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江南在云南-探访“云南第一园”

双扣琳琳

<p class="ql-block">走进楠园,仿佛一脚踏入了江南的旧梦。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翠竹掩映,曲径通幽,每一处都透着江南园林的细腻与婉约。然而,这里不是江南,而是云南安宁。楠园的存在,像是一场跨越地域的诗意对话,把江南的柔美与云南的灵秀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穿过楠园的正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片静谧的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园子的故事。沿着石板小径缓缓前行,耳边是鸟鸣与风声交织,眼前是绿意盎然的景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p> <p class="ql-block">楠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园中墙上贴满了关于楠园的图文介绍,从历史背景到人物故事,从建筑特色到艺术价值,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了解这座园林的窗口。尤其是关于陈从周先生的介绍,让我更加敬佩这位园林大师的智慧与匠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楠园由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设计并主持建造,是陈从周先生唯一的完整作品,也是其收官之作,充分体现了他在《说园》等著作中的造园理论与思想。</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楠园参照典型江南园林风格建造,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具有苏州古典园林的神韵,咫尺天地间尽显小、巧、精、灵、秀、俏、婉约之态势,游人不出城郭便可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也能享林泉之趣。</p> <p class="ql-block">巧妙的园林布局,古典的造园风格,特殊的建筑材料,形式多样的园林建筑,合理的植物配置以及诸多名人墨迹题咏,使楠园风格古朴,主题明确,景致迷人,文化气息浓郁,不愧有‘云南第一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园内厅、堂、亭、阁、廊等建筑材料多用楠木建造,辅以香杉木、云冷杉等,所用楠木十分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到1992年期间,提供建设用的楠木,一次是建毛主席纪念堂,另一次便是建安宁楠园。</p> <p class="ql-block">园中的建筑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倒映在池塘中,与锦鲤游动的涟漪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那座名为“楠亭”的小亭。亭子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站在亭中,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景色。微风拂面,柳枝轻摇,远处的假山与绿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p> <p class="ql-block">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露着精心设计的痕迹。无论是那块刻有“音容”字样的大石,还是那扇圆形的镂空窗,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文化气息。偶尔,还能看到几位老人在亭中下棋,或是一群孩子在池边嬉戏,为这座静谧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梁思成曾言:“宁看楠园一寸木,不游俗院九重廊”。</p> <p class="ql-block">楠园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景致,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它像是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可以真正地放松身心,去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离开楠园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园中的池塘上,波光粼粼,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我回头望了一眼这座“云南第一园”,心中满是不舍。或许,下一次再来,我还会发现更多未曾留意的细节,因为楠园,是一座值得反复品味的园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