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注:母亲是一个特别讲究礼数的人,她生前常说:宁要钱吃亏,不能亏了礼数话吃亏;母亲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她教导我们兄妹,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母亲又特别喜欢看儿子我写的文章。因此,儿子我把在母亲告别仪式上的答谢词,以及丧事之后贴在母亲单位的感谢信一并整理成美篇,以慰母亲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长辈、亲友顶风冒雨赶来送我母亲最后一程;感谢陈书记代表学校对我母亲一生的高度肯定和赞扬。</p><p class="ql-block"> 昨夜,我在灵堂陪伴老母亲此生最后一个夜晚。风声雨声声声揪心扯肝肺,泪眼婆娑是烛光里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站在这里,喉咙像被千斤巨石堵住,泪水模糊了双眼,每说一个字,心都在狠狠抽痛。我的母亲,在 2025 年 6 月 23 日晚上 8 时 16 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九十四载岁月,她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璀璨的一生,也在我们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2 年 4 月 5 日,母亲出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年少时的她,就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向往,勤奋刻苦。1948 年 5 月,她踏上了界首二小的讲台,从此开启了长达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在界首二小,在利辛县董集小学,在原阜阳县宁老庄姜庄小学,再到二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简陋,她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母亲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她的学生。清晨,天还没亮,她就早早起床备课;深夜,当我们都进入梦乡,她的房间还亮着灯,批改作业、准备教案。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耐心教导,细心呵护。就是退休后她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热爱学习的学生。上世纪未,潘永成老师介绍了一位家贫勤奋好学的孟姓学生,到母亲在二中的家居住,母亲待他如自己儿孙,苦读下自习晚,母亲给他留门留灯;怕他学习累营养跟不上,就买鱼摘虾做可口饭菜,为他补充营养;得知母亲病逝,如今己成为教授的孟姓同学,第一时间从工作的异地赶来。与我一起,在灵堂为母亲守了第一夜。他说,宁奶的言传身教,让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宁奶的待人友善,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待人接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确实,母亲用她的正直善良,用知识的火种,照亮了包括我们兄妹在内的,无数孩子前行的道路,她用温暖的爱,滋养着每一颗求知的心灵。吊唁大厅两侧高悬的《碧血育桃李、血尽桃李泣》就是对母亲一生的最好概括。</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浓烈至上的就是 母爱,人类是在母爱中长大的,世界上有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流传于世。除去个别十恶不赦的不肖之徒之外,绝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没有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我的母亲是小城名门之后,由于命运坎坷,母亲三十几岁才有我。此后,我的两个妹妹也先后让母亲带到这个世界。是我们兄妹的降生,才使母亲这位只会教书,不懂家事的人,成为一个持家能手。母爱是体贴入微的。母亲能觉察到我们兄妹在外受到委屈后的半丝流露:母爱是奢侈的。那怕我们已上中学,已比母亲高出,气力甚至己超过母亲,但晚自习之后,总能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等候的身影。即使我们后来已成家有子,但是母亲似乎仍担心我们照顾不好自己,总是不时的做一些我们年少时喜吃的饭菜,招呼我们回去,仿佛只有看着我们香甜进食,才放心,才是最好的享受。 </p><p class="ql-block"> 母亲常说:爱是雨天互送的雨伞,爱是寒雪中互让的寒衣;爱如旭日东升,爱如晚霞满天。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给这个世界多一点理解与宽恕,多一点关心与体贴,哪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一定能四季常青。从我们记事起,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她说:千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对人;摧毁信任只需要一次虚伪。母亲对他人的善良真诚,母亲对爱的理解和践行,如涓涓细流,无声却又绵长,滋润着我们兄妹成长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 爱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底气,爱事业、爱亲人、爱他人,是母亲您老人家给我们兄妹最珍贵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再听一次她的唠叨,再吃一口她做的饭菜,再看一眼她慈祥的笑容。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成为回忆。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她对娘家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对婆家敬公爱婆、亲子侄友妯娌的行为,我们将奉为楷模;她的温厚仁心、奉献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我们知道,今天高悬于吊唁大厅正中,母亲最后时光的这幅遗照,会深深烙入我们兄妹、我们全家的记忆,在她慈祥的目光注视下,我们兄妹,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定也会如她希望的那样,团结互助,勉力共行!</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代表全家,衷心感谢各位长辈、亲友在母亲生病和治丧期间给予的关心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母亲,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p> <p class="ql-block"> (感谢信) 2025年6月23日,母亲走了,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她留下爱和温暖的世界,终年93岁。</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6日,母亲入住美丽阜西湖之畔,与早己枕泉河、望西湖长眠与此的父亲,团聚于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吊唁大厅帷幕正中,高悬的遗照,慈祥仁爱,是母亲生前最常见的形象;两侧挽联,碧血育桃李,血尽桃李泣;是对母亲此生最真实的概括。</p><p class="ql-block"> 昨天,风声雨声声声揪心扯肝肺;</p><p class="ql-block"> 昨夜,泪眼婆娑是烛光里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风未停、浪不歇,纸钱尽、烛已灭。这绝对是一个“雨纷纷、欲断魂”,让我们泪水淹心的三天三夜!</p><p class="ql-block"> 从此,西湖这根紧攥我们心的线更重更沉!</p><p class="ql-block"> 人生至暗、痛别慈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兄妹手足无措、痛彻心扉之时,学校的领导和母亲生前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及时赶来,有人操心忙前忙后;有人祭奠灵前燃纸添灯;许多人顶风冒雨送我母亲最后一程。在我们兄妹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安慰的时候, 是你们的及时出现伸手相助,让我们兄妹深受安慰,深感温暖!</p><p class="ql-block"> 有孝在身,不便一一登门叩谢。在此,对在我们兄妹痛苦时给予帮助和关心的亲朋好友,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