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甘南之行之四:陇原长歌 一场穿越八千年的博物馆奇旅

三乐翁

<p class="ql-block">游览完白塔公园,吃过午饭,我们一行人怀揣着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与向往,踏上了探寻甘肃历史长河的旅程,便是那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甘肃省博物馆。它不仅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更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从万物起源到原始社会的懵懂,再至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的辉煌,直至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曙光初现,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让人心生敬畏,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甘肃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以震撼的史前生命密码,串联起丝路大地的沧海桑田。黄河古象骨架昂首阔步的姿态凝固了渐新世的黎明,马门溪龙修长的颈椎骨节揭示出侏罗纪的庞然尺度。最动人的是黄河古象门齿化石,釉质层在灯光下泛着象牙光泽,仿佛能触摸到400万年前陇东古湖的湿润气息。这些矿化的生命印记不仅是地质年表的刻度,更是远古生命顽强存在的史诗,让人在肃穆的展柜前重新思考人类在生命长河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三镇馆之宝之一,它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是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唯一一件塑有人像的葫芦形彩陶瓶。距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拐角,彩陶的海洋猝不及防地涌入视野。大地湾文化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静静立在射灯下,那张五千多年前的"面孔"竟带着现代人也能读懂的神秘微笑。我凑近观察那些流畅的黑色纹饰,突然意识到这些几何图案与当下流行的抽象艺术何其相似。它不仅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早期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诠释。那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细细品味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暖伯”铜方鼎</p><p class="ql-block">西周 (公元前 1046-前771年),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1046-771年),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错银铜尊为东汉时期青铜酒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p> <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墓葬遭大规模盗掘,一批珍费文物被非法转卖流失海外。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56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饰片追回,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这是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大堡子山遗址的发现,对于探寻研究秦人、秦族、秦国早期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文物来自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铜奔马在内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4辆车辆及45件人物俑组成。 ‌铜奔马与铜车马仪仗俑队展现了汉代贵族车马仪仗的规模,其铸造工艺融合了力学与艺术,被誉为古代青铜铸造的巅峰之作。 ‌</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的展区光线幽暗,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在聚光灯下散发着威严的光芒。商周时期的礼器排列有序,那些饕餮纹饰曾经让我在教科书插图上感到恐惧,如今亲见却品出了几分狞厉之美。这种几千年技艺的传承,正是隐喻着文明的延续。我在留言簿上看到一行歪斜的字迹:"古人真聪明!"不禁莞尔——这朴实的赞叹,或许是最真诚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为甘肃省博物馆三镇馆之宝之一。是中国旅游标志。</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青铜扁钟</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保留完好的医药木简</p> <p class="ql-block">莲花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元代玻璃托盏。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为公元4—6世纪古罗马时期金属器具,1988年出土于甘肃省靖远县北滩。该鎏金银盘直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表面纹饰分三圈布局:外圈饰葡萄卷草纹与小动物浮雕,中圈雕刻奥林匹斯十二神头像与动物组合,中央高浮雕展现酒神狄俄尼索斯倚豹执杖形象。盘底圈足内刻有大夏文铭文,释意为“价值四百九十金币”,系丝绸之路上中西贸易与宗教艺术传播的重要实证。</p><p class="ql-block">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三彩文吏俑</p><p class="ql-block">唐代(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1965年甘肃省秦安县叶家堡出土。</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的展厅里,莲花玻璃托盏与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等器具在灯光下依然熠熠生辉。想象着当年驼铃叮当的商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往西域,又带回玻璃制品、金银器和异域文化…,玻璃展柜中的唐代三彩人马俑,背负着丝绸包裹,昂首向天的姿态仿佛永远行走在路上。身旁一位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孩正专注地拍摄粟特人墓葬中的壁画,多元文化在这方空间里和谐共处,恰似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一幕重演……。</p> <p class="ql-block">彩塑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楷书《贤愚经卷之二》,隋代 (公元 581-618年),发掘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北凉(公元397-460年)彩绘菩萨像壁画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是唐代延载元年(694年)制作的舍利容器铭刻文献载体,1964年12月出土于甘肃省泾川县大云寺遗址。石函采用五重套函结构(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内贮14粒佛骨舍利,其形制开创了中国传统棺椁制度与佛教舍利供养结合的范例。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其金椁</p> <p class="ql-block">淳化阁帖是北宋王朝编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艺法贴,集宋代以前书法艺术之大成。明王朝朱元璋第14子肃王朱瑛(1615年)找著名金石摹刻专家漫如玉、张应召主持,采用陕西富平所产质量特优的铜磐石摹刻,历时七载,完成两面刻文的贴石共144块。这套刻石是如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也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为国宝级文物。贴石逼真地再现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张芝、钟繇、锁靖及欧、褚、颜、柳诸家在内的宋以前历代书法巨匠的精品,堪称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p> <p class="ql-block">驿使图画像砖</p><p class="ql-block">‌1972年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国宝级文物。刻画1600年前驿使策马送信场景,马匹四蹄腾空,驿使手持棨传(古代通行证)‌。驿使面部无嘴,象征古代邮驿的保密要求‌。中国现存最早的邮驿形象资料‌。1982年被用作中国邮政首枚邮票图案,1995年成为邮政储蓄卡封面‌。现为镇馆之宝(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臂观音铜坐像</p> <p class="ql-block">北朝石造像塔</p> <p class="ql-block">“天下石窟在中华,中华石窟在甘肃”。甘肃石窟由西向东分为河西、陇中、陇南、陇东四大窟群,五十多处石窟,遍布全省。其中有世人称作“绘画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和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以及有最早明确纪年的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和南北石窟寺等。特别是炳灵寺 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题记的发现,为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石窟从十六国一直延续到宋元,有的甚至延及明清。时间跨度达1600 多年。</p> <p class="ql-block">革命之光·新时代的启航</p><p class="ql-block">走出古代文明的殿堂,我们的视线被引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展区。这里,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照片,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讲述着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奔腾不息的黄河,生生不息的人民.也许,对我们今天来讲,眼前的这一切,都同那往昔的岁月一样已然远去。但正因为曾经拥有这样的历史,震古烁今的永恒之光必将永远照耀甘肃大地,并将永远闪烁人们心底。我们要继往开来,无愧于今天这个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伟大时代。</p><p class="ql-block">我们向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们致敬、再致敬! </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6月10日</p><p class="ql-block">景点:甘肃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摄影及后期:三乐翁</p><p class="ql-block">文:三乐翁及网摘</p><p class="ql-block">出镜:竹节</p><p class="ql-block">配乐:甘肃之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