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夏图)NO.2 七月一日,与女儿共赏荷香琴韵

海方

<p class="ql-block">图文: 海方</p><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系女儿拍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44073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七月的第一天,我与女儿在琴台公园度过了充满诗意与艺术气息的一天。从月湖的荷花到琴台大剧院的《澜沧水长》,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漫步于月湖畔,湖面荷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莲花在绿叶间悄然绽放,如诗如画。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水面,波光粼粼,仿佛每一朵花都在低声吟唱夏日的旋律。我们在莲池边驻足良久,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与清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傍晚时分,彩霞满天。简单的野餐后,我们沿着木质栈道缓缓前行,湖边垂柳轻拂,远处高楼隐约可见,自然与城市在此和谐共存。栈道尽头是一片开阔的广场,现代建筑映入眼帘,玻璃幕墙反射着蓝天白云,未来感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七点一刻,我们走进琴台大剧院,欣赏云南省话剧团带来的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舞台灯光璀璨,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演绎着澜沧江流域的历史故事,场面庄重而震撼。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大河之水哪里来”雄浑沧桑的歌声中 ,话剧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五零年,云南虽已解放,但边疆民族隔阂深重,国民党残匪破坏猖獗。解放军民族工作队深入澜沧江畔的村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帮助,并动员各族头人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头人进京观礼的效果很好,但国民党残匪的破坏活动也非常猖獗。佤族青年扎阿龙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止父亲和族人参与暴乱,坚守他对毛主席做出的承诺,他的鲜血震动了澜沧江两岸。为了巩固民族团结,张鈞政委组织召开了民族工作会。以少数民族的习俗举行了镖牛占卜,与二十六个少数民族头人喝牛血酒立下各民族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誓言。并于1951年元旦,在当时云南的思普地区首府普洱立下了一座民族团结誓词碑。</p> <p class="ql-block">剧情太感人了,我是含着泪水看完全剧的。</p> <p class="ql-block">  在“大河之水哪里来”的反复歌唱中,在艺术家精彩的演绎下,在七月一日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重温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命回响,遥远而又深切,陌生而又熟悉。</p> <p class="ql-block">当演出结束演员谢幕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一天,有荷香、有琴音、更有历史的回响。与女儿同行,时光仿佛也变得柔软起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