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摇篮一一山西

董世凤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p><p class="ql-block">演唱: 董世凤</p> <p class="ql-block">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  感受古都的历史韵味,领略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6月24日上午开启了从深圳至山西的6天快乐之行。</p> <p class="ql-block">飞机在辽阔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俊美的弧线,似乎在向自由挥手;天空广袤无垠,洁白的云朵如棉花糖般随意飘浮,与飞机相伴,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俯瞰,天空像一幅绚丽画卷,色彩斑斓得让人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24日中午12点半我们深圳旅行团一行8人安全落地山西太原机场。</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区一一晋祠</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始建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历经北魏至明清的扩建与修缮,现存建筑以宋、元、明、清为主,融合了祭祀、园林与水利文化,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集历史、建筑、艺术、宗教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和“三晋文化之源”。</p> <p class="ql-block">晋祠现存千年以上古树30余棵,其中以周代侧柏、隋唐槐树最具代表性,尤以树龄超3000年的周柏为镇祠之宝,见证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晋祠周柏,在晋祠院内共有两株。一株名为“齐年柏”,另一株名为“长龄柏”。两株周代柏树,阅尽晋阳沧桑,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最具权威的见证者。更是古老晋祠历史文化发展的检阅者。历经了历史沧桑风风雨雨的古老晋阳和晋祠,和着两位历史老人同眠同息。两株古树仍在注视着太原的发展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晋祠对越坊‌是位于太原市晋祠中轴线上的一座明代牌坊,建于1576年(明万历四年),以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的华丽结构和“对越”名匾著称,兼具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是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作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不仅是晋水的源头,还被誉为“晋阳第一泉”,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上午,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第二景区一一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集自然奇观、宗教文化与历史建筑于一体,现存千年古刹68座,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属太行山脉北端,跨五台县、繁峙县等五县市,规划面积607平方公里。作为中国唯一汉传与藏传佛教并存的名山,拥有86处宗教活动场所,现存北魏至清代寺庙建筑68座,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3处。‌‌</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道场</p><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道场位于山西省北部的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占地面积489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五爷庙的空间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僧舍、戏台组成。五爷庙整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与文殊殿,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是位于中国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唐代古刹,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以密宗文化和“开花现佛”奇观闻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密宗最早的传播中心,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p><p class="ql-block">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万米,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8间。山门前的一对石狮为唐代石雕卧狮。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罗睺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三个景区一一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山西悬空寺‌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位于大同市浑源县金龙峡西岸,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以‘悬、奇、巧’著称,是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融合佛、道、儒三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的金龙峡西岸翠屏峰半山腰,初建时距河谷约90米(现约60-70米)。其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原为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为实现‘上延霄客,下绝嚣浮’遗愿而建,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遗存。‌‌‌‌</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中华民国时期的悬空寺与与如今所见基本一致,且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其中悬空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景区及周边地带拥有恒山山岳崇拜、北岳神祭祀文化、民俗信仰社会活动与崇拜、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等非遗,如民间传说故事——悬空寺悬空之谜等。</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讨论,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p><p class="ql-block">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以27根横梁嵌入山体为支撑,依托天然岩龛建造,采用‘半插飞梁为基’的悬臂结构,借岩石暗托分散受力。‌‌‌‌</p><p class="ql-block">建筑群总面积约152.5平方米,包含40余间殿阁,最高处距地面80米,整体布局呈‘一院二楼’横向延伸,通过飞栈暗道相连。‌‌</p><p class="ql-block">国内唯一现存佛、道、儒三教共存的寺庙,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立,体现宗教融合思想。‌‌‌‌</p> <p class="ql-block">6月26日上午,我们驱车二个小时左右来到了第四个景区一一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山西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60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现存主要洞窟45个,造像5.1万余尊,融合了古印度、波斯及中原艺术风格,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大小造像59000余尊,最高达17米,最小仅2厘米。其开凿历时约70年,分为早、中、晚三期,以皇家工程"昙曜五窟"(第16-20窟)为开端,最终形成规模宏大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延续至正光五年(524年),历时60余年,是新疆以东最早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中国首座都城附近的皇家石窟寺院。其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代表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五个景区一一雁门关。这里一直下着毛毛细雨</p> <p class="ql-block">山西雁门关是中国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素有“中华第一关”之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北部,历史上既是军事防御要塞,也是中原与塞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地处勾注山(属恒山山脉)险要隘口,北控大同盆地,南扼忻定盆地,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成为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核心屏障。明代关城周长约1000米,城墙高10米,建有瓮城、箭楼等防御设施,构成完整的军事体系。