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

晓霞

<p class="ql-block">长沙,一座因文运而昌盛的城市。屈贾以降,群贤纷至,名宿云集,人才辈出。膺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美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况境。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湖湘文化,造就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带您领略长沙悠远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博物馆所在地—北辰三角洲。</p> <p class="ql-block">北辰三角洲夜景</p> <p class="ql-block">商.兽面纹提梁卣</p><p class="ql-block">长沙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表明,长沙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长沙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孕育出远古文明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商)</p> <p class="ql-block">  商.象纹大铜饶</p><p class="ql-block"> 青铜之乡—商周时期,中原文化南播,长沙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纪初以来,以宁乡县黄村镇为中心的区域相继出上了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故学术界誉为「南中国商周青铜文化中心」。21世纪初,中乡发河里通址西周初期城墙、壕沟和宫殿基址的发现,表明西周时期长沙地区存在一个具有发达青铜文明的方国。</p> <p class="ql-block">鱼纹铜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具;青铜人面像(商)</p> <p class="ql-block">鱼纹铜鼎(商)</p> <p class="ql-block">王子午铜鼎(春秋)</p> <p class="ql-block">提梁铜壶</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一公元9年)宁乡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1.西周鸳鸯铜尊;2.青铜人面纹弧腰錞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錾刻缠枝花纹鎏金银熏炉</p><p class="ql-block">唐</p><p class="ql-block">1980年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明堂山水丘氏墓出土杭州市临安区吴越文化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礼器</p> <p class="ql-block">礼器组合</p> <p class="ql-block">乳钉云雷纹铜编铙</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1993年宁乡县老粮仓乡师古寨出土该组编铙共9件,造型基本相同,大小有序。通体阴刻云雷纹,钲部饰孔钉纹,乳钉凸出,基部肥实。经测音,每件铙的正鼓和侧鼓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且C/D/E/F/G五种调俱全,能组合演奏不同的调式,是目前我国时代最早能成编演奏的青铜乐器。</p> <p class="ql-block"> 各种冷兵器</p> <p class="ql-block">双脊单钮铜矛</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1983年长沙市张公岭3号墓出土 </p> <p class="ql-block">蛙形铜(汉)</p><p class="ql-block">赫章马家包包墓群出土赫章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藏整件器物呈椭圆形,造型为蛙身,大嘴,凸眼,背部纹鳞纹,腹部刻有四只爪,尾部有两个小孔。蛙身所刻纹饰美,龙鳞呈花瓣状向背部铺开。眼球突出,眉线清晰,上唇下唇薄、短,腹部阴刻蛙爪锋利有力极为传神。</p> <p class="ql-block">青铜带钩</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漆器</p> <p class="ql-block">彩绘漆虎子及双耳杯</p> <p class="ql-block">  西汉.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公元前202一公元9年)1975年长沙市咸家湖陡壁山1号墓出土青白色,局部有黄色、黑色沁。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气纹和凤鸟纹,给人以龙腾凤舞、云卷云舒之动感。龙凤身躯上以浅浮雕随形琢出隐约的线条,更加增强了整器的艺术效果。该环雕琢刀法娴熟圆润,线条舒展流畅,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反映了西汉前期高超的玉雕技艺。</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玉雕件</p> <p class="ql-block"> 玉器首饰</p> <p class="ql-block"> 玉壁</p> <p class="ql-block">陶鼎—秦(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1979年长沙市建工局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清釉花口瓷碟</p> <p class="ql-block">右:祭蓝麒麟纹执壶</p><p class="ql-block">明.正德苏州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左:繁昌窑青白釉注子注碗 .宋</p><p class="ql-block">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藏</p><p class="ql-block">注子和温碗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酒具,二者配套使用,在温碗中灌入热水可便注子里的酒保温。青白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的瓷器,也称作“影青”。