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一日读城记

沈敏丽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央视的广告语,于2025年的端午节—6月1日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定州。<div> 定州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还是个名城呢!</div><div> 从北京西站坐高铁一小时,就到达了定州东站。</div> 从高铁站坐公交车最先来到了晏阳初旧居,原谅我的才学浅薄,竟然从来也没听说过这个人。<div> 这块“晏阳初旧居”的匾额还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亲笔题写的。</div> 晏阳初旧居为四合院式民宅,占地面积约573平方米,是晏阳初先生在定县做平民教育实验时的住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 (1890年一1990年),祖籍四川省巴中,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深切地体会到推动平民教育、投身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晏阳初于1920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学成归国后,在全国开展起了扫盲运动。他辗转上海、长沙、武汉、嘉兴、烟台等地,举办识字班,编写《平民千字课》,供平民学习。<br> 1923年,晏阳初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除文盲,做新民”是其宗旨。1926年,平教会决定在河北定县展开社会实践,史称“定县实验”,这项实验开展了十年,直到日本于1937年打响了侵华战争。<br> 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一起荣膺 "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与陶行知并称为"南陶北晏"。 他把在中国探索成功的“定县实验”推向世界,为亚非拉国家培养了大批乡村建设工作者。 晏阳初旧居出来穿过马路,就看见贡院的大牌坊。前面有很大的一片广场。走进里面才找到贡院的实体部位。 贡院又名考棚,是全国保存最好、现存规模最大、唯一文武兼备的清代选拔秀才和贡生的文武考场。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知州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先的大门已不存在。和仪门相对的是影壁。这是考后揭榜的地方,历年的发榜仪式非常隆重,要鸣炮、奏乐,场面极为壮观。这座影壁不仅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考生未入考场先感受到科举的威严。 仪门 是贡院的第二道门。装饰相比于以前的大门更加精美。门楣上悬挂着“贡院”匾额,两侧立柱上镌刻着对联。仪门的主要功能是举行各种仪式,如考生点名、搜检等。 入场搜检。在清朝,考生在进入考场入口前,会有专门人员严格检查他们携带的笔、墨、食物和衣物,以防止作弊。 在贡院的庭院中,两株古槐树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乾隆二槐”。这两株槐树栽植于乾隆三年,与贡院同龄,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这两株槐树被视为贡院的“文脉”所在。 魁阁号舍为贡院的主体建筑,是考取秀才的正式场所。全貌呈“品”字形罗列,门楣之上“笔参造化”,阁楼之中“魁星点斗”。<br> 号舍是贡院的制高点。其主要功能是监考,考官可以在楼上俯瞰整个考棚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号舍的出口有两侧柱子上的浮雕栩栩如生,龙踏祥云,赶考学子们希望能高中金榜,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试卷过了这道门,就再也收不回来了,这道门便成了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因此被称为龙门。 至公堂位于明远楼之后,是贡院的考务中心。这座建筑是考官议事、收取、封存试卷的地方,也是考生举行簪花礼的场所。 由学政在大堂召集中试考生行簪花礼,再由知州携学子们到孔庙拜谒孔子,之后到学宫拜见老师,算是正式入学了。 揽胜楼位于贡院的西北角,是一座四层木结构楼阁。这座建筑高约18米,是贡院的最高点。揽胜楼的主要功能是瞭望,可以俯瞰整个贡院及周边区域,起到安全警戒的作用。也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贡院东侧是一片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包括演武厅、文昌宫、文昌井和后宫等。前院属于贡院武考场外场,清代科举外场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弓刀石马步箭”即开弓、舞刀、掇石、马射、步射。<br> 演武厅是考生习武的场所,亭内地面铺设青砖,四周设有石凳,方便休息,厅下有考官监场。 赶考去。 定州博物馆就在贡院的马路对面。定州博物馆据说是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以汉代中山国文物、北朝佛教造像、宋代定窑瓷器等为特色馆藏,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07件。‌ 进入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宽约六米、高约九米的锻铜浮雕,巧妙地融合了定州的历史与文化, 玉璧、佛首、大净瓶在浮雕上都有所体现。 汉家陵阙‌取自李白的“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汉代王墓藏珍。<div> </div> 定州古称“中山”,源于战国时期由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自汉景帝封皇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起,以卢奴(今定州)为都城的汉代中山国传续17代,长达329年。《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就源于此。定州市遗存大量汉墓,尤以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文物最丰。 双烟管羊形铜灯 两只瑞兽一只头上有两角,为“辟邪”,一只头上有一角,为“天禄”。据介绍,博物馆门前的两尊铜雕就是根据它们的形象制作的,称为“定吉祥”“定如意”。 银缕玉衣。玉衣作为汉代帝王贵族的葬服,按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出土时残留1000余片玉衣片及部分银线。定州博物馆参照其他玉衣形制,后配了部分玉片,复原了完整的银缕玉衣。 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定州博物馆三大国宝之一,出土于定州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国家一级文物。