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33天)7月20日,上了闹钟七点起来准备去莫高窟景区看看能不能买到应急票,到那啥都买不到只好先去鸣沙山月牙泉,在那出来快三点了,网上定了莫高窟她妹妹的票——西千佛洞,赶往哪里,路上堵车,我看见一个交警车引导一个大客车走我就跟上了,不过到前边交警因为车祸不让过,让从下面沙漠里走,我看过去很多对向来车都走我也没犹豫就下去了,好在车给力,感觉自己车技也给力,把堵车堵死的路走了过去,到景点四点半了,排了很长时间队进入,看了几个窟,几分钟完事了,不让拍照也不让细看,这钱花的冤枉!敦煌让我来的闹心,想看的没看到,万八公里的奔来结果莫高窟没看到,不明白为啥景点不在景点当天售票非得预约???这不坑游客吗!</p> <p class="ql-block">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五公里处,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和月牙泉以“沙泉共处、沙水共生”独特方式著称于世,千百年来,二者形成了浩瀚沙海中的奇妙景观,2015年被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成因有多种解释,经地质专家实地勘察研究,认为月牙泉是第四纪以来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月牙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影响下的一种自然产物。</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南五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其12.79平方千米核心景区在鸣沙山北麓,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北麓。</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主要景点:鸣沙山,月牙泉,夫妻柳和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宛如一条蜿蜒盘踞的金色巨龙,静卧于敦煌的大漠之中。走近它,那细腻的沙粒在阳光的倾洒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光,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铺就的金色绸缎。</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的线条流畅而优美,一道道沙脊如同巨龙身上的鳞片,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微风拂过,沙粒轻轻滑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似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当狂风大作时,鸣沙山便会发出雄浑的轰鸣声,如同一支激昂的交响曲,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海,连绵起伏的沙丘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远处,敦煌莫高窟的轮廓在沙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脚下的沙子柔软而温暖,仿佛在轻轻抚摸着你的双脚。</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爬鸣沙山,在黄沙里行走很累,走一步退半步,我们爬到山顶上向下望:</p><p class="ql-block">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月牙泉宛如一颗幽蓝的宝石,镶嵌在金黄的绸缎之上。那弯弯的月牙形状,像是夜空中掉落的一弯新月,被这大漠小心翼翼地接住。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像是月牙在轻轻地微笑。</p><p class="ql-block"> 四周的沙山高耸入云,沙粒细腻如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然而,这看似粗犷的沙山却对月牙泉呵护备至,千百年来,无论狂风如何肆虐,沙子始终没有将这汪清泉掩埋。</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的水清澈见底,水中的水草随波摇曳,仿佛是一群灵动的仙子在翩翩起舞。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民俗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外观为传统古堡式,堡内房舍建筑也采用敦煌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四合院式。堡内共有房舍126间,分前院、后院、偏院三个部分。馆内汇集了敦煌民间建筑、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布局沿袭了敦煌民间传统宅院的风格,陈设有反映敦煌近代民间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内容的大量展品,是集中展示近代敦煌民俗文化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夫妻柳裁植于1971年,是同根系长出的两株生长在一起的旱柳,被称为“夫妻柳”,成为游人驻足留恋的大漠一景。1997年,一场沙尘暴袭击了“夫妻柳”,“夫妻柳”从根部折断。后在工作人员的精心打理下,重现枝繁叶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