繁昌帘位于安徽芜湖,是宋代著名青白瓷窑场,烧制的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淡雅,对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有较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各阶层陶俑</p> <p class="ql-block">骑马胡人俑</p> <p class="ql-block">胡人文官陶俑</p> <p class="ql-block">黄肠题凑—指墓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汉书·霍光传》苏林注:“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凑。”渔阳王后墓题凑使用楠木,紧贴外椁四周层层垒叠,共叠8层,合计总数达501根。题凑木的规格一般长0.8~0.99米,宽0.38~0.49米,厚0.38~0.49米。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天子之制”,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享用黄肠题凑葬制。</p> <p class="ql-block">棺椁外侧的青铜器、陶瓷器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鄂君启金节(舟节)(复制件)</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藏</p> <p class="ql-block">  土壤里的古代文化断层</p> <p class="ql-block">楚南重镇—长沙</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激剧变革的阶段。这时,百越民族的一支-扬越一直生活在长沙地区。春秋中期以后,楚国大举南下开疆拓土,至春秋晚期逐步控制了长沙及其周边地区。在楚人南下与越人的对抗中,长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楚人的经营开发,促进了长沙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南楚文化</p> <p class="ql-block">屈原—(约前340-约前278)</p><p class="ql-block">芈姓,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官至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力主联齐抗秦。因遭排挤毁谤,被流放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作品《怀沙》即为怀恋长沙而作。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长沙曾建有三闾大夫祠。</p> <p class="ql-block">大汉王国一秦汉时期,长沙纳入中央王朝政治版图。秦代设置的长沙郡和西汉初年建立的长沙国,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湖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沙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篇。</p> <p class="ql-block">封藩建国—封侯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徙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立长沙国,都临湘(今长沙)。西汉长沙国经历了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阶段,前后存续210年,其分封历史与整个西汉王朝相始终。长沙国西镇蛮夷,南御南越,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藩屏。</p> <p class="ql-block">吴氏长沙国</p><p class="ql-block">吴芮始封的长沙国,史称吴氏长沙国。自公元前 202年受封,历经5代传承,至公元前157年因无嫡嗣除国,存续46年。因对汉室忠诚,是汉初存续时间最长、唯一未被翦灭的异姓诸侯国.吴氏长沙国疆域辽阔,“外接胡越”,是汉初维系中央王朝与南越国关系的重要纽带。西汉吴氏长沙国王位世系简表:</p><p class="ql-block">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西汉纪年、公元纪年) </p><p class="ql-block">文王 吴芮 高祖五年 前202年 在位1年 </p><p class="ql-block">成王 公臣 高祖六年-一惠帝元年 前201-前194年 在位8年 </p><p class="ql-block">哀王 回 惠帝二年一一高后元年 前193-前187年 在位7年 </p><p class="ql-block">恭王 吴右 高后二年一一文帝前元二年 前186-前178年 在位9年 </p><p class="ql-block">靖王 吴著 文帝前元三年-后 七年前177-前157年</p> <p class="ql-block">“曹馔”玛瑙印</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一公元9年)1975长沙市咸家湖陡壁山1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曹嬛”为西汉吴氏长沙国王后,这枚印章为王后私印。玛瑙质地,印而呈正方形,边长1.85厘米。二台式覆斗钮,钮上有鼻穿,印鼻穿系以绳索状黄金丝环。印而阴刻鸟虫篆文“曹婿”二字,字体华丽婉转,圆润秀雅。</p> <p class="ql-block">刘氏长沙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其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建立刘氏长沙国。刘氏长沙国共传七代八王,至王莽时期被废,历时164年。