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寻找边防公路—G331线(下)

闲阳冷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G331线继续向前,在防川景区我们看到了“一眼望三国”(中国、俄罗斯、朝鲜)的奇特景观。此时,正式进入中朝边界,通过一路参观,对神秘国度—朝鲜逐渐有所认知。</p> <p class="ql-block">  9月9日,到达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p> <p class="ql-block">  图们江城市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中朝边境一处游船码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朝边境无论图们江还是鸭绿江,游船可以在河道的任何方位行驶,只要不登陆对岸即可,因此,游人可以在船上近距离观看对岸的情况。通常可以看到朝鲜人民集体劳动或者在地里劳作、收割,以及在公路上或骑自行车、摩托车、开拖拉机的,当然骑自行车者居多,和他们打招呼通常也会有回应,相互呼应的和谐氛围,反映了两国人民友好情谊。</p><p class="ql-block"> 而中俄边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则不同,都是以江中心为界,相互不得越界,一旦进入对方禁区或者接近对岸,边防军有可能开枪警告,甚至抓获上岸判刑入狱。</p> <p class="ql-block">  87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  图们江中朝新旧公路桥。图门江旧桥由日本大阪桥梁株式会社于昭和15年(1940年)修建,1941年竣工,1942年正式通行。</p> <p class="ql-block">  图们江公路口岸。</p> <p class="ql-block">  这道门一打开就会踏入朝鲜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铁路口岸。图们江国境铁路桥是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8月动工,1933年建成,作为侵略中国东北计划的一部分。日本侵略者通过这座桥,连接敦图、吉敦线,并和北朝鲜的铁路线衔接,以达到由日本出兵,经朝鲜进入东北腹地,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p> <p class="ql-block">  86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  图们江两岸,分别是中国的图们市和朝鲜的南阳市。</p> <p class="ql-block">  图们市高楼林立,经济繁荣。图们原名灰幕洞,于1933年5月改名为图们,此名取于图们江,"图们"为满语,意为河流众多。</p> <p class="ql-block">  朝鲜南阳市,是朝鲜第十三大城市,人口约7万人,南阳也是金日成夫人金正淑的故乡。南阳市与图们市在历史上一直存在跨境交流,例如在中朝边境图们口岸,双方居民可进行日常往来和贸易活动,近年来,随着跨境旅游的发展,游客可通过国门远眺对岸城市,感受两国边境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中朝边境乡村风貌,这里农作物盛产水稻。</p> <p class="ql-block">  朝鲜会宁市。会宁市在朝鲜城市人口排名中位列第23位‌,作为历史上的“图们江六镇”之一,会宁以边境贸易和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弱。</p><p class="ql-block"> 由于会宁对面我国一侧无城镇,所以最初并不知道这是朝鲜的哪一座城市,后经查找资料和比对,确定这座城市叫会宁。</p> <p class="ql-block">  9月10日,长白山天池,如少女般披上了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当天小雨,云雾缭绕,除了人挤人,连天池的影子也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北坡海拔2620米。</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顶军事禁区里的人影。</p> <p class="ql-block">  向长白山瀑布出发。</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瀑布下的温泉群。</p> <p class="ql-block">  云罩雾影下的长白山瀑布分外美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白山天池北侧天豁峰和龙门峰的中间有一个大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天池的出水口,天池的水从缺口奔流出来,河水沿断裂带长期地冲刷、侵蚀,使河床不断地下切,扩大,形成了一条河流,这条河被叫作"乘槎河",又称通天河。河水先经过一段约有600米平缓的地势,紧接着地势突然向北陡斜,河水趋急,在距天池约1250米的地方经伏牛石巨石的切割,河水改做一大一小的两股从悬崖上飞流直下68米,飞跌过程中两条瀑布搅合在一起,落底后溅起几丈高的飞浪,十几丈的水雾,形成长白飞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瀑布下拓臼成了深约20米的水潭,潭水汇集成为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从原始森林向山下瞭望云海层叠。</p> <p class="ql-block">  远眺长白山。由于昨日烟雨,花费昂贵的门票并无看到朝思暮想的天池,第二天无奈向下一个目标出发。当行驶到中途,路过了望台,看到了清晰的长白山顶,由此判断,如果此时在山顶,一定会看到天池。于是重新规划线路,向长白山南坡挺进,计划二上长白山。</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了长白山南坡山顶。</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南坡的边境铁丝网,对面即是朝鲜领土。</p> <p class="ql-block">  南坡山顶36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  朝鲜最高山峰白头山。朝鲜金家祖居于白头山一带,被称为白头山血统。</p> <p class="ql-block">  终于看到了如镜子般天池全貌,此生无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双方各拥有一部分水域。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天池在宋朝以后多有喷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刘建封登上白云山,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鸭绿、松花、图们三江源流。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  南坡海拔2540米。</p> <p class="ql-block">  路过白山市,图为白山市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参观“抗美援朝第一渡”所在地集安市,图为集安口岸。</p> <p class="ql-block">  集安中朝铁路线。