马驹般冲向检票口,弟媳——那个在车床前站了三十年的退休车工,此刻正迈着不太灵便的腿脚追赶。"慢点跑!"她的喊声里带着宠溺。我注意到弟弟默默走到妻子身边,自然而然地搀住了她的胳膊。</p><p class="ql-block"> 穿过闸机,眼前的景象更令人惊叹。原本光秃秃的山门广场变成了江南园林般的所在:曲桥卧波,锦鲤成群;回廊曲折,紫藤垂绦。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文化长廊,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留下的《皇藏峪记》被刻在青石板上,字迹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这字..."我凑近细看,手指不自觉地临摹起来。教了四十年语文的职业病又犯了。</p><p class="ql-block">"是真迹拓印的。"身后突然传来导游的解说声,"去年景区专门从故宫博物院取得了授权。”沿着新修的石质路免向主景区行进,两侧绿书成荫,栓皮栎、青檀成片作林,荫翳蔽鈤。</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家'老张家菜馆'吗?"有人突然指着转角处一家装修古朴的店面。2005年我与单位同伴重游时,就是在那家只有四张桌子的小店,第一次尝到了用山间野菌炖煮的土鸡。如今店面扩大了十倍,门口人流虽不是旺季,但也好几桌游客用餐。</p><p class="ql-block"> 瑞云寺的山门比记忆中新了许多,但那些千年古树依然苍劲。香炉里青烟袅袅,与四十年前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寺院两侧新增了文化展示区,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对弈雕塑、陈毅元帅1948年在此指挥淮海战役的史料陈列...不同朝代的历史在这里奇妙地交汇</p><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柏..."我抚摸着寺院中央那棵要两人人合抱的古柏树,有1400余年的树龄,说是建寺老祖留下的。树皮粗糙的触感瞬间激活了记忆。当年我们就是在树下合影,黑白照片里年轻的面庞,与眼下的老态差别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登山步道变成了规整的石阶,两侧加装了仿木栏杆。但海拔八百米的皇藏峪对老年人来说仍是挑战。刚走过"拔剑泉"景点,七十三岁的二妹就开始喘粗气了。</p><p class="ql-block">二妹夫说,"估计血氧96,心率稍快,休息十分钟就好。"他的专业判断让大家都笑起来。佳琦趁机从爷爷们的背包里搜出零食,像只囤粮的小松鼠般把口袋塞得鼓鼓囊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山腰新增的玻璃观景台成了考验勇气的场所。弟媳死死抓着栏杆不敢迈步,而曾经开着大货车跑遍全国的弟弟却面不改色地走到悬空处自拍。最让人意外的是佳琦,这个小不点居然趴在玻璃上寻找山下的蚂蚁,惹得周围游客纷纷拍照。</p><p class="ql-block">"看那边!"三妹突然指向远处的山峰。只见一座七层宝塔巍然矗立在最高处,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作为药剂师退休的她,有双发现细节的慧眼:"那是新建的观景塔,攻略上说登顶能看见五个县。"</p><p class="ql-block">这个发现引发了分歧。我和二妹夫这些"七零后"坚持要登顶,而三位女士决定留在中途的茶室等我们。最终是佳琦的眼泪打破了僵局——她非要跟"最勇敢的爷爷"一起上山。</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兵分两路。我牵着佳琦,跟着弟弟和二妹夫向山顶进发。新修的台阶虽然平缓,但对我的老膝盖仍是考验。每走两百米就得在休息平台喘口气,喝几口二妹夫准备的淡盐水。</p><p class="ql-block">"爷爷,我给你力量!"佳琦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皱巴巴的水果糖,那分明是她刚才"偷藏"的战利品。甜腻的草莓味在舌尖化开时,我忽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饥肠辘辘的下午,我和同事们分食唯一一块冰糖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登顶的刹那,所有疲惫都被眼前的景象冲散了。玻璃观景台像颗水晶镶嵌在山巅,360度的视野将皖北大地尽收眼底。远处城镇如积木般排列,高速公路像银色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更震撼的是脚下新修的玻璃栈道,仿佛凌空漫步云端。</p><p class="ql-block">"大哥,你看。"二妹夫指着导览图上的对比照片。原来我们站立的位置,在四十年前只是块长满杂草的荒地。现在这里不仅有观景塔,还有星空帐篷营地、悬崖餐厅和VR体验馆。</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佳琦趴在奶奶背上睡着了,小脑袋随着步伐一点一点的。我举着举着首机不停地拍,说要制作电子相册发给在国外的大网站,吸引免签游客来此一游呢。</p><p class="ql-block">午餐自然选择了蘑菇炖鸡。如今这道菜已经发展出多种炖鸡,当地土红蘑菇,白蘑菇。当带着松木香的浓汤滚入喉咙时,四十年的时光仿佛都被这熟悉的味道串联起来。佳琦吃得满嘴油光,把蘑菇排成"小太阳"形状;三妹细心地把鸡肉撕成细丝,分给每个人;二妹夫则严格监督大家饭前洗手,连指缝都不放过...</p><p class="ql-block"> 回程时,夕阳把皇藏峪的群峰染成了金红色。我靠在车窗上,看着后视镜里渐渐远去的山影。三辆车组成的车队在高速公路上平稳行驶,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弟弟提醒变道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那批作大卡的青年教团干,你们在哪里呀?二十年前我还上班,如今却变成了这个六人加一娃的奇特组合。皇藏峪的蘑菇鸡从农家菜变成了非遗美食,崎岖山路变成了旅游大道,而我们,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到了人生佳琦在后座哼着新学的儿歌,走调的旋律却莫名动人。我悄悄握住老伴的手,她掌心的皱纹与我的一般无二。车窗外的晚霞绚烂如锦,恰似我们这代人与这片土地共同书写的,永不褪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小憇片刻</p> <p class="ql-block">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亲人来一趟的机会不多</p> <p class="ql-block">这儿环境真好,自然保护区有26平方公里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以前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新增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做菜大厨</p> <p class="ql-block">蘑菇炖鸡——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瑞云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皇藏峪正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