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港澳三地风情录

银发快手

澳门:走街穿巷拾烟火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月上午10点,我们从珠海拱北口岸,去澳门玩了一天。</p><p class="ql-block"> 踏入澳门土地,我们首站选择了坐巴土去葡京娱乐场。匍京娱乐场是座金色莲花状建筑,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显得分外光彩夺目。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尽管游客不多、略显冷清,但门口身着制服的保安与穿梭的豪车仍提醒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站在何鸿燊铜像前,想起他的“赌王”称号背后的风雨往事,不禁感慨澳门博彩业的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步行十来分钟,去了罗宪新街。进入罗宪新街,仿佛瞬间穿越到南殴小镇。这条斜巷因电影《伊沙白拉》取景而闻名。两侧房屋大多是葡式建筑,房墙颜色有鹅黄色、薄荷色和珊瑚色。有不少墙上还垂落着三角梅,看上去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38,我们进了路边的一家大众点评“必吃榜”快餐店:《金越》。这家店主打越南牛肉粉,虽只有七张小桌,但生意好得很,须等座才能吃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我们穿大街、走小巷,不知疲倦地奔赴下一个景点一一大疯堂。</p><p class="ql-block"> 期间这段路程,我们步行不到二十分钟,穿的这些街道、小巷,很像我老家达州三十年前建的那些老房子一一街挨着街,路串着路,巷子挟窄,路面不平,上下坡路多,两旁房屋高耸……住这样环境,有点别扭。</p><p class="ql-block"> 大疯堂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是当年麻疯病患者收容所,如今化身为艺术“殿宝”,成了外地游客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40,我们步行二十多分钟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前面是68级石阶。我们去的时候,它正在维修。于是,我们和游客避开吊车,远远拍几张照,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大三巴”是葡文“圣保禄”(São Paulo)的粤语音译。因为当年的圣保禄教堂遭遇大火后仅剩下前壁部分,而这部分形似中国传统的牌坊,澳门本地居民便称其为“大三巴牌坊”。</p><p class="ql-block"> 圣保禄教堂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元素。然而火灾导致大部分建筑损毁,仅存的前壁成为了如今著名的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大三巴牌坊后方山路登上大炮台。大炮台大炮绣迹斑斑,但炮管永远怒指前方,严正以待,防御外来海上强盗犯我国土。炮管上站着二只白鸽,不惧游客,陪游客照像。炮台下层,有一群自由的白鸽,在地上览食,陪孩子们玩耍。炮台上有澳门博物馆,我很想进去看看,但遗憾那天闭馆,没看上,下次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站在炮台制高点俯瞰,新葡京的玻璃幕墙与老城区的蓝瓦形成了强烈反差。</p> <p class="ql-block">  从炮台下来,我顺路去了“恋爱巷”。恋爱巷位于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间,全场50米左右,距今80多年历史,大陆去澳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恋人都喜欢去这里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市政署的几条街上,这样“手信”,那样“手信”的店名特别多,咖啡房、冰淇淋等甜品店也不少,隔三、五十步就是一家。我查了一下“手信”的意思是:信手捎来的礼品,是人们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p><p class="ql-block"> 市政署广场黑白波浪纹碎石铺就的地面,仿佛流动的海洋。广场中洋的喷水池雕刻葡萄航海时代的纹迹。</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我们搭乘33路公交,半小时后到达氹仔官也街。官也街虽然只有短短百米长,但却聚着澳门最地道的风味:《晃记饼家》的肉切酥,层层起酥;《莫义记》的猎山王榴莲雪糕,浓郁到粘唇;特别是《老day牛杂》,牛杂在咖喱汁里沸腾出诱人的香气……诱惑游客一茬接一茬排队打包吃。</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步行二十来分钟去了威尼斯人。酒店位于澳门路城镇地区金光大道上,里面非常豪华,有人造天空和人造小运河,夜晚跟白天一样,天空蔚蓝、白云朵朵……我们冲这才进去的。我们租了一条小船,在船夫的划浆下,航行在运河里。况且这里还是购物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当晚上9点,我们回到珠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