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汛期已至,暑假临近,天气渐热,学生野外游泳等涉水行为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已成为校园和家庭暑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为切实保障孩子生命安全,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学校特此提醒您:</p> 加强防溺水教育 <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始终做到防溺水<b>“六不”:</b></p><p class="ql-block"><b> 1.不私自下水游泳;</b></p><p class="ql-block"><b>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b></p><p class="ql-block"><b>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b></p><p class="ql-block"><b>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b></p><p class="ql-block"><b>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b></p><p class="ql-block"><b>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b></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相互监督提醒,相互交流防溺水知识,对同学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家长、老师报告。</p> 明白易溺水因素 <p class="ql-block">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p><p class="ql-block">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p><p class="ql-block">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p><p class="ql-block">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p><p class="ql-block"> 5.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p> 避开认知误区 <p class="ql-block"> 1、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p><p class="ql-block"> ✘ 错!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p><p class="ql-block"> 2、孩子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时发现?</p><p class="ql-block"> ✘ 错!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p><p class="ql-block"> 3、会游泳就不会溺水?</p><p class="ql-block"> ✘ 错!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p> 做好安全监护管理 <p class="ql-block"> 重点加强孩子暑假期间的安全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家长要做到<b>“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b>严禁孩子私自或结伴到易发溺水事故的河、塘、沟、渠等危险水域游泳、戏水、摸鱼虾等。确需游泳,务必带孩子到安全、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且家长必须全程陪同。</p> 强化主动避险意识 <p class="ql-block"> 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溺水事故警示,提示孩子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预防溺水事关生命安全的严重性,强化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孩子预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p> 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p class="ql-block"> 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教会孩子正确的溺水自救方法;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溺水,要积极主动呼唤周围成年人施救,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手拉手”施救,并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报警。</p> <p class="ql-block"> 生命只有一次,溺水只差一念,珍爱你我生命,河塘切勿靠近。暑假期间请各位家长一定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南小学教育集团</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