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中游览东京浅草寺——国外游记之十三( 日本 )

林礼慨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大雨中游览东京</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浅草寺</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外游记之十三</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日本 )</b></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1日,我们从富士山所在的山梨县出发,途中先后游览了小田原城和江之岛,然后风尘仆仆地赶到东京。我们来到东京浅草寺,老天爷再次为我们洗尘。</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附近没有停车场,我们在距离浅草寺约1公里的马路边下车后,大巴马上开走。我们步行到浅草寺,当时雨还不是很大,我们来到浅草寺,雨越下越大。当地导游规定了集合时间,让我们自由活动。我绕着浅草寺的大殿走一圈,边走边拍照,然后走进大殿。当我走进浅草寺大殿时,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明显地感受到空气中的历史与文化积淀。那些古老的房梁,气势恢宏的大殿,还有空气中飘荡的香火味,仿佛带着我穿越回几百年前的江户时代。那一刻,时间似乎凝固了,眼前的一切,不再是简单的景象,而是一段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过一阵子,我从大殿下来,冒雨前行,本来想穿过雷门继续欣赏,结果没走多远,雨下得太大了,我只好躲进抽签处。我不想抽签,只好站在这里躲雨,利用这时间,把眼前的景象收入镜头。</p><p class="ql-block"> 我躲雨的地方,三五十米外就是雷门。雷门的正式名称为“风雷神门”,悬挂着巨大的“雷门”灯笼,两侧立有风神、雷神雕像,是浅草寺的象征。我的视线被那庞大的雷门吸引住,雷门的巨大红灯笼,犹如巨兽的眼睛,散发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威严。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想象这座千年古寺承载了多少历史风云,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包括雷门在内的整个浅草寺,每一块砖瓦都像在诉说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提醒着游客: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历史的痕迹永远无法抹去。</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像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带着人们对信仰的渴望,也承载着东京这座大都市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来到浅草寺这座东京最大的寺庙,来到东京的发源地,但也不无遗憾。我游览浅草寺最大的遗憾,就是遇到大雨,没能够在浅草寺周边看个够,也没能够在这里留个影。尽管这样,游览浅草寺的经历还是值得回忆的,事后回想起游览浅草寺的情景,我不禁联想到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p class="ql-block"> 林 礼 慨</p><p class="ql-block"> 2 0 2 5. 0 7. 0 2</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1日,作者跟随泉州旅游团游览了江之岛之后前往东京。途中,大巴在海边高速公路上行驶,作者隔着车窗玻璃拍下海边风光,包括冲浪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中的场景,远处是横须贺美军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展示的是大巴刚刚进入东京城时,作者看到的窗外局部风景。</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来到距离浅草寺不到1公里的地方,在马路边下车,因为浅草寺没有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大巴马上开走。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团队下车地点。照片中刚刚开走的那辆大巴,就是我们刚才坐过的,等下它还要来这里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我们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冒雨朝着浅草寺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浅草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天门。</p> <p class="ql-block">  二天门为元和四年(1618年)时建筑,没有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贵重建筑物。当时的将军德川秀忠为供奉父亲德川家康而建东照宫。这门是作为东照宫的随身门而建(东照宫于1642年烧毁,没有再重建)。二天门的左右安置有二天(持国天、增长天)塑像。</p> <p class="ql-block">  浅草寺,是东京的古老心跳,是东京的发源地——因为有了浅草寺,才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从而有了后来的东京。我能够来到东京的发源地,感到很荣幸。</p><p class="ql-block"> 当地导游介绍说,浅草寺是当年东京的核心区域。现在东京的繁华地段,核心区域是银座。至于作者在银座等处的游览经历,接下来将在下一篇游记中给诸位看官朋友做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展示的是浅草寺的核心景观:大殿(观音堂)、五重塔、雷门。</p> <p class="ql-block">  浅草寺是东京的发源地,它是东京最古老的寺庙,也叫浅草雷门观音寺。据传,公元628年,一对以捕鱼为生的兄弟,在这附近发现了观音像,认为是观音显灵,于是人们在沼泽边缘浅草处修建寺院供奉观音——建在浅草处的这座寺庙,后来就叫浅草寺。</p> <p class="ql-block">  它静立于时光深处,古寺千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信仰的坚守。浅草寺的正门正对着雷门。在游客面向浅草寺正门的右侧,是首先映入眼帘的边门。</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入口处进来,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边门,这个边门的左侧是正门,右侧是后门。作者来到这个边门后,沿着右侧绕一圈,接下来,把作者绕一圈所看到的情景展示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我刚来到浅草寺的时候,雨还不太大。我漫步在浅草寺的古韵中,感受历史的沉淀与禅意的洗涤。