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也是定州博物馆三大国宝之一,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是中国唯一汉代玉座屏实物,这也是考古发现的最早将人物、动物、景物合雕在一起的玉器,国家一级文物。且为195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天下大白”展厅,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隋唐,至北宋达到高峰,终于元,历时700余年。定瓷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采用刻花、划花、印花、镂雕、压棱等装饰技法。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三大国宝之一,这是仿制品,此龙首净瓶有“定瓷之王”的美誉,是定窑瓷器巅峰之作,通体白釉刻莲纹,龙首流设计独特,也是定窑白瓷艺术的瑰宝。净瓶由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且为195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div>这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为一个县级博物馆所拥有,而且后两件还是永久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实属珍贵。也彰显定州博物馆的地位了。</div> 、“北朝佛陀”展厅,有名的思维菩萨就在这个展厅。北朝时期,定州是中国北方的佛教造像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州系白石造像。北朝时期,定州流行一种半跏趺坐的思惟菩萨造像。 这种造像源自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时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兴盛于中国南北朝时期。 菩萨头略低垂,两手分别托腮、抚足,两足一低垂,一屈盘,坐于柱形座上,表现的是悉达多太子或弥勒菩萨在菩提树下 "悟道" 的情景。 造像有单思惟菩萨、 双思惟菩萨、思惟菩萨与二弟子、 思惟菩萨与二弟子二菩萨之分,共四种形式。 双思惟菩萨是定州区独有的造像题材 。 自来佛首,佛像造型高大,雕刻精美,是北朝时期定州佛教繁盛和雕刻工艺高超的证明。 双思维菩萨像 透雕双思维菩萨像 彩绘双思维菩萨像底座 这尊雕像呈现出优雅的曲线美,开启了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的先河。 《尘外千年‌》展出的是静志寺、净众院地宫出土的700余件文物,包括舍利供具、佛教造像、香具法器、历代钱币等。 定州博物馆的展品实在是太多了,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展示河北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汉代中山文化、宋代定窑艺术和佛教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中国县级博物馆的标杆,更是历史爱好者和艺术鉴赏者不可错过的文化殿堂。不上照片了,再上我后面的开元寺塔和文庙就要超出美篇规定的数目了。 博物馆后面就是开元寺塔,但要进去,却要绕好大一个圈。景区面积不大,没有“寺”,唯此楼阁宝塔。之所以叫“开元”寺,是源于唐玄宗时期对佛教寺庙的统一命名。众多的开元寺里,留存到现在比较著名的有二十来处,列为国保的有河北定州(国1)、福建泉州(国2)、河北正定(国3)、广东潮州(国5)、河北邢台(国6)数座。定州开元寺以拥有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而傲立首位。 开元寺塔——又称定州塔,料敌塔,是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此塔于1961年就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俗称的“国1”,足见其地位之高。这座宝塔建在定州开元寺内,因此叫做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共十一级,高83.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它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郡,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定州塔在军事上也起过重要作用,《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丹”,故又有“料敌塔”之称。<br> 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1000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它巍然耸立见证了十几次地震。<br> 从原先的图片上可以看出,外塔环抱内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 旁边有一座基,在上面倒了一点水,就拍出了有倒影的塔。 定州的古迹都很集中,出了开元寺塔,来到文庙。 定州的文庙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经过了多次拓建增修,有着“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称誉。这座规模宏大的文庙是河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棂星门,为文庙的正门,建于明代,明末毁于战火,1996年又落架重建,使之恢复原貌,为四柱三楼式建筑,四柱为盘龙通天柱,明代风格明显。 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七)。 戟门,文庙的二门,“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因门前列戟二十四支以示威严而得名。戟门为三间三开式,古代皇帝祭祀时,要走中间这道门,而其他文武官员要走两侧的门,以显示等级差别。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 殿内有孔子及其四配和十二哲人像。 魁星阁,始建于元代,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原址上重建。为古人祭拜魁星的场所,阁内有魁星塑像及定州部分进士举人事迹介绍。<div> 这些都是文庙规定的建制。</div> 匆匆一日,只走完了定州九个国保单位的四个,还有一些古迹,留待日后再来吧。如今的定州,既保留着古朴的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城市发展。漫步古城,既能感受千年文脉,又能体验市井烟火,还是一座值得探访的历史文化名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