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

ql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4日晚,来到我的第二故乡—富县</p> <p class="ql-block">我在富县前后生活了十年。这里的山水滋养我,人民培育了我,赋予我丰富知识和坚毅力量。</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张村驿中学</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来到张村驿中学,今非昔比,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仍是那么亲切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1963年9月考入张村驿中学的,当年的小升初的升学率才有20%。</p> <p class="ql-block">从张村驿镇通往学校的唯一石桥</p> <p class="ql-block">当年张村驿中学分三个年级,五个班在这里上课。</p> <p class="ql-block">学校外面的河流是学游泳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门旁边的锅楼房。</p> <p class="ql-block">当年老师扎实的学科功底,认真的教学态度,传教丰富的知识,为我们各自的工作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同吃同住同学习中,结下深厚感情,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2日老三届同学相约回到母校。</p> <p class="ql-block">在富县与部分老师和同学会面</p> <p class="ql-block">初中66届同学在母校门口相见。</p> <p class="ql-block">到张村驿中学看望语文王涛老师</p> <p class="ql-block">2006年的后面的窑洞保持原样。学生宿舍在窑洞的左半部分,教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在右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2018年开始,培养几代人的窑洞,无人修护,开始衰落。</p> <p class="ql-block">2020年,已破败不堪了</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原来的窑洞只剩下后背墙了,在给前来的学生述说当年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教室宽大明亮</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在塑胶操场上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教室前面的一条路,依然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留下唯一见证学校发展历程的就这排树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新寨子村</p> <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张村驿中学的城镇学生25人分别安排在新寨子和文家庙两个村插队劳动。</p> <p class="ql-block">在新寨子插队的槐农知识青年</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住在宋显有队长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知青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田间劳动场面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1970年公社团委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知青而作。</p><p class="ql-block">当年知青铁姑娘,不爱红装爱武装</p><p class="ql-block">战天斗地新农民,勇往前进心向党</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与老乡们合影。可惜现在都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2026年6月5日,回到插队的新寨子。变化太大了,设有村委会,即新寨子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巧遇到当年大队书记左有福的孙子给我们介绍队里的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现在宋显有家的大房子。可惜宋队长有病住院,与他儿子建立微信。</p> <p class="ql-block">原来门前的一条河,政府投资统一整修在对面山下流淌。</p> <p class="ql-block">曾经到中学走过的一条捷径山路,</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直罗镇</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政府</p> <p class="ql-block">一个镇政府就修建的这么气势豪华,真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直罗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直罗烈士陵园位于镇政府旁边,陵园山腰处。</p> <p class="ql-block">1954年春,是为了纪念1935年11 月 21 日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而修建的。陵园内现安葬烈士955位。</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参加红军的第一仗就是直罗战役。</p> <p class="ql-block">拜祭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里安葬了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烈士325名,富县西半县的散葬630位无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第一次主动发起进攻的战役,它的胜利为红军积蓄和发展了新的战斗力量,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对直罗镇战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一"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