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的地方--什刹海(2025-7-1)

杨泉海

<p class="ql-block">北京人特别喜欢这几句:“转眼又是北京的炎夏,什刹海又开满了荷花。”什刹海,这座京城文化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的胜地,自古便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与情怀。金代诗人赵秉文曾将它比作长安曲江,足见其风韵之卓绝,气质之高雅,堪称京城文化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科学家郭守敬在此修建漕运码头,为什刹海畔的繁华奠定了基础,成就了这片水域千百年来的兴盛与风华。昔日,这里因莲花繁盛而被称为“莲花泡”,荷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什刹海最动人的风景符号。</p> <p class="ql-block">电影《老炮儿》取景于什刹海,将这片古老水域与老北京的生活气息紧密相连。所谓“老炮儿”,在北京话中,原指那些在江湖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混混,影片通过一个老炮儿的生活,展现了什刹海背后那份倔强、执着与市井温情。</p> <p class="ql-block">北京什刹海景区由前海(什刹海)、后海与西海(积水潭)三片相连的湖泊组成,是北京城内难得的开放型水域景观。这里曾寺庙林立,有“九庵一庙”之说,因此得名“什刹海”或“十刹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紧邻中轴线,水域面积达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一脉相连。作为北京内城唯一拥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它不仅风貌保存完整,更是北京规划建设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有句俗语:“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这片水域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起与发展,自古以来便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因其风景秀丽、民俗浓郁,两百余年来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此修府建庙,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最早是古高梁河的一部分,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决定修建新都,什刹海成为元大都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京城中轴线紧依积水潭而建,城墙的位置也依湖岸而定,足见其在城市格局中的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期扩建京城,水源不畅,什刹海逐渐淤积,形成三个相连的内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朝廷对什刹海进行疏浚,使其重现生机。沧海桑田,几经兴衰,这片水域始终承载着北京城的记忆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从文化角度看,什刹海是一片“文化之海”。依托周边的胡同与四合院,这里孕育了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历代文人墨客如赵孟頫、袁宏道三兄弟、纳兰性德、老舍、宋庆龄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与诗篇。</p> <p class="ql-block">盛夏时节,什刹海的荷花竞相绽放,粉白的花瓣点缀于翠绿荷叶之间,与古色古香的沿岸建筑交相辉映。微风拂过,荷香四溢,市民与游客漫步湖畔,沉醉于这幽幽荷香与悠悠时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荷花,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其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姿态万千,且适应性强,四季皆景,是什刹海最富诗意的自然符号。</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荷花赞不绝口。北宋周敦颐曾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荷花被誉为“君子之花”,象征着坚贞高洁、清雅淡泊的品格,成为人们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翠绿的荷叶如云似盖,托起一朵朵娇艳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它们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诉说着什刹海千百年来的风华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荷叶铺天盖地,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层层叠叠,宛如为湖面披上了一条巨大的翡翠毯子,将什刹海装点得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静静地矗立在什刹海边,临街门楣悬挂着两副对联:“望海到太虚,一片烟云摩诘书;观山得欢喜,四时景致太白诗”“乘龙放怀沧海外,湖山凭指点;问鼎畅意山林中,风月任流连”。这两副对联凝练地描绘了什刹海的历史变迁与景致风韵,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位于什刹海风景区后海北岸半岛上,是一座三面环水、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它所在的区域,正是京城景致的精华所在,保存着北京珍贵的人文脉络与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写道:“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这段文字,正是什刹海带给人最深的慰藉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美篇共赏,期待与您共勉,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