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1)~不容错过的马赛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2011年,我和家人从北到南自由行游览了法国,却没敢染指马赛,或许是受艾青《马赛》诗中的影响:“……马赛啊,你是这盗匪的故乡,怕的城市”。虽然这首诗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但马赛在法国和中国的名声确实都不太好,它是媒体报道中的危险城市,因贩毒和黑社会、偷窃而闻名,似乎又印证了诗中情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我和朋友们私人定制再一次来到南法,第一站就是马赛,却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虽然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马赛,但它的确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马赛是多元文化的交会点,身为法国第二大城市,还是全世界小资们向往之地普罗旺斯的首府,由于拥有优越的海上交通位置,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是座繁荣的海港。在融入希腊人、罗马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以及北非的原住民等族群之后,这座依旧充满港都淳朴风情的城市,更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口一向比较混杂,既有来自地中海以及欧洲地区的,也有来自非洲的。近25%的马赛人口为北非血统,大多为阿尔及利亚人和突尼斯人。据人口统计学家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马赛将成为欧洲第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它的犹太人社区规模在欧洲排第三位。</p> <p class="ql-block">或许正因为众多种族相处,“误会”成了美丽的错误,让马赛一直给人带着点危险味道的印象,而几部描述黑帮故事的著名法国电影,更戏剧性地强化了它这样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样的一座城市却被写进了法国国歌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由鲁日·德·李尔在斯特拉斯堡驻防时所作。最初它名为《莱茵军团战歌》,后来马赛的义勇军传唱着这首歌开赴巴黎,因此被称为《马赛曲》。1795年,它正式被定为法国国歌,歌词中“前进,祖国的儿女们”等内容,充满了反抗外敌、捍卫革命的激情,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法国作家兼导演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 Pagnol)多部喜剧的背景地,伊夫岛更是作家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创作舞台。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似乎多到数不清。</p> <p class="ql-block">马赛老城不大,除了旧港附近其余都是新城,按照我们的习惯,活动范围基本都在老城内。</p> 圣约翰城堡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圣约翰城堡,也叫圣让堡,其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当时此地属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管辖,负责管理礼拜堂、小教堂、医院和骑士军团驻所,照片右下角即是十字军标志,1365年相关工程完成。</p> <p class="ql-block">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为加强对马赛的控制,下令在港湾入海口两端建城堡,这片骑士团管理地被改造成圣约翰城堡,同期还修建了对岸的圣尼古拉城堡,两座城堡在左右两侧保护着这座海港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城堡由巨大石头建造,历经岁月,石砌墙体、拱券通道等带着古朴厚重质感,斑驳痕迹是历史印记。内部空间经改造,既有历史韵味,又融入现代展览、游览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约翰城堡的重要防御和瞭望设施模型。城堡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较低区域有保留的雷内国王塔楼和由原先指挥所改建的首任指挥官住所;北部较高区域经隧道与南部连通,还设有半月形防御工事,在要塞正门对面。城堡有两座过街天桥,链接着不同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城堡,古老的石墙、蜿蜒的通道,能让人触摸到马赛过往的岁月,仿佛能感受到曾经城堡作为防御工事、军事要地时的厚重与威严,每一步都像在和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城堡同时是热门游览地。登上城堡高处, 马赛旧港全景、地中海蓝天碧水尽收眼底,港湾船只白帆点点,城市建筑错落有致,与海洋相拥相伴。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交织,营造出浪漫又厚重的氛围,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守护圣母大教堂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港口附近的马赛主座教堂醒目雄壮,这两座教堂稍后我们都会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为了适应港口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在城堡周围修建了一些连接通道和设施。例如,1845年在旧港口和拉霍利特港口之间建立了交汇处的运河,1905年启用了转运桥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设施使得城堡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圣洛朗教堂位于过街铁桥中的一端,它历史悠久,融合了罗马式等建筑风格,历经岁月留存至今,见证着城市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城堡曾是防御城堡、监狱,现已部分改为展览厅、博物馆,如城堡军事博物馆,呈现马赛及城堡自身历史。马赛地中海文明博物馆是2013年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博物馆,与圣约翰城堡通过铁桥相连,且建筑部分融合在城堡之中,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座位于首都巴黎以外的国家博物馆。