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县委书记这一问

东方畲

<p class="ql-block">  只因县委书记这一问(连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荣耀背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老魏,已然成为赤子乡当之无愧的大红人。乡党委书记胡伟,一心想着把老魏捧上市级先进工作者,给予他更高荣誉,以此激励他更好地工作,同时也为确保赤子乡的财政收入。为此,胡伟绞尽脑汁,给老魏出了个极易出政绩的主意。</p><p class="ql-block"> 胡伟不知是从广播电视,还是其他新闻媒体听闻,某个地方采用“三定一公开”的办法,竟能让种地的庄稼人主动上缴政府下达的农业税款。据说只需在村广播喇叭里喊一嗓子,村干部都无需挨家挨户上门征收,社员们听到广播后,便会自觉地把农业税送到村委会。这对于长期被农业税征收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乡村两级干部而言,无疑是个大法宝。</p><p class="ql-block"> 听闻在那些推行此办法的地方,农民们依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按数额将农业税送至村委会,村委会则分户开具收款票据。村民们对这种公开征收农业税的方式颇为满意,以往他们对村里随意征收农业税的数额意见颇大,却又无可奈何,这正是干群关系僵化的根源所在。此次听说能公开税费数额,且缴税后还能拿到票据,他们便消除了对乡村干部的疑虑与不满,主动将应缴的农业税送到村委会。</p><p class="ql-block"> 胡书记对老魏说道:“这次在南观村首推‘三定一公开’征收农业税的办法,只要你能办好,我就向上级领导为你请功,给你加工资,让你成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你就放开手脚,大胆去干!”</p><p class="ql-block"> 老魏聆听完胡书记的指示,回到南观村,准备如法炮制推行“三定一公开”的上缴农业税办法。他先是借助村里唯一的宣传媒体——广播喇叭,在南观村群众中广泛宣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老魏在推行“三定一公开”办法时,巧妙地插入了奖惩机制,试图利用经济杠杆来撬动这一办法的顺利实施:谁要是率先把村里下达的财贸任务主动送到村委会,村里就给予他百分之二十的回扣;要是有谁不主动送,非得等村委会干部上门讨要,那就罚款百分之二十。如此一算,前后相差竟达百分之四十。经过去年老魏征收农业税款的一系列手段,村里人早已见识过他的“厉害”,谁还敢不积极主动地把村里下达的农业税款送到村委会呢?与其迟交被罚,倒不如早交得奖。可大家却不知,这人人能拿到的回扣款,并非出自老魏或哪位干部的腰包,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所以,今年社员们一接到村委会征收农业税的通知,便纷纷按照通知要求的时间、地点和应缴数额,提前把农业税费送到了村委会。短短三天,全村八十多万元的农业税费便顺利完成上缴。在农业税款征收困难重重的大环境下,南观村用“三定一公开”的办法,让村民在三天内就上缴了八十多万元农业税,这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堪称伟大的创举!</p><p class="ql-block"> 为表彰老魏的先进事迹,乡党委政府专门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对他的事迹进行整理:老魏不仅清理了南观村过去拖欠的农业税款,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还创造性地推行“三定一公开”办法,让村民主动将农业税费送到村委会。如此斐然的成绩,一定要在全乡、全县乃至全国推广!</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民种地负担极重,全国各地征收农业税都困难重重,还引发了干群关系恶化等诸多问题。而此时老魏推行的“三定一公开”办法,能让农民主动上缴农业税费,无疑解决了乡村干部的燃眉之急,确实是一件值得大力推广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省电视台的记者得知这一消息后,来到南观村进行采访报道。这下可忙坏了赤子乡的胡伟书记,他亲自部署安排接待工作。他让乡里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员都换上农民的衣服,扮成农民,分散到南观村的各个村民组,还让社员们都到田地里做农活。那些因年岁大或身体有病不能下地的老婆婆、老爷爷,就被家里人反锁在家中,不准露面,生怕他们答不好记者的问话,把事情搞砸。各个村庄只留几户人家开门,这些开门人家的电器相对齐全,屋内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乡里的工作人员则扮演成这户人家的家主或家庭成员,提前经过乡里专门培训,对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能巧舌如簧、对答如流,让记者对这次采访十分满意!</p><p class="ql-block"> 次日,省电视台新闻节目便报道了X县赤子乡南观村委会在村党支部书记老魏的带领下,实行“三定一公开”的农业税征收办法,调动了社员积极性,村民主动将今年的农业税送到村委会,全村八十多万元的农业财贸任务仅用三天就完成了!这则新闻一出,立刻轰动了全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