‌‌‌‌</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上,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雁门关主峰海拔1800多米,峡谷幽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古道蜿蜒崎岖,关城依山就势,呈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和亲、杨家将御辽、抗日战争雁门关大捷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既可俯视中原,又能远眺塞北的地理优势,使得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经过多次战火洗礼,留下了太多铁血忠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战国时期赵国设置雁门郡开始,历代王朝多以雁门为郡、道、县,作为行政单位建置戍守。战国时期大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他曾率领军队大破匈奴十万骑,使匈奴十余年不敢犯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今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特别是“飞将军”李广,在此地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杀敌无数。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在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年,雁门关一直发挥至关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从烽火硝烟、金戈铁马到驼铃声声、车马喧阗,“咽喉全晋,势控中原”的雁门关,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上无数商队从这里穿梭,“昭君和亲”从这里出塞,蔡文姬从这里归汉,晋商从这里走向世界……雁门关作为历代政治版图中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枢纽,不断传唱着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佳话。</p> <p class="ql-block">“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历经时代的更迭,雁门关已经成为民族融合文化、家国文化、边塞文化、关隘文化、商贸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也被后世所尊崇。</p><p class="ql-block">如今,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北朝时期的齐长城、明长城,以及围城、关城、瓮城、隘城、兵堡、烽火台、校场、古关道等不同等级、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完备、壮观的中国古代边塞军事防御体系。雁门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旅游景区,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现昔日苍凉、凝重、雄浑、大气的边关特色风情。</p><p class="ql-block">随着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位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雁门关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当你踏上这段边塞之旅,雁门关的故事、华夏民族的故事也在慢慢讲述……。</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第六个景区一一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乔家大院,是晋商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平面呈“喜喜”字形布局。院四周筑以堡墙,防御性与私密性极强。</p><p class="ql-block">南北六院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变化多姿,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的造型看,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顶房。门与窗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形式不同,集中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吸取了西洋式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乔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文化园区简介概要</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文化园区由乔家大院和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北片区两部分组成,是一个集晋商文化传承、文物展览、民俗展示、建筑监赏、温地保护、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总面积为8.8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晋商大院的典型代表,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莹、德兴堂、保元堂、宁中堂和乔家花园五部分构成,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p><p class="ql-block">间房屋,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昌源河是孕育祁县历史文化的母亲河,河两岸是苏马古道,也是晋商“万里茶路”的重要书点。昌源河北片区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部分,兼具生态保护、生态</p><p class="ql-block">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它与乔家大院文脉相连,融合发展,已成为游客亲子休闲、诗词监贫、鸟类科普、茶商研学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山西乔家的历代名人主要有以下核心人物‌:</p><p class="ql-block">乔贵发‌。</p><p class="ql-block">作为乔家大院的始祖,他白手起家,创立了“广盛公”字号,通过诚信经营逐步积累财富,为家族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乔致庸‌。</p><p class="ql-block">第三代传人,将乔家推向鼎盛时期。他以“德治传承”为核心管理理念,制定严格的家规(如不准纳妾、赌博等),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确保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其商业智慧和家族治理模式被视为晋商典范。‌‌‌‌</p><p class="ql-block">乔映霞‌。</p><p class="ql-block">第五代传人,精明强干且思想开明。他主持家族事业期间推动改革(如剪辫子、禁缠足),并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如担任区长、禁烟主任),使家族事业达到新的高峰。‌‌‌‌‌</p><p class="ql-block">其他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乔铁民‌:因战乱和外部冲击导致家族衰落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昆曲表演艺术家乔燕和‌:作为家族后代活跃于文化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姓最厉害的十大名人包括乔冠华、乔致庸、乔信明、乔清晨、乔杰、乔松年、乔行简、乔知之、乔师望和乔玄,涵盖外交、商业、军事、医学、文学等多个领域。</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的宅院</p><p class="ql-block">乔氏“在中堂”,是清朝闻名海内外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全院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 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呈双“喜”字型,是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体。屋与屋衔接,院与院相连, 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是一座集中体现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乔家大院馆址设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的三件镇馆之宝为‌: 犀牛望月镜‌、‌九龙灯‌和‌万人球‌。这三件文物分别以独特工艺、历史渊源和科技价值著称,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展现了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1,犀牛望月镜‌。</p><p class="ql-block">材质与结构‌:由整块铁力木雕刻而成,高2米、重1吨,由镜面(象征月亮)、祥云纹饰及犀牛底座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文化寓意‌:犀牛谐音“喜牛”,象征吉祥如意;其造型融合亚洲独角犀特征,牛身重心后移呈现跪卧仰望的动势,兼具力学与美学设计。‌</p><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1997年香港回归时曾仿制赠送,祥云雕刻达1997朵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2,九龙灯‌。</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清末慈禧太后西逃时赐予乔家,现存仅此一对,无第三件存世。‌‌</p><p class="ql-block">‌工艺特色‌:红酸枝木八角宫灯,重71斤,榫卯结构使九条龙可灵活伸展;底部暗藏烛台防烫机关,光学折射设计领先时代。