二者一古一今,相互独立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马赛旧港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文明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Rudy Ricciotti设计,外形如同悬在海边的一个钻石平台。古老的城堡与现代博物馆部分融合,穿梭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的沧桑和新的创意交织,</span>能体会到历史建筑与新建筑设计碰撞出的奇妙感。</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砖石地面,耳边若有若无的风声,以及城堡里特有的静谧感,让人从喧嚣中抽离,沉浸在一种既复古又带着文艺气息的氛围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p> 马赛旧港 <p class="ql-block">离开圣约翰城堡,乘坐观光小火车游览马赛老城市容。</p> <p class="ql-block">到马赛必须要去多姿多彩的旧港,这里是这座城市的诞生地,已经通航了2600年,至今依旧是渔船,游艇和旅行者往来的港口。</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在如今马赛旧港所在地登陆,建立起贸易据点。1520年,旧港建立起第一座正式码头。15到17世纪,路易十二和路易十三建造了码头和船坞;1660年,路易十四下令在港湾入海口处的两端修建圣约翰堡和圣尼古拉堡。1844-1939年近百年间,马赛旧港主要建成了一条与海岸平行的防波堤、7个港池和2个外港,码头岸线长19公里。</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马赛旧港地区因纳粹破坏遭到严重损毁。战后,法国政府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重建。重建工作不仅修复了基础设施,还对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进行了规划调整,使马赛旧港逐渐恢复活力,并成为如今马赛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重建过程中,既保留了部分历史建筑的特色,也融入了新的城市功能,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复苏。</p> <p class="ql-block">随着新港的落成,马赛旧港失去了国际港口的地位,成为一座观光船只进出的港口,港边为数众多的露天咖啡座与餐厅,提供悠闲赏景与用餐的好去处。每天早上8点开始,在拉卡内比耶尔大街与码头的交接处,有一座著名的鱼市,是新鲜海产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在马赛港的近海3公里之处的伊夫岛上,矗立着一座有三个塔楼的伊夫堡,这是弗朗索瓦一世下令修建的城堡要塞。修建完成于1531年,不久就成为了监牢,曾经关押了很多的政治犯和异教徒。这座城堡作为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的故事背景而闻名于世,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囚禁小说中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的房间。如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传说都与阴暗的堡垒有关,人们相信,在它的墙内有许多鬼魂~前囚犯的未被征服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通向小酒馆和海滩,醉鬼少不了。旧港小偷多众所周知,不过,当地也采取了一些治安管控措施,白天情况会相对好一些,但入夜后就要格外注意了。总之出门在外,安全防范第一。</p> <p class="ql-block">马赛的建筑风格具有多元融合、古朴典雅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既有古老的城堡和教堂,也有现代的艺术装置和建筑,如旧港码头这个带镜面天花板的凉棚,<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诺曼·福斯特设计,</span>创意满满,新与旧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这是室友拍摄的小视频。海滩上、海港旁都有悠闲的人们,看上去与别的海港城市并无二异。那个一直骑车追随我们观光小火车的老爷子最拉风,时而在坡路上猛蹬车轮,时而干脆把手搭在小火车上借力前行,还不忘与游客搭讪,被我们戏称为”追风少年”,哈哈。</p> 守护圣母大教堂 <p class="ql-block">穿过狭窄崎岖的小街,观光小火车到达圣母守护大教堂(也称圣母加德大教堂),省却了游客们爬山的劳累。</p> <p class="ql-block">1214年,一位神甫出于虔诚,在海拔162米的石灰岩山丘上建造小教堂供奉圣母玛利亚,1302年,安茹的查理二世命令在普罗旺斯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信标,这里成为重要据点和观察点。1524年,弗朗索瓦一世为抵御神圣罗马帝国入侵,在此修建军事堡垒,形成“信仰+防御”的双重地标。1853年,马赛主教委托建筑师亨利·埃斯佩兰迪厄设计新教堂,1864年9月11日奠基,历时21年,于1870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在马赛,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看到这座拥有穹顶的华丽大教堂,它占据了马赛的制高点La Garde, 耸立于162米高的山丘上。被马赛人昵称为“慈母”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钟楼高60米,顶部是高达9.7米的圣母怀抱圣子的巨大镀金雕像,位于12米高的底座上,</span>他们注视着即将踏上旅程的游人与水手,也迎接着即将上岸的归人或过客。</p> <p class="ql-block">守护圣母教堂是马赛的精神灯塔和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供奉着海员的守护神圣母玛利亚,每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会有大量朝圣者前来。作为马赛的主要地标,承载着马赛人的信仰和希望,守护着马赛的港口和城市。</p> <p class="ql-block">教堂还见证了马赛的历史变迁,如法国大革命期间教堂遭受了冲击,钟楼北立面上留着一些子弹和榴霰弹的弹痕,它们证明了解放马赛的战役(1944年8月15日至25日)有多么激烈,二战期间成为抵抗运动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教堂设计为罗马拜占廷式样,用穹顶、彩石、金饰、精彩绝伦的马赛克镶嵌装饰出金璧辉煌又雄伟高阔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教堂有多个穹顶,靠近耳堂的穹顶上是白色花朵,四角图案分别是诺亚方舟、彩虹圣约、雅各的梯子、燃烧的荆棘;中间穹顶上是蓝色花朵,四角图案分别是法表、亚伦的杖、灯台、香炉;靠近大门的圆顶上是红色花朵,四角图案分别是葡萄、百合、带刺的橄榄枝银叶和枣椰树。