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的美篇 东北之行(二)

枫叶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9日我们在哈尔滨斯大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公园如一颗镶嵌在松花江南岸的璀璨明珠,全长1750米的带状公园与太阳岛隔江相望,防洪纪念塔巍然矗立,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风景。</p> <p class="ql-block">漫步松花江岸,五月的阳光洒满心头,每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p> <p class="ql-block">公园原名“江畔公园”,1953年为纪念中苏友谊更名,承载着哈尔滨人战胜洪水的历史。影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等曾在此取景,艺术与生活在此交融。</p> <p class="ql-block">红砖绿顶的俄式建筑、复古路灯与雕塑群诉说着历史,江畔餐厅的异域格调与松花江的波光粼粼相映成趣,仿佛置身欧洲小镇。</p> <p class="ql-block">端午假节的哈尔滨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中央大街美仑美换酒店,这里离松花江很近,晚上也可以去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第一站:参观了原哈药六场,听说现在这里已经是“东方卢浮宫”,每天的游客都超过一万人,很多人专程从外地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原哈药六厂,仿佛踏入欧式宫殿,奢华与历史的碰撞,让人目瞪口呆!镀金的吊灯、大理石楼梯与巨幅壁画迎面而来,大厅的穹顶绘满宗教题材的油画,让人恍惚置身凡尔赛宫。</p> <p class="ql-block">原哈药六厂,金碧辉煌的“东北卢浮宫”,2004年建成,建筑集古典、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一身,遍布巴洛克浮雕,庄重典雅,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走廊全实木雕刻,金饰装嵌, 每一个天使都活灵活现,令人惊叹不已。这座六层城堡,代表了哈药集团的巅峰时刻,1-3层哈药六厂办公区,4-6层为版画博物馆,公益项目,全天免费开放。照片是旅行随拍,窥其辉煌一角。</p> <p class="ql-block">走廊的铸铁扶手被岁月磨得发亮,墙上的旧照片里,工人们穿着上世纪的白大褂,在流水线前忙碌。如今,机器声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游客的脚步声和相机声。</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场始建于1977年,曾以“严迪”“护彤”等药品闻名,2020年重组搬迁后原厂区转型为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梯向上,来到五楼的版画展览馆。展厅内陈列着众多名画家的精美版画,虽然我对版画并不精通,但依然被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从药厂到艺术殿堂的蜕变,展现了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让人思考时代变迁中企业的转型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免费开放后,厂房变身为公益艺术馆,新增雪景摄影区与讲解服务,成为哈尔滨旅游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从建厂历史看,岁月徜徉,驰名医药,历历能详;百姓健康,挂在心上,悬壶济世,杏林殿堂。</p> <p class="ql-block">墙上贴满了企业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浓缩的东北工业史诗,从辉煌鼎盛到转型重生,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2023年凭借建筑艺术在网络爆红,单日吸引2.6万游客打卡,老厂房蜕变为文旅新地标。如今迁址利民开发区后,这座"东方卢浮宫"正以90万人次参观量的成绩,续写着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新交融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厅,我在想也许多年后,当人们谈起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时,这座"东方卢浮宫"一定会被提及。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就是它被称为"东方卢浮宫"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多么像卢浮宫,而是因为它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下午6点多,我们出去到松花江边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的日落,是一幅流动的油画,每一帧都浸染着北国特有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夕阳缓缓西沉,将整片江面染成熔金般的赤红,波光粼粼的水纹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金箔,随着晚风轻轻摇曳。远处的渔舟划过,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与天际的晚霞交织,仿佛一首无声的诗。</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松花江畔,落日为江面镀上温暖的橘红,江边的剪影与江水的流光一同沉入夜的温柔。晚霞泼墨般倾泻,将整片天空与江水连成绚烂的火焰,直到最后一缕光芒隐入地平线,岸边的灯光秀悄然点亮起来。</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的灯光秀是一场令人沉醉的视觉盛宴,每一处光影都诉说着独特的浪漫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水幕随交响乐腾空而起,数控喷泉与激光交织成动态画卷。水珠坠落的瞬间,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将夏夜的凉意染成斑斓的雾气。</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灯光秀以多元化的光影艺术闻名,融合自然景观与现代科技,形成独特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当暮色四合,松花江便披上了流光溢彩的华服。松花江新旧大桥的轮廓被无数星子般的灯光勾勒,宛如一条璀璨的银河横跨江面。五彩斑斓的霓虹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随着微波荡漾成流动的彩绸,与岸边的光影交织成梦幻的极光。</p> <p class="ql-block">天空余晖未散,城市灯光渐次亮起,此时光影层次最丰富,适合拍摄江面与建筑的冷暖色调对比。</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夜晚宛如一场流动的盛宴。百年面包店与石路面在灯光映照下泛着温润光泽,两侧巴洛克、文艺复兴式建筑被灯光勾勒出精致的轮廓,尖顶与穹顶仿佛戴着水晶冠冕。