</p><p class="ql-block"> 这三张照片,展示的是从边门向右前往后门的拐角处,以及后门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漫步浅草寺,每一步都踏响历史的回音,让人忍不住想要珍藏这份宁静。</p><p class="ql-block"> 我从浅草寺后门过来,继续绕着浅草寺走,来到浅草寺的另一个边门(假如从正门的角度来看,面对正门,这个边门在正门的左侧)。</p> <p class="ql-block">  五重塔矗立在风雨中,它仍然不失庄严。它是浅草寺的象征,也是信仰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是作者绕浅草寺一圈从后门过来,走到拐角处拍的包括五重塔在内的眼前景象。</p> <p class="ql-block">  作者绕浅草寺一圈,一路上陆续捕捉浅草寺的点滴,这里的每个瞬间都是值得珍藏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作者从浅草寺后门向右绕到另一个边门前面拍的,展示的是浅草寺的三大核心景观:左侧是浅草寺大殿(观音堂)一角,中间是雷门,右侧是五重塔。</p> <p class="ql-block">  浅草寺的钟楼,守护着历史的记忆; 浅草寺的钟声,敲响了岁月的宁静; 浅草寺的台阶,承载着虔诚的脚步。作者从这个边门登上台阶,进入大殿。大殿也叫正殿,又叫本堂——本尊观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称观音堂。</p><p class="ql-block"> 旧观音堂,于庆安二年(1649年)重建,为近世大型寺院本堂的代表作与国宝。昭和20年(1945年)于东京大轰炸中被烧毁。现在之堂于昭和33年(1958年)重建时以钢筋混凝土建造。</p><p class="ql-block"> 观音堂内,私藏本尊观音像不作公开。</p> <p class="ql-block">  我从边门步入这座古刹,探寻浅草之韵。古韵的浅草寺本堂,沉静而雅致,是浅草寺之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 这里观音显灵,岁月流转间,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和这条视频,展示的是观音堂里面人头攒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三张照片,展示的是浅草寺正门的场景,其中一张,透过灯笼,不远处是雷门。灯笼下方的台阶末端,人们正冒雨在烧香。</p><p class="ql-block"> 香炉青烟在雨中升起时,我想起老家的庙会——全世界的虔诚,原来都有相似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100日元摇签筒,“大吉”签则珍藏,遇到“凶”签,就把它系在木架——与命运对话的摇签仪式,在这里悄无声息地进行。浅草寺教会人们与无常和解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作者冒雨来到抽签处拍的,展示的是游客们交钱摇签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雷门灯笼映古今,五重塔影写春秋。雷门和五重塔,都是浅草寺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是作者在抽签处拍的以雷门为主的风光和雷门前面游客在雨中往返穿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是作者在抽签处躲雨时拍的浅草寺局部风光,其中左侧是大殿,右侧是雷门。</p><p class="ql-block"> 大殿(观音堂)供奉圣观音像。屋顶采用飞鸟式瓦片排列,历史上重建近20次,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 雷门正式名称为“风雷神门”,1960年重建,悬挂重700公斤的雷门灯笼,两侧立有风神、雷神雕像,是浅草寺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条视频,是团友啊惠提供的,作为补充。</p> <p class="ql-block">  净水池边,一勺水洗尽尘嚣,檀香中,听取公元628年渔网捞起金观音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和这条视频,展示的是作者在净水池边看到的情景。过一阵集合时间到,我们冒雨离开浅草寺,前往上车地点。</p><p class="ql-block"> 虽然匆忙,却也留下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在浅草寺的大殿旁,聆听雨的低语; 在浅草寺的净水池边,感受时光的温柔; 在浅草寺的香火中,寻找内心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  诸位看官朋友看完作者冒雨游览浅草寺的情景,也许很想知道晴天的浅草寺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吧?</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网络下载的晴天的浅草景象。这样一来,您看完本篇游记,雨天和晴天的浅草寺风光您都看过啦。</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这座古刹,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德川家康时代市民的欢歌笑语,传递给现代旅人和看官朋友。但愿诸位看官朋友能够从本篇游记中感受到浅草寺的千年传承,体验观音道场的空灵意境。</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 后 语 :</b> 作者编辑完浅草寺游记,接下来给诸位看官朋友介绍一下浅草寺的有关知识。</p><p class="ql-block"> 关于“浅草寺”名称由来,相传渔民在宫户川捞起一尊5.5厘米的金观音像后,附近居民集资在沼泽边缘浅草处结草为堂供奉观音像而得名。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寺院,使其成为民众游乐之地,二战期间遭到破坏,战后经过多次修缮,现在浅草寺已经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在历史上屡遭火灾地震等灾害,重建近20次,如1041年地震后,1051年重建正殿,1079年火灾后,1169年又重建。</p><p class="ql-block"> 天正18年,德川家康进入江户后,将浅草寺建立为祈祷场所,关原之战前还设立住持。此后,浅草寺得到幕府将军支持,规模大幅扩展。</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雷门的巨大红灯笼高近4米,重700公斤,是浅草寺标志。1960年,在各界捐赠下得以重建。</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五重塔高约53米,仅次于京都东市的五重塔,是日本第二高佛塔,供奉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子。</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的二天门、驹形堂的“命诫纪念碑”、传法院的“客殿、玄关、大书院、小书院、新书院、台所”被列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游记的编辑工作,到此结束。感谢您看完本篇游记,祝好人好梦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愿您有好人一路相伴,愿您一生美好,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