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城东街道下解放村,是连接中朝两国的重要铁路通道。该桥由日本东亚土木会社建造,1939年9月1日正式通车,全长589.23米,钢架结构混凝土桥墩支撑,是日伪政权为掠夺我国东北资源而建。中朝双方以第11号桥墩为界分治。作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及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累计运送42万官兵和17.2万担架队员</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铁路大桥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8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明确指出: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第一分部约2600多人,从辑安秘密度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江界以南的别河里、五坪里建兵站线,承担辑安(集安)至熙川的补给任务,具体保障38军、42军、炮8师的后勤补给。这是第一支进入朝鲜的后勤部队。</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42军军长吴瑞林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同意第42军先头部队16日夜度过鸭绿江,迅速向长津湖地区集结。16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4师370团在副师长肖剑飞的带领下,率先从辑安(今集安)秘密渡江进入朝鲜,这是第一支进入朝鲜的作战部队,因此,集安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  集安公路口岸。看见有大货车在上面行走,说明这里的进出口货物还是比较繁忙的。</p> <p class="ql-block">  集安对面是朝鲜满浦市,满浦市是朝鲜第六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一桥连通鸭绿江中朝两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满浦市和朝鲜其它边境城市一样,在江边高地建设有不少楼房,但这些楼房一般都没有取暖设施,楼顶有烟窗,是用来烧火排烟的,并且大部分窗户都没有玻璃,或敞开,或用塑料布当玻璃,这样的楼房也只有工人才有资格入住。楼房之所以建在江边高地,就是显摆,形象工程,给对岸中国人看的。即便这样的楼房,有不少还是中国援建的。在楼房后面,有大片平房,普通老百姓居住。</p>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参观河口断桥。</p> <p class="ql-block">  毛岸英由此桥入朝。</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河口公路桥,原名清城桥,全桥总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载重60吨,钢筋水泥结构,1942年12月建成通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是日本侵华罪证之一。</p><p class="ql-block"> 河口公路桥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三大渡江地之一。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自安东(今丹东)、河口、辑安(今集安)三地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7师 第40军118师由此桥前往朝鲜战场,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3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干部战士及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的率领下,由河口过江入朝,前往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p><p class="ql-block"> 1951年11月中旬,美军出动20多架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将大桥中间9孔长约200米拦腰炸断,形成了今天的河口断桥。</p> <p class="ql-block">  河口断桥现状。</p> <p class="ql-block">  断桥两端。</p> <p class="ql-block">  朝鲜一侧风貌,山腰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扬起了灰尘,说明公路为土路。</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一下,朝鲜一侧路基石墙中间有几个孔洞,这是军事暗堡,除了监测对岸状况,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朝鲜公民偷渡过江。</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丹东古称安东,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  丹东鸭绿江断桥。来到丹东,首先要参观这座断桥,该桥始建于1909年日本殖民时期,原为鸭绿江上首座单线铁路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承建,1911年竣工通车。桥体结构采用12孔平弦连续梁式设计,现存残桥长944.2米,宽11米,为了保证鸭绿江船只通行和货物运输,原桥设有开闭梁机械装置,在中方一侧仍保存有原装置。</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该桥被美军轰炸机炸毁,抗美援朝胜利后,朝方将该桥所属的6孔铁桥残骸拆除。而中方所属的残桥,带着累累弹痕,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座大桥中国的一侧能完好保留下来,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朝鲜战争时,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名的“常胜将军”,他在战争初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狂妄地要在“感恩节”前把战线推到鸭绿江边。而美国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严重警告,担心如果继续空袭中国将会迫使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因此,美国空军在轰炸鸭绿江大桥时,不得不严格地把握中朝界线,只轰炸朝鲜一侧,而不敢轰炸中国一侧。鸭绿江“断桥”的存在,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断桥前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  从断桥上眺望“中朝友谊桥”。