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迷魂阵</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村东北方,有一片百十亩的耕地,人们都叫它“迷魂阵”。 </p><p class="ql-block"> 这片地里也有我家的几亩田。小时候,父亲锄地时曾带我去看过那神秘的“迷魂阵”。 </p><p class="ql-block"> 父亲告诉我,他第一次来这儿锄地时,从清早忙到傍晚,可抬头一看,太阳却仍悬在南偏西的天空——实际上,那时太阳已快落山。他饿着肚子干活,连午饭都没顾上吃,直到走出迷阵,才发现天都快黑了。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人对耕地的垄沟走向做了手脚。正常的耕地垄沟顺应太阳和风向,历来是南北或东西走向,人们早已习惯。可这片地却不同——原本南北向的垄沟,在这里被人为改成了东北—西南走向,偏离了整整45度。初入时或许还能分辨方向,可越往里走,视野受限,加上思维惯性,人便会不自觉地被“带偏”,将东北误认为正北,整个方位感彻底错乱。 </p><p class="ql-block"> 若不携带指南针,又无远处参照物定位,人便只能在迷魂阵里瞎转。若是行军作战,这样的地方只会让军队沦为敌方的猎物。冬春时节,地里没有高秆作物,尚能以远处的村庄为参照;可一到秋天,庄稼长高,便什么都看不见了。白天尚且会迷路,若是夜里或阴天,更是如同瞎子摸象。想来,父亲当年也是着了这道儿。 </p><p class="ql-block"> 关于迷魂阵的来历,父亲说有两种传说:一是孙膑所设,二是穆桂英布下的。如今查证史料,倒也印证了这些民间说法。 </p><p class="ql-block"> 其一,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横跨冀鲁豫交界处。齐魏两军在山东郯城马陵山、莘县马陵道,以及河北大名东南、河南南乐东北一带交战。这一带设有许多迷魂阵,我们村正在其中。这些地方通过改变街道、房屋布局或耕地走向,制造与常规地貌及天体规律的错位,利用人的观察局限和思维惯性制造错觉。据说,孙膑路径河南韩张镇后设有多处野外迷魂阵,至今仍保留两处。 </p><p class="ql-block"> 其二,北宋时,宋辽交战于大名、南乐一带。穆桂英在此大破辽军,留下点兵台、屯兵寨、迷魂阵等遗迹。我们村的迷魂阵,便是其中之一。 农村仍然有传说穆桂英化妆深入辽军侦察、指挥建造迷魂阵的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 虽然历史久远,说法各异,但是,迷魂阵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尽管有很多迷信色彩,可是恰恰说明基本事实的存在,让我们铭记这些朴素的系统论,阴阳辩证思维和珍贵的实践导向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