</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板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斑岩柱,纹理优美,质地坚硬,与马赛克相互映衬,反射出大教堂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中殿和耳殿地面是“罗马马赛克”,后殿是“拜占庭马赛克”,由有色玻璃元素构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供奉着主保人圣母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在中殿两侧各宽三米的侧教堂,有若瑟礼拜堂、彼得礼拜堂、拉撒路礼拜堂、玛利亚教堂等小坛墓,每个坛墓设有各自的圣纹章,天花板上装饰有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主后殿祭坛圣母银雕像1837年由马赛的金匠艺术家Chanuel受委托制作,重80公斤,1931年6月正式安放在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风格的装饰,将圣母大教堂渲染的如此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圣殿内部的墙上装饰着信徒捐赠的绘画、牌、模型船和战争勋章,甚至还有球星Didier Drogba在马赛队踢球时的球衣。</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可见大量的“还愿物”,如风格淳朴的画作,或是挂在中殿与走道中的船只和飞机模型,见证非常“地中海式”的虔诚信仰。</p> <p class="ql-block">走出这座以大理石与马赛克拼贴装饰而成的大教堂,在山顶上,以360度的全景视角,俯瞰马赛城里连绵不断的赤褐色屋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眺望马赛街景及远方的伊夫岛。</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名称是《圣母怜子》 。其寓意源于基督教经典题材,展现圣母玛利亚怀抱受难后耶稣的悲痛场景,传递着对耶稣牺牲的哀悼、悲悯与救赎精神,也寄托着马赛民众的情感,成为守护圣母大教堂前承载信仰与人文内涵的标志性艺术符号 。</p> 老城随拍 <p class="ql-block">下山观光小火车走的是另一条路,我们得以近距离看看这座老城。</p> <p class="ql-block">由于马赛几乎保持着几百年的原样,所以现在看来路就太窄了,而且穿插着很多上坡下坡的老道,勒帕尼耶街区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自17世纪以来它一直是海员和移民的住处,因其陡峭的地势被称为“山羊之村”。</p> <p class="ql-block">如今,狭窄崎岖的街道星罗棋布艺术家的工作室,时髦的手工店铺和精致的咖啡馆,古色古香的蓝色百叶窗房屋。</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街市。</p> <p class="ql-block">看着来往形形色色的人群,闻着当地食物的味道,街道两边墙壁布满的各种主题的涂鸦,属于马赛热情奔放的南法情调好像在此一一绽放。</p> 马赛主教座堂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靠近海滨的马赛主教座堂,这是法国唯一的海滨教堂。教堂所在地2000年前就是祭祀阿尔武弥斯的神坛,公元5世纪和12世纪都做过马赛的主教座堂,但是规模比较小。1852年,拿破仑三世为新教堂奠定基石,由建筑师莱昂·沃杜瓦耶主持修建,历时44年,于1896年竣工,同年被封为宗座圣殿。</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建筑风格融合罗马式与拜占庭式,外观上以白色、绿色两色大理石相间铺设,白色大理石采自于意大利卡拉拉,绿色采自于佛罗伦萨,两色相拼形如斑马,色彩对比鲜明,因此也被称为”条纹教堂”,独具特色。教堂四个巨大的穹顶、两座高耸的尖塔极具辨识度,塔上装饰着精美的雕塑和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左下方的雕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尊敬的大主教</span>DE BELSUNCE,1720年马赛瘟疫大流行时,他因坚持与信徒共渡灾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采用了拜占庭-罗曼式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建筑的穹顶、集中式布局以及罗曼式建筑的拱门、厚墙等元素,整体气势宏伟。教堂石材砌筑的墙体带着厚重历史感,细节处雕刻精致,展现当时建筑工艺。</p> <p class="ql-block">教堂规模宏大,长142米,内部空间宽敞,高达70米的穹顶直径达17.5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是法国自中世纪以来最大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大理石板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斑岩柱,纹理优美,质地坚硬,与马赛克相互映衬,折射出大教堂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布满了精美的马赛克图案,描绘了众多ZJ图像和圣经故事,色彩斑斓、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作为天主教教堂,主要供奉耶稣基督。</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还陈列着来自岱拉·洛比亚车间的陶器,收藏有1122年意大利艺术家所造的祭坛,以及15世纪献给圣经人物撒拉路的祭坛。</p> <p class="ql-block">信仰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上午才从西西里乘坐飞机来到马赛,明天又要离开了,可以说是匆匆一撇于马赛。但仍然感到,这座城市的混乱无章也是其部分魅力所在,虽然它有各种缺点,却不失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凭借马赛悠久的历史、多文化的融合、穆斯林露天市场似的集市、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港口、以及沿着那些多石的小港湾和阳光灿烂的海滩延伸的海岸公路等等,它会让人逐渐着迷。马赛当选为2013年“欧洲文化之都”就是其终极证明。</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4年7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