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水乡胜芳古镇

大鹏展翅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我们都要去胜芳扫墓,中午到胜芳古镇吃美食,每次必吃的是两家百年特色小吃,1.黄米面、红豆沙与红果馅两掺的炸糕,刚出锅的好香好甜;手工驴打滚,软糯香甜,豆香四溢;这是午餐前的开胃小吃。两家店在北桥的小街口处,店面两家并排,每天都有排队的人群,《北桥炸糕》邢记百年老字号,现在经营的是第三代传人,国内外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品尝邢记炸糕。午餐最早在古镇内吃,最近三年一直在《大悲禅寺》旁边胜芳最大的饭店“胜芳鹏天阁饭店”用餐。</p><p class="ql-block">爱人的老家是胜芳古镇,岳父岳母骨灰迁入胜芳的《林园公墓》至今12年了,从看墓地到买墓地,每年清明扫墓。爱人说从小到大没有回过老家,不知胜芳是什么样的?我说“从今往后每年清明我们都要去老家玩一趟,吃遍胜芳的美食,转遍胜芳的美景”。《胜芳古镇》是国家AAA级景区景点全免票,今年胜芳古街又进行了修饰,街道又增加了很多街景,古香古色韵味十足,春节期间举办庙会和灯会,给古镇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国水乡胜芳古镇》有两部分1.胜芳古镇;2.大悲禅寺;分享给美友朋友们,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胜芳古镇位于霸州市区东35公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胜芳古镇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该镇水域因位于白详淀东部,故称东淀,相传乾隆皇帝曾徽服私访,在胜芳留下了“胜水荷香,万世流芳“的批渝,民间有谚语“南有苏杭,北有胜芳”。胜芳地处霸州市以东35公里,东距天津20公里的东淀中游北岸,人口7.8万。东淀是河北仅次于白洋淀的一处湿地洼淀,面积350平方公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是河北又一著名水乡,特产松花、东淀蟹、芦席、文化上以民问花灯,花会尺渔歌小调闻名。</p><p class="ql-block">胜芳糸由一古老小渔村发展而来,明初大移民后,胜芳人口激增,旋即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商贸和文化重镇,清前期既己十分繁荣,富甲一方,称“南有苏杭,北有胎芳”《文安县志》载“文邑市唯胜芳最盛,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云集,列为直隶六镇之一”</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胜芳是大清河乃至海河流域上游各地往来天津的必经之地,水陆交通畅达,文明吸纳通畅,文化积淀深厚。胎芳人烟密集,老城区街巷以穿心河为中心,四向伸延,曲折幽深且密如蛛网,穿行其中如走迷宫。依水而建的古老民居,仍给人以时空倒流之感。</p> <p class="ql-block">经商、渔猎、苇编,是胜芳几百年来的最主要生活内容,胜芳民俗独恃,举凡一日两餐、民居式样、人情交际等,风情特异,不一而足。构成了胜芳市井民俗文化生长发育和世代传承的独特人文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初或中期,胜芳镇以衔区为单位,先后创建至少十二道音乐会,其中以镇南音乐会最为著名,“文革”期间一度停滞,之后镇南音乐会等六至七道音乐会迅速恢复。镇南音乐会一直规模最大,阵容最完整,演奏曲牌最多,演奏质量最高,传承最稳定。乐师10人(管1、笙4、云锣1、鼓1、䥽2、镲1)音乐会的笙为G调。有30多个曲牌,最擅长大套曲《山坡羊》《走马》《辞曹》《东游》《逃军会》等。每年要出会三次,“元宵灯会及正月庙会”“六月庙会(马神、火神、神、三红脸神生日庆)”“四月庙会(娘娘菩萨庙,是民众皆去求子祈福)”</p> <p class="ql-block">大鹏带你逛古镇,走吧!首先从胜芳“三宝”戏楼、牌坊、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戏楼》即“九成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重建,戏楼座南朝北,清制大式建筑结构,歇山大屋顶,屋顶四角有跑兽,左右前檐习翅为翼,东西檐上刻有十尊栩栩如生的鸟兽造型,两边檐角各悬一铜铃,正面两根明柱支撑,檐板绘以花纹图案,画工精细。