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濒太平洋。首都利马。利马濒临太平洋,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利马海岸。说来奇怪,这样地理位置的城市,却常年无雨。其原因为,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沿太平洋海岸北上,使近海面空气温度降低,形成逆温层,抑制对流活动。寒流导致海面水汽只能凝结成雾或毛毛细雨,无法形成为有效降水。还有就是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逊盆地的湿润气流,使水汽无法抵达太平洋沿岸。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抑制云层形成。多种因素汇合,导致利马成为无雨城市。 想想一个常年不下雨的城市,该有多么干燥和尘土飞扬。但没想到,来到利马,看到草木葱茏,鲜花盛开。 早餐后,我们来到利马的太平洋沿岸区域。映入眼帘的是现代、繁华、怡人的海滨景象,时尚的购物商场,娱乐中心,海滨大道,一栋栋新式居民楼,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b><font color="#ed2308">爱情公园</font></b>,有一组雕塑,彩色马赛克靠椅设计,草坪大树,环境很优美。 <b><font color="#ed2308">印加市场</font></b>,这是一个集贸市场,以旅游纪念品为主。 首都利马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建于1535年。是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中心,建有大量殖民时期建筑。1988年4月,利马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城中心是“<b><font color="#ed2308">武器广场</font></b>”(南美的城市中心都叫“武器广场”,现与武器没关系)。从广场放射出纵7条、横13条道路,通向城市各个角落。各条道路都用大石板铺成。武器广场是利马的精神文化中心,最古老的部分是广场中央的铜制喷泉,建于17世纪。 通往“武器广场”的步行街,干净整齐,商铺分布。 飒爽女警 “<b><font color="#ed2308">大眼睛</font></b>”。这个雕塑是当地知名艺术家 Conrad Florez 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利马的街头,尤其是在历史街区。对其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只露一只眼睛 <b><font color="#ed2308">总统府</font></b>,又名皮萨罗府,为秘鲁政府总部所在地,原址为印第安人的大型墓地。政府宫最初由新卡斯蒂利亚总督弗朗西斯科兴建于1535年,作为总督府。现在的建筑改建于1937年。 <b><font color="#ed2308"> 大教堂</font></b>,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从1535年开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后经过多次的修复和重建。目前的建筑物建成于1924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早期利马新殖民建筑的最好范例。 大教堂成为武器广场最显眼的漂亮建筑 大教堂外观 <b><font color="#ed2308"> 圣弗朗西斯科女修道院</font></b>,因其地下墓穴和一流的图书馆而闻名,地下墓穴埋葬过7万人,图书馆内藏有数不胜数的古老经文和珍贵藏书。有皮草书、羊皮书。藏书年代久远,版本珍贵。 修道院正门,有点拥挤 藏书室 教堂本身是利马保存的非常完好的殖民时期教堂,受摩尔人的巴洛克风格影响。教堂的地下墓穴在1943年被重新发现,人们相信,这间面积巨大的墓穴通过秘密通道与大教堂和其他教堂连通在一起。墓穴阴森但充满美丽的艺术气息,在教堂中行走时可以通过格栅往下看到精心排列的人骨组合。此修道院要求游客必须跟讲解团游览,不许个人直接进入。 <b><font color="#ed2308"> 圣马丁广场</font></b>,于1921年7月27日开幕,以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是利马最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之一,坐落在世界遗产利马历史中心范围内,靠近武器广场。广场中心是秘鲁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的纪念碑。 南美远离中国。近些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南美加大投资与合作。在秘鲁,中国有一个大的投资项目,即钱凯港建设。钱凯是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沿海小镇,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天然深水港区。该地通过中国、秘鲁共建的钱凯港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在拉美的标志性工程,港口最大水深达17.8米,可停泊2.4万标准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通过泛美公路和两洋高速公路连接秘鲁内陆及巴西等南美国家。港口运营后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将为秘鲁预计创造年45亿美元收入及8000个就业岗位,被定位为拉美地区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2025年6月5港口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港口经济带动钱凯市已成为秘鲁热门旅游目的地。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