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的凝视——探秘三星堆的神妙世界

大鹏展翅飞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6日上午,随旅游团队游览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是一次探寻3000多年前古蜀人神秘历史的行程。急急忙忙3个小时,虽然极其短暂,委实令我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是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著名古代遗址,其名称的由来与遗址的地理外观直接相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当地农民在耕作时偶然发现了一批玉器,随后考古调查发现,遗址区域内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形状类似三颗星星;而在土堆的对面,有一道新月形的月亮湾台地,古人常以“三星伴月”形容这种地貌,因此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三星堆”。</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博物馆包括老馆、新馆、修复馆,由三个起伏相连的覆土堆体沿中轴排列,寓意三星堆的古蜀文化象征‌。新馆建筑外观融合“古蜀之眼”元素,通过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组合,形成与遗址发掘区跨越古今的对话‌。博物馆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西南第一文博单体建筑。几个巨大的青铜色螺旋体,从广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长出来,带着一种原始而磅礴的力量感。走近细看,整个建筑群线条流畅又充满张力,仿佛一个俯卧在大地上的青铜巨人,谦卑而庄重地守护着脚下沉睡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踏入馆门,半弧形的斜坡展厅如考古探方的剖面缓缓展开,长达百米的螺旋坡道,引导观众探索展区。</p><p class="ql-block"> 设计者以抽象手法将青铜面具的轮廓融于巨大穹顶,天花板的天光透过格栅洒落,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先民夯筑城墙时留下的指纹。</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新馆)展览的主题是“古蜀文明”。分为世纪筑梦、王者至尊和天地人神三部分。展示的精美绝伦的文物群体,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敬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祗、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世纪逐梦”前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20至30年代,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进行了首次发掘。上世纪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不断开展调查和试掘。1980年后,三星堆考古进入系统发掘和研究阶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一醒惊天下”。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存发现,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渐明晰。2019年以来,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百年逐梦,矢志追求。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谱写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  早期考古发掘的玉琮、玉璧、玉璋等祭祀用器,表明1929年燕道诚父子发现玉石器是三星堆考古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出土的铜质人像、面具,造型各异,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黄金面具、面罩残片,历经三千年依然光芒慑人。</p> <p class="ql-block">  青铜着裙立人像(八号坑出土),人像双膝半屈,臀部翘起,左手于胸前持握状,肌肉线条清晰,服饰为短裙配腰带,腰部以下刻有密集的云雷纹。此为三星堆唯一一件明确着裙的立人像,展现了古蜀工匠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把握。</p> <p class="ql-block">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四号坑出土),通高29.9厘米,跪坐姿态,头部扭向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掌心留有卡槽,推测为托举祭器的底座部件。面部刻画细腻,国字脸、剑眉紧蹙,服饰为中原风格的右衽束腰上衣,发型融合“頍”与“纚”的组合,与殷墟玉人高度相似。其跪坐姿态与中原礼制的关联,印证了三星堆与商周文明的深层次交流,成为研究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实证。</p> <p class="ql-block">  “王者至尊”前言:</p><p class="ql-block"> 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雕像群蔚为大观,是三星堆青铜文化重要标识之一。青铜人头像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头冠、发型和服饰各异,是当时族群构成与等级秩序的反映。青铜大立人像既具王者之风,又有大巫之仪,应是集神、巫、王身份于一体的古蜀国最高统治者的形象。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权力的象征,黄金面具与黄金面罩具有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兽器盖于2022年在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属商代后期文物。器物造型独特,主要由喇叭形底座和上面的神兽构成。最上层方形封闭有圆孔 ;中间部分镂空,有镂空夔龙装饰,还有圆雕小铜人;底座最下层与尊口沿铸接,有阴线刻纹。</p><p class="ql-block"> 底座上的神兽是三星堆目前唯一带翼神兽,头部似老虎,昂首直立,气势汹汹,四肢上部各有卷云形小翅膀。直观地显示出古蜀人对青铜尊这一祭祀礼器特有的理解和使用方式,是研究古蜀文明的宗教信仰、祭祀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青铜顶尊人头像于2021 年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属商代后期文物。该器物下部为人头像,大眼、高鼻,颇具三星堆特色,上部是喇叭状尊。它将人像与尊巧妙结合,反映出古蜀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宗教观念。