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康有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中学历史课本,在中国近代史变法革新的道路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领导过戊戌变法和公车上书,生卒年月(1858——1927),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新儒学的鼻祖,戊戌变法的领袖,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中国现代文化先驱。<br> 我们从济南章丘李清照故居出来就来到了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大众打卡地八大关,栈桥我们一带而过。然而在青岛这座名人故居众多的“宝藏”之地,我是绝不会放过的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康有为故居。<br> 康有为故居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又揉进中国古典美学风格的建筑,也采用了德国乡村别墅风格。局部吸纳中式元素,对称严谨,三层老楼以中轴线折叠,周边完全重合,尽显古朴、端庄、严谨。外观典雅,侧面夸张的山墙配上密集的半拱窗户,细节别致精巧。 康有为在中近现代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颇具争议的民国人物。康有为自认为是如同孔夫子一般的圣人,以至于在张勋复辟中,二人合称为“文武双圣”。只不过那是一场闹剧而已。他本人便是受到了许多诟病,譬如剽窃,嫖娼,盗用捐款,生活奢靡,借物不还等等。简单说吧,康有为用以标榜的恰恰是自己现实中无法做到的,所以他只是一个残缺的“圣人”。<br>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的一个官宦家庭。祖父康赞修是个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补知县。他自幼跟随祖父研习儒术,采取“每日一锥”的学习方法:即拿五六本书放于桌上,右手拿一把尖锥力透之。或二或三,穿透几本当天就读几本。<br> 19岁时,康有为拜学者朱次琦为师,通读宋明理学,三年后他只学到了孔子修已之学,尚不明救世之学,于是,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些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开始放眼世界。此后他阅读了好多西学书籍。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未中,在上海再度参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事实上,无论思想还是金钱,他都要很善于借用。<br>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市设立万木草堂,含有培植万木、养育栋梁之意。他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的学术源流,历代政治沿革得失,还有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体育和音乐。梁启超虽是其弟子,实为助手,从此江湖皆知“康梁”。后来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基本上因袭了万木草堂的办学方式。康有为经常给各级京官写信讨钱。康有为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出版后,却遭到廖平的剽窃指控,在梁启超的活动下,最终两广总督下令自行焚毁了事。 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共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这虽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但夯实了康有为意见领袖的地位。不久殿试康有为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予工部主事,未就职。他和梁启超创办报纸,组织强学会,文武大员均有数千两不等的捐款,但李鸿章出资3000两,却被康有为断然拒绝。<br> 康有为连上变法奏折,1898年1月,受光绪帝召见,担任总理衙门章京,获准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荣禄在朝房遇到他时说,法是可以变的,但好几百年的老法,怎么能在短期内变掉呢?康有为愤然回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他的变革措施也多不靠谱儿,比如以伊藤博文等掌朝廷事权。慈禧太后一听就急了,没多久就出手阻止。而袁世凯等即便有心变法,此刻也只有转向了。<br> 康有为可能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流亡海外十几年,由于受到通缉,他先逃到天津,在李提摩太牧师的协助下,辗转来到加拿大。康有为并无悲戚之状,他看风光,、捡拾贝壳,还靠伪造的光绪密诏,游历各国,成立号称百万人的保皇会,获得了大量的华侨捐款。借经炒房,炒股,炒地皮,他自己随意提款,用度奢靡,影响极坏。<br> 康有为在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亲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以保皇党领袖身份,反对共和制,谋划溥仪复位。康有为这人很迷信,宣统复辟前与张勋扶乩问吉凶,得“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不禁大喜,遂与张勋自封为“文武圣人”。他还乔装打扮溜进北京,最后于1917年7月1日发动复辟,谁知道被讨逆军迅速击溃,康有为后悔解字有误:“又逢君”是对的,毕竟见到溥仪了,可终究还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以上只是一些史书上关于康有为的评价与记载。当我们走进青岛康有为故居,走进“天游园”博物馆,对康有为的历史评价赞誉极高,称之为近现代文化先驱,国学大师,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领袖,学贯中西,迹遍全球。<br> 作为“先进的中国人”的杰出代表,康有为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觉而直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和神圣担当。身处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东西文明激烈碰撞、中国文化彻底转型的背景上,他担负历史使命和民族大义,引领时代潮流,推动启蒙,救亡与变法大业。1898年6月至9月,他与梁启超通过清光绪帝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变法失败后,他出亡海外十六年,游历四大州三十余国,全面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比照世界大势思考中国命运,理出许多对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的真知灼见。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协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时代,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和文化实践不无借鉴价值。面对康有为,如同面对一重重历史迷津,岁月往复回旋,矛盾常变常新,而启示无所不在。<br> 今古之间,他是承受历史毁誉最多的人物之一,其自身所见证的恰恰就是中国文化的梦想,光荣与命运。他是旧学的殿军,亦是新学的开山,从儒家经典出发,参合西学以改造中学,系统回应中国现代性问题,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在整合中西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成皇皇巨著《大同书》为人类设计出一个无阶级,无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内中神思骀荡,既蕴儒家“天下为公”之理想和佛家“普渡众生”之宏愿,亦含空想社会主义色彩。<br> 从南海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青岛,这是思想者的心路历程。天地之间有道路一个人在行进,迹遍全球而昄依青岛,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理解者和发现者。在今天。这是一位文人的生命往事,这也是一座文化名城的精神秘籍。。。。。<br> 我不禁心中产生疑问,康有为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是一位博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能与孔孟比翼齐肩的文化“圣人”,泱泱大国的变法领袖?还是道德败坏,“晚节不保,保皇复古的“风流圣人”,他生性喜嫖,年轻时有一次欠了好些嫖资,急急忙忙躲进轮船的救生艇里才得以离开老家。在上海又是天天狎妓,给不起钱就回广东。。。。。。。<br>时光荏苒,百年已过,康有为老先生:这是真实的你吗?<br><br>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