</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回去的时候,哈尔滨便悄然披上了夜的华裳。这座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城市,在夜幕降临后展现出比白日更为迷人的风姿,仿佛一位换上晚礼服的北国佳人,在星光与灯火的映衬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的霓虹招牌闪烁着复古的光芒,冷饮厅外排起的长队成为街边一景,空气中飘散着马迭尔冰棍特有的甜香,来一杯俄罗斯“国民饮料”——格瓦斯,那种超爽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今天站在这里,亲眼目睹了曾经只有在影视中见到的画面,心情无比激动,这些历史建筑如同立体画框,展现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视觉效果。‌‌完美诠释了"东方小巴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去参观了东北革命历史博物馆、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这三馆合并在原哈尔滨伪警视厅的旧址上)</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就看到烈士雕像前习近平主席赠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学校都组织学生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内涵体现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中,抗联战士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依然紧握钢枪,像傲雪的红松般挺立不屈。他们的足迹踏遍林海雪原,用生命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魏拯民,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一直战斗在长白山麓。他率领抗联将士,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动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这是魏拯民和抗联第一路军战士剥下树皮用以充饥的树干与工具。</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示众。他的头颅在战争结束后被保存,直到2013年才与遗体合葬,实现了真正的安息。陈翰章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看,在这里展览的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跟敌人战斗到底,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都是可敬可佩、铁骨铮铮的抗联英雄。</p> <p class="ql-block">嘎丽娅一个会说三国语言的翻译官,也被日军杀害,年仅17岁。</p> <p class="ql-block">这一批国际友人,在抗战期间,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年仅34岁的赵尚志,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仰,在东北大地书写了传奇。他曾说:“死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最终,他的生命化作白山黑水间永不熄灭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宁死不屈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因处理土改胜利果实埋藏粮食未能及时撤离,不幸被捕,国民党杀害他时才17岁。</p> <p class="ql-block">“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之际,以枯草棉絮果腹,孤身血战至最后一刻。他的肠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却填满了对祖国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的带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最终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集体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就是电影《八女投江》原型)。</p> <p class="ql-block">赵一曼大家都熟悉,她留给幼子的绝笔信,字迹被酷刑扭曲却力透纸背。"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是她毕生的信仰,即便遭受电刑、烙铁等酷刑,全身皮肤脱落、器官衰竭仍坚守党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无数个抗联战士,他们像白山黑水间永不熄灭的火种,在茫茫林海中穿梭,饿极了嚼树皮、煮松针。他们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坚韧,在日军铁蹄的围剿中神出鬼没;用“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的誓言,谱写了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从1932年起,共产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p> <p class="ql-block">《大刀进行曲》作者,革命音乐家——麦新。</p> <p class="ql-block">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懂存瑞,年纪才19岁。</p> <p class="ql-block">朱瑞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闪耀的将星,他的一生犹如炮火般炽烈而壮丽。这位1905年出生于江苏宿迁的农家子弟,从书香门第走向革命战场,最终成为人民炮兵的奠基人,被毛主席誉为"炮兵元帅"。</p> <p class="ql-block">杨子荣,这位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在林海雪原中创造了传奇。他骨子里流淌着不屈的血液,面对"天王盖地虎"的生死考验时,毫不犹豫地回应"宝塔镇河妖",展现出一名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日联军30位军级以上将领、58位师级干部牺牲名录中,金玉山烈士受刑时骨碎肉烂仍守机密,李兆麟将军《露营之歌》的旋律至今在松花江畔回响。他们以平均25岁的生命,在刺刀与狼犬的围剿中,用14年孤军抗战诠释了"烈忾难消志不磨"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展览接近尾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抗联英雄的年龄,最小才十几岁,大都二十多岁,平均年龄30岁。他们慷慨赴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向他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