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边关

长弓

<p class="ql-block">秦时明月汉时关,</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征人未还。</p><p class="ql-block">但使龙城飞将在,</p><p class="ql-block">不教胡马度阴山。</p><p class="ql-block"> 王昌龄一曲《出塞》将我们带到了甘肃汉长城遗址,时在 2017年7月2日18时10分。</p><p class="ql-block"> 甘肃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在甘肃境内1千余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至今2千余年,仍有些地段坚固如磐,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汉长城又称外长城,是汉王朝修建的、比明长城还要长的“外长城”。它是一条以壕沟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组成防御工事的“外长城”,汉武帝在此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告别汉长城遗址,18时40分我们到达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说到玉门关我们不禁想起王之渙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的悲壮蒼凉,引发了我们对这古老关塞的向往,今天我们终于来到它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遗址呈四方形制,城墙采用黄胶土夯筑而成,整体结构方正且规模较小,因此得名“小方盘城”。‌‌</p><p class="ql-block"> 作为汉代军事要塞,玉门关的方形城墙具有明确的防御功能,其方正形态象征着稳固的防御体系,与“盘”字所蕴含的稳固、封闭的意象相契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离开玉门关遗址,我们趋车赶往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的阳关。7月2日20点15分我们终于赶在落日前到达这里。</p> <p class="ql-block">  提起阳关少不了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杰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大多因这首千古绝唱而知道了阳关。如今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这里为王维树起了雕像。</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还高高耸立在墩墩山上,似乎在述说着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阳关遗址熠熠生辉,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已不是淒凉悲婉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p> <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2日21点20分我们告別了阳关,赶往敦煌驻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