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好习惯:大班成长新旅程 ——记附城幼儿园幼小衔接之习惯养成

淑淑可鉴

<p class="ql-block">一、衔接背景与目标</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班后,幼儿即将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效率。本次简报聚焦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旨在帮助幼儿形成符合小学学习生活要求的习惯,平稳度过衔接期。</p> <p class="ql-block">二、重点培养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1. 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专注倾听:通过集体教学、故事分享等活动,引导幼儿在他人讲话时保持安静、眼神专注,不随意打断,逐步延长专注时长至20-30分钟(接近小学课堂要求)。</p> <p class="ql-block">任务意识:布置简单的小任务(如整理书包、完成涂色练习),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物品管理:教会幼儿分类整理学习用品(如铅笔、本子、蜡笔),每天自主检查物品是否带齐,减少对老师、家长的依赖。</p> <p class="ql-block">2. 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时间观念:结合小学作息,调整幼儿园作息表(如固定午睡、进餐时长),通过钟表认知、“倒计时提醒”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时间的流逝,学会按时起床、上学、完成活动。</p> <p class="ql-block">自主生活:强化自主进餐、穿脱衣物、上厕所等能力,尤其训练课间快速整理衣物、准备下节课用品的技能,适应小学课间活动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3. 交往与规则习惯</p><p class="ql-block">遵守集体规则:通过模拟小学课堂(如举手发言、排队进出教室),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友好交往:引导幼儿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分享物品、合作完成任务,学习简单的冲突解决方法(如主动道歉、寻求老师帮助),为融入小学集体生活打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家园共育建议</p><p class="ql-block"> 家长在家中模拟小学场景(如固定“学习时间”),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练习相关习惯。减少对幼儿的包办代替,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整理书桌)。</p> <p class="ql-block">与孩子聊聊小学的趣事,正向引导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避免用“上小学就要受苦了”等话语增加焦虑。</p> <p class="ql-block">四、阶段性成果</p><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多数幼儿在专注度、物品整理、任务完成等方面有明显进步,能较好地适应集体规则,为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的行为基础。后续将持续巩固并针对性提升薄弱环节,助力幼儿顺利衔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