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 待你而归

彝人(龙或毅)

<p class="ql-block">  暑假临近,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深陷在无尽的事务当中,神经长期紧绷。可借假期休养身心,给自己彻底松绑。既已放下粉笔、暂别讲台,就该关掉闹钟、停止操劳,允许自己“无所事事”,允许灵魂暂时放空,让紧绷的弓弦松弛。其实,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允许生活暂时按下暂停键,唯有这彻底的“休”,才能从职业角色的“樊笼”中挣脱,为后续的滋养腾挪空间。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叹,便是这卸下重负的“休”。</p><p class="ql-block"> “休”是松绑,“养”则是主动的疗愈。平日被粉笔灰呛哑的嗓子,被伏案久坐熬伤的脊骨,以及精神深处积压的疲惫,终于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系统性的修复。暑假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像照料花草般滋养自己。或晨起公园慢跑,感受汗珠滚落、筋骨舒展的酣畅;或寻一处静谧,一杯咖啡,一捧书籍,便是一个午后;或是行到水穷处,瑜伽、冥想、打坐、发呆,让纷繁心绪如云般缓缓舒展;或安然入眠,直至自然醒的晨光温柔拂面。这难得的得闲之机正是滋养身心的疗愈良方,让耗损的元气得以充盈。</p><p class="ql-block"> 除了休与养,暑假更重要的是"生",亦则生活,是在生机勃勃的烟火气中、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里,触摸生命的质感回归生活的本真。三尺讲台之外,教师也是子女、父母、伴侣,有着被日常教学所挤压的生活角色与情感需求。暑假便是回归这些本真身份的时刻:陪孩子沉浸式游泳放松,与父母闲话家常细品温情,携伴侣漫步林荫共享静谧,系上围裙尝试新菜谱,背着相机走进老街巷,带上行囊赴往山海远方····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找家深夜烧烤摊,碰杯时的脆响,透出生活最温热的质地。</p><p class="ql-block"> 暑假之“息”,是让心灵在宁静中舒展呼吸,让精神在涵育中蓄势待发。“息”更显得深沉,它可以是对过往经验的深刻总结,可以是对未来行动的深入思考,乃至可以是在漫无目的书海中漫无目的地沉思。唯有根植于深沉的宁静,大地和生命才能完成最深度的更新,为破土而出积蓄不可思议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四季流转自然有序,亦如生命吐纳般不可或缺,愿你我他充分利用暑假,清空繁杂。人生无处不风景,心宽满目皆花开。人生的旅途,到处都是风景,只要心胸豁达,哪里都是繁花似锦。所以多点快乐,少点悲伤,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繁花,人生似锦。</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别给自己加戏,你的人生没那么多观众,人的灵魂在千帆过尽后、沉淀的才是智慧。夏夜的凉风,让心灵重获清澈视野! </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枯叶、何必紧攥?任其飘落,滋养脚下泥土;盼老师们利用假期休养生息,为下学期再度扬帆打下坚实的路基;心怀感激,不必在意外界的喧嚣,我们应在意的是给你撑开那沉重雨伞的人,要学会任凭城外喧嚣鼎沸,城内自有清风明月,竹影扫阶。</p><p class="ql-block"> 前路、舞台辽阔,聚光灯从不只为一人停留。只在乎自己,而轻团队集体,脑海中浮现的独角戏,其实观众席上、早已空无一人。实质上,每个人也是自己故事里奔忙的主角,无暇他顾。没人有义务,处处照顾你,弱者自困,强者自渡。 </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城墙,沉默而厚重地矗立,将无谓的喧嚣轻轻挡在外面;大地承载万物而不言;历经风霜的树木,枝干上留有伤痕,却将根须深深扎地。我们老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拓展训练好教书育人本领,提升为人师表德行,才能抵达到一种更澄澈、更坚韧的境地! </p><p class="ql-block"> 愿你安静于暑假,丰富于仲夏,醉美于师业,在假期休养生息,落日余晖,待你而归。(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