</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大立人像为商代晚期青铜器,通高260.8厘米 ,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标志性文物之一。人像头戴高冠,身着长袍,双手举于胸前,造型独特,展现古蜀先民精湛技艺,是研究古蜀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 。</p> <p class="ql-block">  金杖,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 ,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约500克。金杖以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 。其上有人像、鱼、鸟等图案,至今锐利如刀刻,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可能是古蜀国王权、神权等的象征物,是三星堆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金杖旁边的黄金面具宽1.32米的面庞上,镂空的眼睛呈方孔状,鼻梁高挺如刀削,嘴角的弧度似笑非笑,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金属光泽。</p> <p class="ql-block">  “天地人神”前言:</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精美绝伦的文物群体,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敬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祗、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玉边璋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要玉器。它造型修长,玉质古朴, 表面有历经岁月留下的沁色纹理。这类玉边璋可能是古蜀人祭祀活动中的礼器,承载着古蜀文明的宗教与礼仪信息。</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坛,造型复杂且精美,由底座、中层、上层及顶部等部分构成,融合了众多人物、神兽形象,展现出丰富的神话与宗教内涵,反映了古蜀文明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以及当时独特的精神信仰。</p> <p class="ql-block">  商青铜纵目面具,1986 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是三星堆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一件。它宽138厘米,高66厘米,造型夸张,双眼突出眼眶,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给人神秘而威严之感,是古蜀青铜文明独特性、创造性的代表器物。</p> <p class="ql-block">  各种青铜神兽、神鸟、龙蛇,造型独特,有的写实,栩栩如生;有的夸张,形态怪异。</p> <p class="ql-block">  摇钱树,出土于汉代墓葬,是一种随葬明器 ,一般由树座、树干与枝叶构成,树座多为陶质,树干为青铜质。这株1.96米高、分七层的摇钱树,树顶铸朱雀,象征通天通神;枝叶铸有铜钱、动物等,寓意福、禄、寿与升官发财 。</p> <p class="ql-block">  商青铜太阳形器,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坑,正中太阳部凸起,直径28厘米 ,高6厘米,周围五芒呈放射状布列,芒条与直径85厘米的外围晕圈相连接。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和中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相像,故定名为“太阳形器”。表现太阳形象的礼器,反映了古蜀人对生命、温暖、光明的崇敬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青铜龟背形网络状器,于2022年出土自三星堆七号祭祀坑 ,是三星堆新发现的奇特文物。其形似龟背,由青铜网格构成,四角还带有造型独特的龙形装饰。这件文物造型别致,在以往考古发现中较为罕见,其功能、内涵等秘密尚未完全揭开。</p> <p class="ql-block">  一号青铜神树,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是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它高达3.96米,由底座、树身和龙等部分组成,树分三层, 枝上共栖息九只神鸟, 造型奇幻精美。它可能与古蜀人神话传说中的“建木”相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与独特的精神信仰 。</p> <p class="ql-block">  “建木”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在古蜀文化等语境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建木生长于天地中央(如“都广之野”),树干直耸入云,枝叶繁茂,花开若云,果实似麻。“建木”被视为天地之间的“天梯”,是沟通人神的媒介,传说上古帝王(如黄帝、颛顼等)可通过建木往返天地。代表古人对宇宙秩序的想象,体现“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哲学观念,也可能与祭祀、巫术等活动相关。</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究竟是哪几件?众说纷纭。青铜神树无疑是整个展馆最引人注目的。 </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二号神树底座残件。</p> <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参观完“古蜀文明”展览,离旅游团队集合时间还有半小时,我来到负一楼,购票戴上VR眼镜,开启“寻觅三星堆”之旅。</p> <p class="ql-block">随着服务人员“开始”的口令,眼前骤然星移斗转,双脚仿佛踏上了古蜀温热的土地。大铜人将我介绍给讲解员。在他的带领下,穿过葱郁草木,恢弘城池在远处浮现轮廓。进入考古现场,沉浸式参与文物发掘,触摸铜质器具,目睹出土象牙仓库,感觉十分奇妙。</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憧憬三星堆考古未来的环节,我登上云端,穿越在高原、水面之上,顿时有眩晕之感,不由自主地弯腰、下蹲,害怕落入深渊……“假的,假的!”我连忙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挺直腰杆,继续腾飞。</p> <p class="ql-block">  20分钟的探秘之旅很快结束,摘下VR眼镜的刹那,恍若一觉初醒,梦幻的场景无法拍照、录像留念,怅然若失。</p> <p class="ql-block">  步出博物馆,正午的太阳为螺旋外墙镀上柔和金边,庞大的建筑群沉默俯卧于大地。人们逛三星堆博物馆,是不是像撞见古蜀人的脑洞!透过那些鬼斧神工的碧玉、青铜与黄金,仿佛能听到几千年前的神秘声响,感觉古人把想象力都砸在这些无价之宝上。今人看的不是文物,是古蜀人的“疯狂创意展”,太不可思议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