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第一隧通车

山而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百里皖江第一过江隧道一一芜湖龙湾隧道,于七月一日中午正式通车了。这是几年来芜湖人常悬嘴边的一件超大工程,我当然也感觉很新鲜,原想在通车的第一时间去看看热闹的,却因天气太热,没敢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饭后气温低了些,便带着老伴,骑上电动车,向大工山路隧道口奔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长江路向南行驶,一路的梧桐树浓荫蔽日,右手边是十里江湾湿地公园,从江湾里扇过来的,是阵阵柔润清凉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到了大工山路的交叉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隧道的通风塔,他体量高大隽秀,造型独特,上部大底部小,仿佛一个丰胸细腰的美女,在十里江湾的一片葱绿中翩翩起舞。我盯着他看了许久,沉思了半天,也无法揣摩出设计者的意思。正当迷茫之际,老伴喃喃自语的唸道:“这个东西,看样子好像菜市场卖的竹荪……”,听她这一说,我心里顿然一亮,对!就是竹荪一一标准的说是“长裙竹荪”。于是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字:一一大竹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下的大竹荪光鲜亮丽,是芜湖城南的新地标。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北隧道口也屹立着和这边一样的大竹荪;两个大竹荪隔江相对,成了长江穿过芜湖城区的一道新的彩门。可他俩绝不是单纯的两岸作秀,他们像人的心肺一样,承担着隧道内呼吸换气功能,确保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江底大动脉,与芜湖城的心跳永远同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的时候,大竹荪显得格外的精彩;放眼望去,汛期已经来临的长江,波澜壮阔,百舸争流,千帆过尽,芜湖城气象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竹荪的脚下转了个弯,绕了一个大圈子,终于找到了隧洞口,我是忘乎所以连个价都不问,随着一辆辆小轿车,人五人六的往隧洞驶去,却被值勤的协警,打着小红旗拦住了:“干什么?去去去!回去!……摩托车都不准进,你个电动车还往里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吓的我赶紧扭头,闪到一边的慢车道上去,停在路边不碍事的地方,呆愣愣的看着隧道口穿流不息的车辆,懵懵的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很是失望;原想着今晚先过去探探路,过几天孙子回来过暑假,就带他到江那边去采采风;去白茆乡闻闻田园的泥土气,去二坝镇看看废弃了的老芜湖江北火车站,去蛟矶庙听听孙尚香的悲情故事,还要去大龙湾江滩上,租一辆沙滩摩托兜兜转转,顺便还能在江滩上捉鳖戏水,享受一份“马尔代夫”的感觉,……却原来是做错了梦,是在睡梦中走错了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可奈何的回到家中,洗洗涮涮准备上床时,手机响了,接通后原来是小宝兄弟在江北大堤上的视频,一一他正携老婆和孙女儿,倘佯在江北大堤上,沐浴着绚丽的晚霞,隔着大江以望江南,观赏壮丽的芜湖城市风景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用问我也知道了,他这肯定是从隧道过去的,假如我也过去了,此时正好可以巧遇到一起,共享这美丽快活的一寸温馨时光。然而,他的车是四个轮子,我的车只有两个轮子,这个隧道是为四个轮子提供方便的,两个轮子滚一边去。而其实两个轮子也是纳税人,建这隧道的钱也有两个轮子的一毛,但却不能享受一分儿,这不公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到这里,我怕影响了晚上的睡眠,便打住不想了,……可是一夜过来,心里还是憋着一些气,跺跺脚也想去买个四轮的车子长长脸,可一转念又觉得自己太可笑;七十岁的人了,还这么浮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急什么呢?其实真的不用着急,芜湖的城市规划是:“四桥三隧”;这才是第一隧,其中第二隧就从我的家门口、芜湖大剧院下面穿过,说不定以后的二隧在设置上会改弦易辙,可以让所有车型通行了。到那时我就可以更为便捷的进出隧道,说不定吃过晚饭就能随意的带着老伴,去二坝的大埂上溜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二隧什么时候能建成哩?……应该也很快。我等着,耐心的等着,我才七十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7月2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单向三车道,宽敞的很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么宽敞的空间,为何不能设置一条慢车道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隧道的通风塔,站在他面前,我呆看了许久,想了半天,觉得他长的很像那个营养丰富的菌菇一一长裙竹荪,所以为他起个名字叫:“大竹荪”!</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右边是江北隧道口的通风塔,长的和江南这边的一个模样;两个大竹荪隔江相对,百舸千帆过尽,不远处就是天门山,李白若是酒醉醒来,说不定会泛迷糊,……咦?怎么又多了一道天门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长在山涧竹林里的:一一竹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