“中朝友谊桥”又称上桥(断桥为下桥),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4月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复线铁路时,由当时的日本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建设株式会社联合在下桥的上游100米处按300年频率设计修建的,于1943年4月通车。桥长946米,共12孔。朝方6孔是平弦连续桥梁,中方6孔为吊弦连续桥梁式复线铁路桥,可同时行驶上下行一对列车。大桥通车后,成为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资源的主要通道。抗战胜利后,大桥由当时的苏联红军接管。1947年6月,苏军撤离朝鲜时,将江桥分别移交给中朝两国政府共同管理。</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这座大桥和其它桥一起共同承担起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持前线的运输任务。首批志愿军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奔赴前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1年1月,上桥把复线铁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变成铁路、公路两用桥。</span>战争期间,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都是通过该桥以及其它鸭绿江大桥运至朝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断桥上远眺朝鲜新义州。</p> <p class="ql-block">  新义州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北道首府,朝鲜第四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1924年,入侵朝鲜的日本军队为了便利以铁路掠夺中国东北部的资源,把平安北道的行政中心由义州搬迁至此村,并改名为新义州后,便快速发展,是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南岸的重要城镇。新义州是朝鲜的特别行政区,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p> <p class="ql-block">  从鸭绿江岸眺望朝鲜正在建设中的一处工地。可以看到红旗招展、人头攒动,参加劳动的人员互相协作配合,好似我国七八十年代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火车站一偶。到此,331边防国道东段全部走完。</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绕道抚顺,参观抚顺战犯管理所。</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抚顺战犯管理所正在施工改造,未能进入一睹末代皇帝溥仪在这里服刑改造的遗迹,只好在高高的围墙外拍一张照片作罢。</p>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来到东北重镇沈阳。</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首先参观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鱼贯参观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内景。</p> <p class="ql-block">  十王亭一角。</p><p class="ql-block"> 大政殿前,八字形东西排列着10座方亭,俗称“十王亭”。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其西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上空的祥云。</p> <p class="ql-block">  东三省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  东三省总督府始建于清朝初年,最初为盛京将军府,1907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设立东三省总督,正式建立东三省总督府。该建筑外部为青砖墙体,内部为人字架木结构,建筑用料考究,雕饰豪华,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建筑呈“凹”形,门前有对狮和上下马石,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代表了当时的建筑形式和艺术水平‌‌。 </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帅府”又称“张氏帅府”或“少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外巨大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  少帅办公室。就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一事,张学良和于凤至矛盾重重、心怀忐忑,曾在此抛银圆占卜是否执行。</p> <p class="ql-block">  老虎厅。杨宇霆和常荫槐就是在这里被枪杀的。</p> <p class="ql-block">  赵四小姐旧居。</p> <p class="ql-block">  不能忘怀“九一八”。</p> <p class="ql-block">  庄严肃穆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顺路参观保定直隶总督署。</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大门。</p> <p class="ql-block">  院中过道。</p> <p class="ql-block">  署衙大厅。</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丹东是331边防公路的起点,此次寻找G331国道,自8月19日出发,从山西经河北张家口进入内蒙,中间突破,一路往东逆向行驶,经过了中蒙、中俄、中朝边界,最终到达丹东,并经沈阳、保定,到9月17日安全返回,历时1个月整,行程13000公里,圆满结束了行程。此次出行,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幅员辽阔,欣赏到了祖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遗迹,也感受到了三个邻国的不同异域风情。同时,深为外蒙古美丽大草原从中国分割出去惋惜;为沙俄欺我国弱、占我领土愤慨;更通过一处处遗址、遗迹,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我领土、掠我资源、残害我国人民的惨烈暴行和反人类本质!</p><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了解这些历史,记住这些惨痛的教训,从而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拍摄 文字整理 路线亲历/秦鸿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