刘氏长沙国时期,西汉王朝实行削藩政策,长沙国的疆域逐渐萎缩,长沙王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p><p class="ql-block">西汉刘氏长沙国王位世系简表:</p><p class="ql-block">谥号 姓 名 在位时间(西汉纪年、公元纪年) </p><p class="ql-block">定王 刘发 景帝前元二年-一武帝元朔元年前155-前128年 在位28年 </p><p class="ql-block">戴王 刘墉 武帝元朔二年-太初四年 前127-前101年 在位27年 </p><p class="ql-block">顷王 刘鲋鲍 天汉元年-一昭帝始元三年 前100-前84年 在位17年 </p><p class="ql-block">刺王 刘建德 始元四年--宣帝甘露四年 前83-前50年 在位34年 </p><p class="ql-block">炀王 刘旦 黄龙元年--元帝初元元年 前49-前48年 在位2年 </p><p class="ql-block">孝王 刘宗 初元四年--永光元年 前45-前43年 在位3年 </p><p class="ql-block">缪王 刘鲁人 永光二年一一孺子婴居摄元年 前42-6年 在位48年 </p><p class="ql-block">刘舜 居摄二年-一新莽始建国二年 7-10年 在位4年</p> <p class="ql-block">上:刺绣包金线官样(清)</p><p class="ql-block"> 苏州持物加藏</p><p class="ql-block">下:五彩钩连片花缎(清)</p> <p class="ql-block">贾谊</p><p class="ql-block">长沙国太傅(前200一前168年)</p><p class="ql-block">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后遭周勃、灌婴排挤,公元前177年谪为长沙王吴著太傅,后世称贾长沙、贾太傅。公元前174年为梁怀王太傅,公元前168年因梁怀王坠马抑郁而亡。贾谊政论散文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其民本农本、礼治天下、儒法结合、阳儒阴法等政治主张,为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模式。贾谊在汉赋上具有“振其绪”之功,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鵬鸟赋》等,奠定了汉赋的发展基础。贾谊与屈原开湖湘文化之滥觞,长沙遂被誉为“屈贾之乡”。</p> <p class="ql-block">人文荟萃</p><p class="ql-block">唐代,长沙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大批唐代官宦、文人或滴居、或游历潭州,为长沙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诗篇。另一方面,随着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潭州学风炽盛,人才辈出。这一时期,潭州人文荟萃,屏星璀璨,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徐扬《姑苏繁华图》高清复仿件</p><p class="ql-block">现代(绘于清代)原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藩屏府治</span></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年(1369),叨王朝改元代天临路为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又改为长沙府,直属湖广行省,府治设在长沙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其第八子朱梓为潭王,洪武十八年(1385)潭王就藩长沙。此后直至明王朝灭亡,长沙一直是叨王朝的封藩重地,先后有10个藩王就国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铜马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p> <p class="ql-block">明清府城</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是古代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明代长沙为诸藩封王之地,藩府同城。明清鼎革后,清雍正二年(1724)两湖最后完成分治,长沙成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湘省中枢</p><p class="ql-block">随着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湖南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加强管理,清朝在原来湖广布政使司统管湖南、湖北的基础上,实施两湖分治和分闱。至雍正初年两湖分治最终完成,湖南巡抚驻节长沙。从此,湖南作为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划正式确立,长沙成为湘省中枢。</p> <p class="ql-block">夜郎族群的归宿</p><p class="ql-block">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是西南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东向通过沅水联系荆楚,西向沟通滇国,北向直抵巴蜀,南向牂柯江而舟达南越,周边各文化特色器物汇聚于此。汉武帝为平定南越、开通西南丝绸之路,两次出使夜郎,于此地界先后设立键(qián)为郡、牂(zàng)柯郡,夜郎与汉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逐渐融入华夏。</p> <p class="ql-block">历经秦至西汉前期近百年,夜郎势力逐渐强盛。武帝当政后,加强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建元六年(前135),武帝派郎中将唐蒙通夜郎,《史记》载其“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关入”。唐蒙到达夜郎,向夜郎侯多同宣扬汉的强大与富裕,并“约为置吏,以其子为令”,开始在该区域推行郡县制。</p> <p class="ql-block">俗同中原</p><p class="ql-block">夜郎地区设郡后,汉中央为控制该地,采取“募豪民田南夷”等措施,将中原、巴蜀人民迁入。这些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贵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交流加深,夜郎及其周边小邑与汉朝关系日益密切,习俗逐渐融入华夏。考古发现显示,该地区发现大量西汉中期以来汉式遗存,展现了其社会各阶层生活习俗逐渐融入华夏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长沙,一座由星辰而得名的城 市。20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经商周南征,楚人经略,汉廷分封,唐宋繁华,至清初定为湖南中枢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亦如星汉闪耀着璀璨光芒。</p> <p class="ql-block">  长沙,一座以山水而形胜的市拜造化之赐,浏阳河绕东,岳麓山屏西,一曲湘流南来涌,多彩橘洲江心卧。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历代积淀而成的城市格局,彰显出长沙独特的气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