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世平江路

董成刚

<p class="ql-block">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富有盛名的地方,与历史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在这里发展壮大,江南水乡的影子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来到苏州,走进古老幽深的平江路,她与苏州园林相紧密贴合在一起,位于密集的闹市当中,一条河平江河贯穿南北,与市区的水系连成一脉互联相通,河水清波荡漾,两岸人家依水而居,每一座老屋都散发着浓郁的味道, 白墙黛瓦,屋前悬挂的一盏盏摇曳着的红色灯笼与热闹的烟火气息构成一派,成为繁华落世人间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  烟雨朦胧中下江南,来到苏州,夜幕下的平江路格外耀眼夺目,这个让人 倾慕的地方,为了不负此行,我提前做好了出行攻略,把这条路与这座古城的每一处景观都详细的列入了行程的计划,直面她的浓郁氛围,平江路的画面感如同被直接拉满了。</p> <p class="ql-block">  烟雨里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白墙黛瓦浸在雨水汽里,两旁铺子里飘出评弹调子和茶香,偶尔有撑油纸伞的人走过——这哪是“落世”,分明是把千年的繁华都揉进了雨雾里,雾里看景朦胧,水墨丹青,人在画中游,看人流动,游客们兴致勃勃,站在路边有标志的地方留影拍照,来到桥上摆弄着各种身姿造型,只为这一回, 游走江南,让自己成为这条路上的一份子,把自己难以平复的思绪埋进这唯美的水乡里,水天一色共苍茫,烟波浩渺绘新图。</p> <p class="ql-block">  雨落倾城雾满天,河船鱼火伴人家,姑苏城外平江路, 繁华似锦胜春潮,遥想当年闹市井,峥嵘岁月不言愁,犹听琵琶诉风流。平江的房,平江的水,平江的路,平江的桥,原汁原味的风貌,完好无缺,如同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古城,伴着苏绣的隽永,伴着花糕的凝香,伴着江南水乡悠扬的乐曲,一直回荡在心中,有人说:一旦融入,便不舍离去,异域风情的美,平江路不同的景观特色,深深地吸引着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沿河历史街区,平江路确实像被时光浸润的水墨长卷。捕捉她的灵魂所在,标注她惊艳注脚的不同,能够深入其中,尽情的感受。当青石板路上的湿气还未散尽,薄雾中的茶楼已支起雕花木窗,当一盏盏明晃晃的灯笼穿过枕河人家的花格窗棂,在斑驳的白墙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此时拍下的光影,会带着吴冠中水墨画的笔触,惟妙惟肖地再现了江南水墨画的旖旎风光。</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路过琵琶语评弹馆时,丝丝入扣的女声吟唱的声音,浸润耳目,这种细如轻沙的语调在薄雾的烟雨中,似乎唤醒了这古镇老街的寂静,如此的匹配和谐,彰显了水乡特有的韵味,我停下脚步,录下了三弦与吴侬软语交织的声纹。这声调与屋檐滴落的雨珠同频震颤,这种声景交融的体验更有磁性,更显动人。</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的桥联通街道延伸致远,每座桥都有一个典故,每一座桥的命名,都与一段历史人物有关,平江路不足两千米,从南端的苑桥到北端的华阳桥,整条平江河上一共有十一座桥,恰逢此时,赶上烟雨朦胧的时刻,无论是岸边凭栏远眺,还是站立桥头,你是画中人,也是楼上人看风景的画,尤其是年轻美貌的女子穿上汉服,打上油纸伞,更显得美丽动人,雨中情,有你,也有我。</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拱桥,由一块块精雕细刻的石头铺垫而成,独具匠心的构造,如同一座丰碑,证明了历史的过往。景深处,拱洞倒影在水中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摇橹船穿过时,船夫唱着江南小曲,游人们坐在乌篷船里,感受着惬意的时光,船夫每次划桨,涟漪会将这几个美学瞬间打碎又重新组合,平江河在船桨划出丝绸般的质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江南苏绣细腻婉转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  苏州平江路有了岁月雕刻下的痕迹,有了繁华落世的厚重,才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寻觅古迹的征途上,不是看过了多少景致的不同,而是能够深入了解,体会那时、那景、那味的深邃和远大,体会多种不同地域文化并且能够融入心中的一种无限延伸和净化,每到一处,不是把那种矗立已久的古物,看成一个不动的标本,而是要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意境,有了这暖意融融的召唤,才有了不断探索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