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华容道

张超英

<p class="ql-block">  经专家严密考证,我们知道了世界著名智力游戏“华容道”大约是20世纪早期传入中国的。它的中国名字“华容道”巧妙地利用广为流传的三国历史背景,风靡一时深受国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笔者偶然收藏了一副早期(民国)华容道游戏具,与大家分享的重点并不仅是年代考证和游戏起源,同时还有通过实物呈现它被热爱长征精神和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之前辈,改造传统主题注入红色基因的一段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 下图华容道实物是民国中后期作品,大约上海地区出品。尺寸为17.5X14厘米,厚度2厘米。最大块“曹操”6X6厘米。尺寸较常见物大的多。包浆厚重,雅致古朴。有专家指出华容道最早流入地区为上海,时间约在1930年左右。本品繁体字和从左向右的行文顺序是个佐证,特别是滑动木块的木纹和底板带有明显的民国特征,如果手上有民国制“益智图”等木块制玩具实物,两相对照就不难判断。</p> <p class="ql-block">  本品底板厚度达1厘米,常年游戏留下了明显滑痕。出口处见:过华容道 墨书字迹。</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寻常书写使这件传统华容道变身为红色长征主题,给世间留下一件独具风采的游戏具。它的结构以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内容展开。改制者在深刻理解《七律·长征》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红军为主角,以长征排除千难万险为主题,设置敌人的追兵,及环境险阻的金沙江、昆仑山、楼山关、大渡桥、苗族区等,与长征路上的实景和《七律·长征》的描叙完美结合,体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传统游戏主题的境界和格调,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毛泽东主席这首七律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它第一次公开发表是在1957年1月的《诗刊》创刊号上,根据贴纸墨迹的深度浸透和收缩判断,该主题书写大约在1957年至1967年之间。改制者对于《七律·长征》的挚爱、对长征精神的崇高敬仰跃然盘上。</span></p> <p class="ql-block">  改制作者为了强化主题还书写了《七律·长征》贴在了底板背面上,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破损。</p> <p class="ql-block">  书写诗词的放大图。虽已有破损但书法飘逸潇洒,可见作者的红色胸怀和书法功底。</p> <p class="ql-block">  这位挚爱《七律·长征》的前辈对华容道游戏也是非常熟悉的。1909年后在法国出现“红棕烈马”是华容道最早的形态。目标就是使红棕烈马冲出重围,从出口处杀出。之后便出现了不同国家地区对华容道游戏的改造和本土化。本品改作长征主题与最初游戏精神完美契合非常精彩。</p><p class="ql-block"> 下图片取自《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科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  风靡全国的一款经典游戏注入长征精神意义非凡。改造已经过去大约60多年,依然令人回味。红色传承融入生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张超英2025年7月初于京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