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聖|写生创作《畫與話》(125期)

美術觀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繁华不乱眼,是非不缠身,沉默养清气,简单得自在。不为过往纠结,不为未来焦虑,在当下的每一刻,保持自在随心,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底色。风雨由天,快乐由己,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六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觉圣(张伟)艺术简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觉圣(张伟)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民盟中央山西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五台山佛教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佛教绘画艺委员会主任。中央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金融画院水墨画院院长,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丽水市文联中国画名家工作室导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入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刘大为人物画课题班专攻水墨人物画二年,曾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曾为《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今日先锋》美术总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2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荣获"2012年、2014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十位著名国画家创作提名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5月在挪威和平奖授奖大厅获华人十位艺术界杰出人物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出版有大红袍及个人专辑30余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多次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应邀在欧洲,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画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创作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觉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2025/7/2于上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袭袈裟披身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半边破帽遮颜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人笑我疯癫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笑世人愚昧然。</p><p class="ql-block"> 好多事,起初是因为好玩感兴趣,做着做着就有了感觉,做着做着就动起了脑子,做着做着就做成了系列,《走街串巷系列写生》是这样诞生的,《画与话》同样也是这样岀来的,好久没画人物小品,连续几天的雨,也许就是让我放下了许多的人物画又拾起来了,也许就是这个诱因又岀来了一个好玩的视频系列,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今天偶然听到一个论调,或者说是观点,说是发朋友圈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还是身体好的人,我赞同这个说法,因为要写,要编,要画,要采集素材,不是精力充沛,不是身体好,不是对生活有热情,还真完成不了,从这个角度讲,此说还是很有道理的,起初是为了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后来发现发的东西多了与很多人产生了共鸣,互动就多了起来,关注的陌生人也不断增加,似乎由最初的纪录到后来让很多同频的朋友推着向前走的感觉,反正有东西发,后正自己会编会写,反正对剪辑制作视频轻车熟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来二去,它让我每天都有事做,生活格外充实,你若心中有阳光,全身都通透亮堂,感谢绘画带给我的一切感动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世事熙熙,从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于斯当放便放。”大同普光明殿的对联道出了人世间的真谛,最近艺术圈的骂战不断,谁是谁非暂且不说,但双方骂战的目的绝非是为了讨论艺术,而都是为了利益,为了流量,为了招揽眼球和社会大众的关注,无底线的胡说八道着,双方都在误导着大众对艺术圈的怀疑和错乱审美,因为他们后面都不单纯,都有资本的操控,他们各自培养出各自的网红,让他们站在最前沿,用反思维,反逻辑,反道德一种的方式来各自表演着,他们每天用狂轰乱炸,铺天盖地的矩阵号无底线的来搅乱大众的视线,这些人为了利益已经失去了人性,但却冠冕堂皇,堂而皇之的标榜着自己是行业的头牌或引领者,不要脸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不明真相的一众却跟随着要去摇旗呐喊,弄得绘画生态乌烟瘴气,可怕的是,乱到这个份上却没有人出来制止,搞不清楚为什么相关部门和平台会纵容这些人每天在各大平台的群魔乱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会收到。</p><p class="ql-block"> 做到真正自由自在在当下实际上是很难得了,你不在所谓的圈子里生存,不需要拿岀来大量的时间上下左右逢迎,思想处于完全放松,完全自由,完全自我的状态,画画不是为了官方所谓的展览,也不是为了各种小圈子里应酬,想画就画,想停就停,没有扎堆的互捧臭脚,没有相互吹捧,相互踩踏,这种状态对一个热衷于绘画的人不是很奢侈吗?你以为你建立了一个所谓的高级圈子,你以为你认识了很多圈子里的那些所谓的名流,这又如何呢?这对绘画又有什么帮助呢?当下这些人在名利场上和各种圈层还有几个能沉下心的好好画画,好好研究,好好创作。其实一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慢慢地,不知不觉的都偏离了这个轨道,偏离了自己的初衷。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才是人间大道。</p> <p class="ql-block">  人的每一天就像每天翻过去的日历一样,翻过去的瞬间就凝固成了回忆,意义何在?没有意义。每天的绘画纪录,每天对生活的感悟,有何意义?没有意义。绘画留下的痕迹,也就是每天的作品,却能直观的延续着你的某些情绪、情感和思想,如果说还有一点意义的话,这也许就是它那一点点意义的所在。最近二天看到北大韦东奕,韦神出镜开抖音帐号的事,四秒钟,说了十四个字,粉丝突破一千多万,全世界可能只有韦神能做到,虽然看上去他很拘束,紧张,不知所措,三十多岁牙也掉了,精神状态看上去极差,我想站在亿万人面前并非他自愿干的事,看报道才知是他什么表哥表姐干的事,他为何能如此快的迅速涨粉,原因就一个,他是全世界最纯粹的一个人,没有之一,这样的天降之才难道他的东家北大不应该把他好好的保护起来吗?为什么把这么干净,单纯,纯粹,超高智商,数学天才,才三十初头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韦神推进这乱七八糟,且肮脏的人群中,真的是如她表姐所说让更多人跟着他学数学吗?别开玩笑啦,他研究的数学能有几人看得懂,停手吧,别为了你们的利益毁了这世间唯一的一个数学天才啦。</p> <p class="ql-block">  极度真诚能化解生活中的一切障碍,对此我坚信不移。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我们让很多规矩捆绑着,从认知,意识,造型,笔墨每一个层面,不敢越雷池一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当你想越雷池的时候,你已经没有了那个能力和能量,气力也显然不够用,这就是残酷的事实。好多时候我们总爱说,说下一次,等下一次,其实很多时候都不会再有下一次,我去过很多地方写生,写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遗憾的细节错过,这个时候总会说,等下一次来了再说,其实这就是最后一次,不会再有下一次,有些人见了一面,会说下次见面再聊,其实这次见面就成了彼此的永别,真正能再见面,能有下一次,或者是反复再见面多次,这种缘分一定不浅,一定要珍惜,人海茫茫,遇见不易,聊上几句不易,聊的投机不易,彼此听的懂不易,彼此尊重不易,彼此念念不忘不易,彼此对彼此能帮上忙更不易,生活中的贵人如此的希有存在,当珍惜之。</p> <p class="ql-block"> 如一个人不相信因果,很可能会做出许多出格的事,以前做书画生意的会打一个时间差,信息差,这个时间差和信息差就是获取利益的通道,在信息不太发达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绘画也是如此,你出国一趟,看到了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里的作品,或在国外买了一本好的画册,回到国内哪怕只是临摹,你都会在某一个领域占了先机,四川美院的叶教授抄袭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西尔万的作品,曾被推崇为中国现代艺术的西南总舵主的他因此发了大财,据说总计拍了四千多万,叶教授就是充分利用了信息差,这个信息差在他身上保持了十五年,据媒体介绍他在十五年里抄袭了一百二十二件作品,当信息流通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他的一批作品,几乎是完全原模原样照搬照抄,没有任何改动,濒繁在各种展览上亮相,且在各大拍卖行拍出了天价。这时才有人注意到大师所谓当代的一些作品完全是抄袭别人的。后续大伙都知道了,公开道歉,赔偿五百万,法庭上见了分晓,这一抄袭事件才算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b>《画与话》系列创作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