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2日,经过两天的培训,大家学习的热忱如朝阳般蓬勃。培训的第3天,上午,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黄大明博士带来《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策略》专题讲座。这场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精准地浇灌在我们日常教学实践的困惑点上——命题,这个常常被我们视为“技术活”的环节,承载着课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重任。</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开篇的两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近3年,你是否自己命制过一份完整的试卷?”“你平时给学生的练习、测验是否坚持自己选题、编题?”——瞬间让我们陷入了深思,也清晰地认识到提升命题素养的紧迫性。</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命题值得我们如此高度的关注?黄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评价实践中,“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的痼疾依然存在。考试命题的质量和方向,直接决定了教与学的“指挥棒”指向何方,深刻影响着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的方向。这绝非空谈,而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明确要求。因此,提升我们教师的命题素养,不仅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更是实现“减负增效”、最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 明确了命题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要“命”什么样的题?评价的标尺是什么?黄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如今“核心素养”的学力观进化历程。 那么,如此重要的核心素养, 我们如何衡量? 答案就在“学业质量”这把尺子上。 黄老师引导我们聚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章节,深入剖析了“内容要求”(学什么,防知识虚化)、“学业要求”(学得怎样,素养目标)、“教学提示”(怎么学,经历典型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理念明晰了,标尺找到了,最关键也是最实操的部分来了:如何具体地命制一份指向核心素养的试题?黄老师为我们提炼了一条清晰、可操作的结构化实践路径 。黄老师还以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命制为例 ,详细讲解了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特别是如何将“以情境为载体”“测试情境的真实性”等理念落到实处,确保在学科实践活动中有效测查学生的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黄大明老师的讲座,不仅解答了“为什么”要关注命题,更清晰地指明了“是什么”和“怎么做”。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我们将从坚持自己选题、编题开始,努力成为一名能精准“丈量”学生素养发展的“命题设计师”,真正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推动教学改进的强劲动力。</p> 《从讲台到赛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破茧与进阶》 <p class="ql-block"> 下午,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信息科技科组长,湛江市兼职教研员刘全老师以《从讲台到赛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破茧与进阶》为主题开展讲座。刘老师从“关于教师职业思考”“个人教学生涯”“参赛经验”“真题演练”四个方面举办讲座。</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首先从教师角色以及展望未来谈及关于教师职业思考,他结合个人教学生涯阐述了教师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p> <p class="ql-block"> 然后,他与我们分享了他个人的参赛经历和指导教师及学生参赛经验。他从了解比赛规则、团队辅助、心理建设、课件制作、答辩话术、仪容仪表等方面向我们分享,让我们对备赛有了更多的了解。</p><p class="ql-block">最后,刘老师分享了他参赛时的真题,并与我们阐述解题思路。</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讲座聚焦青年教师“破茧进阶”之路,深感教学能力需从讲台日常的扎实积累出发(“茧”),更要勇于挑战“赛场”锤炼。这启示我们:以赛促教、反哺课堂是关键——比赛中的深度钻研、创新实践与应变力,最终要回归服务于更高效、更有活力的日常教学,助力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 黄大明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策略》讲座指导我们优化命题与作业设计,紧扣语言、思维等素养;刘全老师的《从讲台到赛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破茧与进阶》讲座激励我们勇于突破(“破茧”),通过竞赛锤炼教学能力。未来需将赛事中的创新与深度思考反哺课堂,设计更多素养导向的学习活动,实现师生共进。</p> <p class="ql-block">- 照片收集:陈湫鹏</p><p class="ql-block">- 文字素材记录:苏志慧、黄锦凤</p><p class="ql-block">- 文案撰写:林雨欢、符美瑜</p><p class="ql-block">- 排版美化:陈湫鹏</p><p class="ql-block">- 审核校对:全体组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