戏台高二米,周围镶汉白玉条石,中间以木制屏风分割前后台,两侧“出将”“入相”二门。戏楼正中悬以竖匾,“九成楼”楷体大字,清代刘标所书,戏楼为三宝之首。</p><p class="ql-block">《牌坊》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坐落关帝庙门前,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四柱习檐木结构建筑。每根柱子下部都有四块抱柱石,以两道铁箍将柱子包起来,抱柱石镶在石基之中,无戗柱支撑。牌坊高六米,上方柱芯有一块匾额,北面为“人伦之至”南面为“护国庇民”据传为明朝一王姓举人所书。顶部两层习檐,均为凹槽式木块咬合而成,无钉无榫,前后左右向开伸出四尺余,至飞檐处足有六尺之多,这个大帽子邦以四棵直径半米的柱子撑起,没有斜戗,给人一种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威觉。就是这样一座建筑,不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战乱、天灾却安然无恙地矗在胜芳衔道正中心。《文昌阁》坐落在镇东南,地势突起,面向西北。如果把胜芳比作一把折扇,文昌阁即是扇轴。文昌阁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历代曾有多次修缮,工程最为宏大的一次是清乾隆初年,文昌阁高三层四方形,暗喻三十三天。高悬匾额两块,坚匾“魁星楼”横匾“文昌阁”主体高三丈三尺,有一数十亩大的圆形池塘,深有丈许。阁的底层四周砖墙,楼梯分布在大厅两侧,中层三面砖墙,神龛中供奉着“文昌”塑像,四壁刻画着佛教的神仙,第三层为木结构,由三十二根立柱支撑阁顶,有一匾额上书“天下闻名”四个大字。蓝天之下连绵跌宕一色黛青,上有云雾缭绕,肘聚时散,平视西南东淀水域,碧绿徽波,细浪翻银,芦苇丛丛,荷花片片,睡眠渔翁泛舟鹤鹤绕船……</p> <p class="ql-block">胜芳古镇穿镇而过的河叫胜芳河,(也叫穿心河)由外围的子牙河、大清河、东淀流入胜芳古镇,这条河道专门运送物资进出镇所用,因穿心河道较窄,自然行成北进东出,河道两侧盖滿了民居,形成北国水乡的风景。穿心河上有三座古桥,现在简称东桥、西桥、北桥,三座桥所圈包起来的地方,是原来的老镇区。《通济桥》俗称东桥,位于河东太平街与老镇中心区中山街原龙王庙门口处。始建于元未到明永乐未年(约1420年)建成能过小型车辆的木结构桥梁。清康熙年间(约1799年)建成石木混合结构,桥面宽4米,桥长的30米,中间有活孔,活孔净跨7米有拿,2007年折除重建。《广济桥》俗称西桥,座落在穿心河西通往中山街的河面上。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约1341年)明永乐未年(1424年)改建木结构桥梁,经过多次改抄建,到清康熙年间(约1700年)建成宽4米,长36米,中间有活孔,能过船,上能通车马的桥梁。解放后分别进行过两次大修,2008年加固拱券,替換了栏板,栏杆。</p><p class="ql-block">《永济桥》俗称北桥,位于穿心河北原柴头市街与古镇中心区永济路北口处。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民国25年(1936年)从天津请来建天津金钢桥的营造商对原桥进行落架重修,建成全石桥台钢桁架桥梁,钢制栏杆,(材质与金钢桥相同)桥面用松木板,2008年再次进行加固大修。《普济桥》俗称新桥,座落在镇内古河道下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解放后分别进行过大修,2008年再次加固。</p> <p class="ql-block">胜芳古镇有3个大院《張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胜芳八大家之一的聚兴堂張氏建造,整体采用中西合壁建筑风格,西侧两院为传统木构架硬山建筑,东侧两院为欧式建筑,院落间以穿堂鸳鸯厅相连,形成四合院群落互通格局,现存房屋51间,总面积1648平方米,是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战争期间此处曾作为孙毅将军指挥部,平津战役成为天津干部培训基地,天津日报社,新华社天津分社。