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自小在地理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过的地方,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后来渐渐知道了,这是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在南非的开普敦,是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处,一个伸入大洋之中的岬角。再从资料中得知,印度洋暖流与南极寒流在此交汇,形成强风巨浪,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因其风暴将其命名为“风暴角”,后因达.伽马成功经此抵达印度,葡萄牙国王改称为好望角。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好望角是亚欧海上贸易必经之路,至今仍是超大油轮绕行的重要航道。 来非洲工作后,一直向往着能去好望角看一看,但一直没能实现。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我们从开普敦市区开车向70多公里外的好望角驶去。车沿海边行,碧海蓝天,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一路前行,进入好望角公园大门,心心念念的好望角就在眼前。 终于看到了,海滩边,岬角下,著名的好望角标志牌在向我们召唤。 赶紧过去打个卡,标志证明,这就是好望角,好望角,我来啦! 海滩上停满了大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与我一样慕名来游好望角。 尖尖的岬角旁也有人在攀登,我们也跟在他们后面奋勇向上,全忘了身旁就是波涛汹涌的风暴角,其实边上是有一条通向岬角的台阶路的。 登上岬角,放眼四望,一片海天连片,说是两大洋在这里交汇,我却根本分不清哪是大西洋,哪是印度洋,只觉得海阔天空,不由得放声欢呼,“好望角,我来啦!”,我来啦,好望角,多少年多少月,我真的来到了好望角! 我坐在高高的岬尖上,任凭海风吹,倾听海浪响,满心只有一个念头,好望角,我来啦!我来啦!我从遥远的东方,从万里之外的中国来啦! 今天的好望角特别温柔,没有呼啸的风,没有涛天的浪,像一个美丽的女孩展现出它最温柔的一面,或许是在以这种方式欢迎我们吧。<br> 下来岬角,我们继续向迪亚士灯塔前进,为了给航行于风暴角的舰船指引航向,1939年迪亚士角山上建立了灯塔,现已成为自然保护区,有缆车上山,但我们选择了徒步前往,边观赏沿岸风光,边呼吸大海大洋带来的新鲜空气。途中的方位标志牌。 老远就看到山上的灯塔了。 上得山来,五洲四海的游客共聚一堂,欣赏这两大洋交汇风光,看看这里距自己家乡有多远。山上设有一块标志牌,上面从各个方向标志着到世界不同城市的距离,我记得以前看到过标志牌上到北京的距离的图片,但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了,只能随便在标志牌下拍个照了。 好望角,我真的来到了好望角,坐在迪亚士山腰,我久久凝视着大洋深处的好望角,这狂风怒吼的“杀人浪”的风暴角,这通江达海沟通亚欧贸易的好望角,这风平浪静温柔无比的好望角,你是那样狂放不羁,你是那样反复无常,你是那样贯通东西,你把大自然的威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崇拜,让人敬畏! 遥想当年,迪亚士带领船队通过风暴角,风狂浪高,十五米高的杀人浪掀翻了几多船只,正是凭着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斗志,才得以通过风暴角,打通亚欧贸易通道,才能够让风暴角变成充满希望的好望角,才达成了今日亚欧贸易的大繁荣。风暴角下,多少舰船沉入深渊,好望角畔,多少勇士命丧黄泉,尽管现代航运已有翻天覆地大发展,但是,好望角扼两大洋而达五洲、踞非之南而傲天下的雄姿却永远屹立,其蕴含的大海力量却永远澎湃激昂,天之涯,非之南,永远的好望角! 路边的狒狒跳上车顶,依依与远来的客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