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是一个周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徒步去。这个日子已经成为了我多年来的定制版,也是我生活日常的签到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后峡732出发,穿越二八达坂、烤包子达坂,全程18公里,爬升1500米。结果是鬼使神差的又给自己加了个餐,最后竟然落脚在了绝望达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艰辛之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乌鲁木齐出发到后峡732,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出发点。一下车就是一个漫长的爬升之路,刚开始,天空还是多云,晨曦渐逝,太阳似乎在躲猫猫,一会儿藏在云层里,一会儿又露出来,不冷不热的天气,再有偶尔吹来的微凉,好不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开始还不觉得累,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已是汗流浃背了。这个时间段是人的身体极限期,如果扛不住,无论是身体意志还是精神意志就完全垮了。咬咬牙,坚持住就过去了,这也是自我意志较量的关键时刻,挺过去就会好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在峡谷里,满眼的绿,水灵灵的夏日,点缀着各种山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淡蓝的、浅灰的,万紫千红,间在葱茏的绿色里,养了眼,提了神,来了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路爬升,坡度越来越高,海拔也在提升,好在这山里的氧气富有,虽然没有平行的路来缓冲疲劳,只要停下来稍稍调整一下呼吸,充足的氧离子很快就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登上了第一个达坂—二八达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所以被称为二八达坂,是因为在这里的海拔高度是两千八百米。站在这里,虽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回望身后,永丰,板房沟和水西沟一览无余,在大山的怀抱里,应该是得天独厚的一份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稍做休息后,便向烤包子达坂爬升了。从二八达坂到烤包子达坂,其实没有多远,也就是不到一公里的行程,不过爬升高度差不多应该有三四百米吧,从下往上看,云层低垂,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脚下是没有路的,看着前面的队友仿佛走的是天路一样,云天,蔚为壮观,宛若人间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程虽然不是很长,因为海拔高,爬升起来自然累了很多,也艰难了许多,爬升几米要停下来歇歇脚,喘喘气,心跳自然是一直加速的,腿脚似乎也沉重了好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顶烤包子达坂,已是精疲力竭了,高海拔无疑增加了难度,每每爬升一步,都需要付出很多汗水的,几乎是咬着牙向上挪动,我怀疑,这汗水就是这样从身体里被挤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烤包子达坂上的岩石完全可以用嵯峨、嶙峋来形容,错落在达坂的最高处,自然就没有了伟岸高峻了。每一处岩石,或站、或卧,看似无序,实则有致,远望,隐隐约约是山,近观,则各现其形,尽显峥嵘。烤包子达坂这个名称的由来,在实地无论怎么想象都不得而知,或许是另有它意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来以为是到达终点了,线路规划是732穿越二八达坂和烤包子达坂(因为第一次走这条线路,尚不熟悉),可走在我前面的人,还在继续前行,刚好领队秋日清风就在我前面,我想,可能是烤包子达坂的延伸吧。站在烤包子达坂上望去,脚下右前方延伸大约一公里左右,还有“山峰”,走到山脚下,向上仰望,云天下人影绰绰,还有几头牛悠闲自在地在山上吃草,逆光下,剪影如画,恍若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顶了,终于又一次登顶了,杜甫《望岳》里‘荡胸生曾云’的感觉真好,好一种醍醐灌顶的痛快淋漓!那风的抚慰,云的亲昵;高的豪迈,远的壮阔;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听同行的队友说,这里是绝望达坂,才知道自己又多了一次穿越,多了一次体验,所有的累也因为情境不同而畅怀了许多,毕竟同行队友百十来人,连穿三个达坂并登顶的也不过十来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也觉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绝望达坂,不同于前面两个达坂,因是角度和高度的不同,望远亦或近观,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其意义不在于你看到了什么,而是内心感受到的越来越丰富了,其中的那个壳也自然地坚硬了起来。绝望达坂,之所以而得其名,也许是因为前行的脚下是悬崖断壁,没有了可走的路,如果极目远眺,放眼望去,无不是风景和希望之光,此处无非就是我们漫漫长路上的一个落脚点而已。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高山雪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二八达坂上去就看到雪莲了。有队友惊喜地大喊,“雪莲,我看到雪莲了!”。可能是第一次见到雪莲的缘故吧,雪莲,不是开放在山上,而是在他们脸上,格外生动的地绽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一朵,哦,那里也有一朵…”,惊喜声此起彼伏。雪莲,给队友们带来漫山遍野的欣喜。一朵、两朵、三朵…随着海拔的升高,看见的雪莲越来越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雪莲,就生长在大约海拔三千米以上。大多生长在岩石上,每年的六月开放,花期有三个月左右,性喜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二八达坂到烤包子达坂、绝望达坂,一路爬升,雪莲花随处可见。开放的雪莲花,摇曳在风中,高洁、淡雅,不落红尘。花瓣轻盈、透亮,薄若蝉翼,或卷或舒,不娇不颦,暗红的花蕊,在花瓣的包护下熙熙攘攘,像待哺小鸟的小嘴,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出来。雪莲,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岩石上,极强的生命力像大山的精灵,吸天地之灵气,汲取日月之精华,与天地通灵,和日月同辉,实乃天灵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雪莲花,是天山上的精灵,无论远观、近看,无不让人感应到一种灵魂的通透。如此神圣的精灵,有谁会冒逆天的罪过去亵渎她的高洁呢,更何况也会毁了高山上的一道风景,失去了初见雪莲的惊喜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过,还是有人不得不令人唏嘘扼腕,哀其贪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