</p><p class="ql-block">建筑群因完整保存清未民初风貌,1963年首次被《小兵张嘎》选为取景地;1980年代至今《血溅津门》《龙嘴大铜壶》等十余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现存剧组布景道具陈列于西厢房。</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清光诸六年(1880年)位于胜芳古镇中山大街,原户主王子坚,宅院分四个小院,集欧洲式和非洲式,中国传统清式等建筑风格为一身。大院从设计到施工是从天津请来工程技术人员,传说耗资白銀三万两。两院占地面积652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些某命先辈曾在这里生话战斗过。平津战役期间,聂荣臻、杨成武、刘秉彦在此指挥过战斗。鲜放后接待过邓小平、聂荣臻、扬尚昆、陈毅、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刘澜涛、荣高棠、安子文、郭沫若、周杨、李德全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英、美、法、意大到、保加到亚、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南斯拉夫、伊拉克、朝鲜、苏联、越南等国代表团也曾来此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题摄影 大鹏</p><p class="ql-block">后期修图 大鹏</p><p class="ql-block">创意构图 大鹏</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大鹏</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茉莉芬芳》演奏 孙冰琦</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日(中国-天津)</p> <p class="ql-block">《胜芳大悲禅寺》位于胆芳古镇北部,俗称“北大寺”始建于元朝未年,是一座大型壮观的佛教建筑群,大悲寺前身距今已有没有500余年的历史,该寺重建时为当地信众募款修建,大悲寺占地面积100余亩,呈南北长方形院落一字排开相关建筑,石牌坊、正门、巨型观音大士汉白玉雕塑、接引佛殿、三世佛殿等沿中轴线南北排列。整座寺院建筑精良、雕工考究、气势恢宏、是难得的佛教艺术建筑。每当重大佛事活动举办的时候,经声佛号、香火缭绕、是胜芳悲天悯人的心灵安息所。</p><p class="ql-block">作为胜芳三大寺之一的大悲禅寺,始建于元朝未年,复建于明天顺元年,重建于正德五年,迁延六百佘年,清朝达到鼎盛后因天灾兵燹,随之毁劫。2008年胜芳古镇修善中大悲禅寺得以整体复建,规化占地8万平方米,总投2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大小殿堂楼宇23座。</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错落有致,气宇轩昂,或青砖岱瓦,或雕梁画柱,重重殿宇,金碧辉煌,交相辉映,檐内风铃叮当奏响,梵呗禅唱瓦应和,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避雨式回字廊廓,千年古树,奇花异草和游桥让人行走其中,瞬间有超凡脱俗之感,给人回味和遐想。</p><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大悲禅寺以殿堂齐备,圣像庄重,布局独特成为与普陀洛伽山、海南南山寺、西藏布达拉宫堪可比肩的全国四大观音道场之一。胜芳大悲禅寺座北朝南,由广场、寺院两大部分组成,广纳了当年胜芳72座寺院庙宇之大成,汇集国内南北东西殿堂建筑之大雅和各路神佛之绝伦,从而形成了独具胜芳特色的最大寺院。</p><p class="ql-block">广场部分立有牌坊、童子拜观音、盘龙石柱。寺院部分由东、西、中三部分构成。其中山门、天王殿、露天观音像、古佛殿、大雄宝殿、万佛楼位于中轴线最兆端,全楼高40余米,共分三层,内供佛像11000余尊,国内极为少见。中轴线东侧由南至北分别由法物流通、钟楼、客堂、斋房、财神殿、药师殿、地藏殿、讲经堂、寺管楼组成。西侧由南至北依次由总控室、鼓楼、念佛堂、寮房、伽蓝殿、弥陀殿、祖师殿、五百罗汉堂、方丈楼构成。还有一座十八层地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