‌‌</p><p class="ql-block">‌现代启示‌:其动态平衡原理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与机器人关节设计,体现传统工艺的科技转化。‌‌</p><p class="ql-block">‌3,万人球‌。</p><p class="ql-block">功能原理‌:水银镜面球形装置,可360度反射影像,等比例缩小所有角度人影,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监控系统”,与现代鱼眼镜头原理相似。‌‌</p><p class="ql-block">‌工艺精度‌:曲面弧度精确至0.01毫米,无计算机辅助下实现纳米级抛光,展现清代光学技术巅峰。‌‌</p><p class="ql-block">‌商业应用‌:乔家用于议事厅监视,防止商业机密泄露,体现晋商信息安全智慧。‌‌</p> <p class="ql-block">《远情》是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曲,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谭晶演唱,以晋商文化为创作根基,融合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法,深刻诠释了剧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沧桑‌。‌‌‌‌</p><p class="ql-block">该剧以清代晋商乔致庸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展现了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的精神内核。主题曲需承载剧集的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情怀。第一次走在乔家大院内,怎能让我不唱《远情》呢?</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驱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了第七个景区一一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古代县城。</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汉族城市范例,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评为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距今已有2800余年历史,是中国仅有的两座以整座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另一为丽江古城)。其城墙总周长6163米,高约12米,将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划分为明清形制的核心区与现代风貌的新城区,形成鲜明对比。古城因形似龟行而有“龟城”之称,现存明清传统民居3798处、街巷199条,完整保留了官署、商铺、寺庙等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遥是晋商发源地,清代全国51家票号中平遥占22家,日昇昌票号开创中国近代银行业先河,其“东掌制”为现代股份制雏形。19世纪曾主导中国金融业,有“汇通天下”之誉。‌‌</p> <p class="ql-block">走进平遥古城,几乎每家民宿内都开有摄影业务,在业务员的劝说下,我穿上类似武则天的龙袍,拍了三张照片,过了一把"皇帝"瘾。</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民居以‌四合院‌为核心建筑形式,现存近四千座明清时期民居院落,具有严谨的轴线对称布局和独特的防御设计,展现了封建礼制与晋商文化的融合。 ‌</p> <p class="ql-block">龟背走一走,活过九十九”‌源自平遥古城独特的城市规划与民俗文化。古城因形似神龟而被称为“龟城”,南大街作为贯穿古城的主轴线,被当地人视为“龟背”的象征。这句俗语不仅贴合古城建筑形态,更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表达。‌‌</p> <p class="ql-block">6月28日上午,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第八个景区一一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千佛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由五台山僧人东明禅师创建。传说因凤凰山形似坠落的凤凰而得名,寺院初名“千佛庵”,后因山门题刻“道入西天”且与城南“大西天”对应,更名“小西天”。‌‌1‌</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的花,绽放着佛的慈悲;小西天的风,吹散了尘世的烦恼;小西天的雨,洗净了心灵的尘埃;小西天的山,巍峨壮丽,象征着佛的威严;小西天的水,清澈见底,如同佛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心灵净土,修心修性。</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九个景区一一黄河壶口</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东濒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形成的天然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足500米距离内被压缩至20-30米宽,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景,每秒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山西临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p><p class="ql-block">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八大奇观‌:包括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等,尤以春秋两季水量充沛时最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和陕西省延安市交界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以“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观闻名,兼具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横跨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和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因黄河水流经晋陕大峡谷时河道收窄如壶口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其形成可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深邃峡谷,每年以约70厘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p><p class="ql-block">瀑布宽度30-50米,落差约30米‌,最大瀑面达3万平方米,夏季流量可达1000立方米/秒,冬季形成冰挂奇观。‌‌</p><p class="ql-block">两岸石壁陡峭,主瀑布与副瀑布、十里龙槽等地质奇观共同构成独特地貌,冬季冰瀑与夏季彩虹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自古记载于《尚书·禹贡》等文献,传说大禹治水始于此,历代文人留下众多诗篇赞颂其雄浑气势。‌‌</p><p class="ql-block">1988年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3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望着黄河壶口瀑布,我深感:</p><p class="ql-block">一,震撼与敬畏</p><p class="ql-block">瀑布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磅礴景象,游客常因其势不可挡的冲击力感到震撼。 ‌</p><p class="ql-block">二,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奔腾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形成独特的黄色瀑布群,阳光下水雾折射出彩虹,营造出"浊浪滔天,金瀑飞流"的奇幻景观。 ‌</p><p class="ql-block">三,历史与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会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者在此坚守的场景,感受到"黄河在咆哮"的民族精神象征。 ‌</p><p class="ql-block">四,心灵净化</p><p class="ql-block">水雾扑面带来的凉意仿佛能消解压力,置身其中如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刻此景,怎能让我不尽情歌唱一一《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p> <p class="ql-block">李白笔下的“天上来”,此刻就在我眼前奔腾不息,壮哉黄河!</p> <p class="ql-block">6月29日凌晨五点,我们从酒店出发,来到了山西运城机场乘坐七点钟的飞机,于上午十点钟回到了深圳宝安机场,结束了6天的旅行旅行。</p> <p class="ql-block">漫步三晋大地,仿佛穿越时空长廊,每一座古建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我们从北到南,穿越山川河流,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繁华。这次山西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山西的古建之美,也让我们品尝了山西的美食之韵。山西的每一处古迹,都是历史的见证;山西的每一道美食,都是岁月的馈赠。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这次山西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深厚底蕴。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既有壮丽的山河,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