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上加格达奇一夜都在下雨。今天(2025.7.2)早上我们6点在加格达奇的龙凤宾馆起床后,6点半下楼开车去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吃早饭。</p> <p class="ql-block">开到阿里河镇有近40公里,需开车近50分钟。</p> <p class="ql-block">7点半左右到达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阿里河镇。</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店吃早饭。</p> <p class="ql-block">三个人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在街上逛逛。</p> <p class="ql-block">“莫日根”是鄂伦春族语,意为好猎手。</p> <p class="ql-block">大兴安岭特有的一种花叫紫斑吊钟花,当地人说此花有微毒,不能去嗅。</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被称为中央街,叫鲜卑路,比较宽阔漂亮。</p> <p class="ql-block">行政中心就在这条街上。</p> <p class="ql-block">遇到一队出操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大家向鄂伦春族学生们行注目礼。</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逛到8点过10分,便驾车前往鄂伦春的一个4A级景点--拓跋鲜卑族历史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说明离游客中心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路两边全是茂盛的松树林和白桦林。</p> <p class="ql-block">8点半到达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儿有3个景点:①嗄仙洞,②鲜卑历史文化博物馆,③鄂伦春旗的乌力楞。</p> <p class="ql-block">这个乌力楞售票处修的有鲜明的鄂伦春族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个游客穿着鄂伦春族的衣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去坐到嘎仙洞的观光车。</p> <p class="ql-block">坐上观光车去嘎仙洞。</p> <p class="ql-block">在嘎仙洞观景点旁边看到这个草本植物。用百度识万物扫了一下,说是“独活”。</p> <p class="ql-block">到嘎仙洞的这条道有7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嘎仙洞在山上。快到洞口时发现这个草本植物。用百度扫了一下,说是“白芷”。</p> <p class="ql-block">嘎仙洞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天然山洞。</p><p class="ql-block">嘎仙洞:嘎仙在锡伯语指部落、故乡,在鄂伦春语指猎民之仙。</p> <p class="ql-block">它是一天然山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嘎仙洞森林公园内,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嫩江支流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p> <p class="ql-block">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是古代拓跋鲜卑祖先的居住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山下看嘎仙洞。</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嘎仙洞坐观光车来到第②个景点:鲜卑族的历史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拓跋鲜卑族的领袖檀石槐。</p> <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有着显著的鲜卑族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桦树、石刻、驯驴这些鲜卑族的符号完全融入这座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的神兽驯驴。</p> <p class="ql-block">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p> <p class="ql-block">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p> <p class="ql-block">公元45年鲜卑侵犯边境,东汉大破之,鲜卑震怖。49年东汉以偏何为鲜卑大都护,使鲜卑连年出击北匈奴,随后各部鲜卑大人皆归附东汉,明章二帝时期一直为东汉保卫边塞。91年北匈奴被迫西迁,鲜卑占据蒙古高原,95年汉和帝册立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同时设丞辅佐,视作汉之郡县。和帝之后鲜卑时叛时降。</p> <p class="ql-block">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三世纪前叶,轲比能再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交好曹魏,他死后各部又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时和时战。</p> <p class="ql-block">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建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386年拓跋部建北魏,439年统一北方。</p> <p class="ql-block">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663年被吐蕃吞并。拓跋支裔建西夏国。鲜卑史上建11国。</p> <p class="ql-block">南下的鲜卑人建国后,从游牧转向城镇生活和定居农业,大力汉化。小部分融入藏族。关外的鲜卑拓跋部有一支后来定名锡伯族。慕容部的一支建国吐谷浑,一部分成为土族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拓跋鲜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我们坐观光车去第③个景点,鄂伦春族的乌力楞。</p> <p class="ql-block">乌力楞,是鄂温克语中指血缘家庭公社。</p> <p class="ql-block">“乌力楞”是鄂温克语中由血缘关系组成的原始家庭公社,在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社会组织中具有核心地位。其成员通常为同一父系血缘的子孙,早期以“撮罗子”为单位聚居,每个乌力楞包含3—5户家庭,集体狩猎时采用围猎、骨镞工具等方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发展,乌力楞逐渐从血缘组织演变为地域性村社,最终被“嘎辛”(村屯)取代。现代鄂伦春乌力楞景区通过复原斜仁柱群、非遗展示等方式,再现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乌力楞”在鄂伦春语中意为“子孙们”或“氏族”,指同一父系血缘的家族群体1~3。早期一个乌力楞通常由3~5户家庭组成,最多可达十几个“斜仁柱”(家庭单位),居住在以桦皮或兽皮搭建的“撮罗子”内。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乌力楞则以5~6个柱为基本单位。</p> <p class="ql-block">用桦树皮做的盆。</p> <p class="ql-block">桦树皮做的碗。</p> <p class="ql-block">长华树皮做的盒子。</p> <p class="ql-block">雪鸮。</p> <p class="ql-block">据2025年资料显示,乌力楞最初是纯粹的血缘组织,后因社会发展逐渐吸纳非血缘成员,演变为地域性村社,含义转变为“子孙们”。随着多民族杂居村屯的出现,至20世纪中期,“嘎辛”逐渐代替了乌力楞。</p> <p class="ql-block">乌力楞作为原始狩猎单位,由家族长“塔坦达”或“新玛玛楞”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围猎和分配猎物。狩猎工具以骨镞、石镞弓箭为主,辅以猎犬、桦皮船、驯鹿和滑雪板。1949年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仍保留共同狩猎、平均分配猎获物的原始公社制度。</p> <p class="ql-block">2017年开放的鄂伦春乌力楞景区占地39万平方米,复原了斜仁柱群、萨满馆等建筑,通过兽皮工艺、民族歌舞等展示鄂伦春族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乌力楞民俗村(2022年)则以48个斜仁柱填补了鄂伦春传统民居建筑史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休息会儿。</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狩猎场景。</p> <p class="ql-block">又见白桦林。</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后已10过了。我优们一行驾车向塔河县而去。</p> <p class="ql-block">12点左右到达国道111的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一个服务区。在服务区吃我们自带的食物(这个服务区只有厕所和一个供游客休息的廊)。</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看到这棵桦树开的花(还是结的果?)。</p> <p class="ql-block">越接近塔河,国道111的冻土段越多,路面起伏不平,被当地人称为波浪路,一定要降速通过此路段。</p> <p class="ql-block">到离塔河还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时,天空已晴朗,这天空看起既深远又感觉离我们很近,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40到达塔河县。</p> <p class="ql-block">塔河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县,位于中国最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森林资源和鄂伦春族文化为特色,素有“绿海明珠、兴安福地”之称。</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语“小固其固”意为“水草丰盛之地”,1954年因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得名“塔河”。</p> <p class="ql-block">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地处东经123°19′-125°48′,北纬52°09′-52°23′,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市,南靠新林区、呼中区,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73公里,是大兴安岭地区辐射半径最大、运输半径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总面积1442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找到这家宾馆入住(80)。</p> <p class="ql-block">在宾馆休息到下午6点半去这家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今晚整几个私房菜喝一杯酒酒。</p> <p class="ql-block">这松树结了好多这个果果。</p> <p class="ql-block">睌饭后来塔河县城呼玛河的河边公园逛逛。</p> <p class="ql-block">这公园景色秀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