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b>气势磅礴,与伊瓜苏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世界三大跨国瀑布,是世界众多旅行者心目中一生必到的目的地。<br> “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瀑布轰鸣,数公里之外可以听闻,印第安人认为这是雷神说话的声音——“Niagara”(音译即“尼亚加拉”)。<br> 地理大发现后,尼亚加拉瀑布这一世界奇迹为欧洲人认知。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首次写下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Niagara” 。1678年,法国传教士路易斯·亨尼平来到这里传教,对这里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br> 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带新娘到尼亚加拉度蜜月,并在欧洲皇族中大肆宣扬,更让瀑布声名鹊起,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div><div>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b>狄更斯</b>来尼亚加拉瀑布游览后,深受震撼,<b>在他的《美国札记》中描绘道:</b><font color="#333333">“己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己所能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己感到己自己像是腾空飞起,进入天堂……“那深不可测的水国坟墓里,永远有着浪花和鬼魂,巨大得无物可与伦比,强悍得永远不受降伏。在宇宙还是一片混沌,黑暗还覆盖着水面时,在漫天的巨浸——洪水——以前的另一个漫天巨浸——光还没有遵从上帝的命令而弥漫宇宙的时候,就在这里庄严地呈异显灵……“尼亚加拉瀑布,优美华丽,深深刻上己的心田;铭记着,永不磨灭,永不迁移,直到她的脉搏停止跳动,永远,永远。”</font><br></div></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全景图(本图引自网络)</font></div> <b>尼亚加拉河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b>,河流蜿蜒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杨格镇,全长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流较缓,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跌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瀑布。<br> 尼亚加拉瀑布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仅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这是为协调旅游开发和水力发电,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协议,商定在旅游旺季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平时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控制水量还可延缓瀑布口岩石崩塌,保护瀑布。<div> 尼亚加拉瀑布卫星图片。</div> 景区平面图(引自网络) <b>尼亚加拉瀑布由三个瀑布组成:“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b>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尼亚加拉河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公羊岛(Goat Island)分成两支,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瀑布旁边的月亮岛又将水流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小瀑布流水飞落化雾,如同新娘的面纱,故称“新娘面纱瀑布”。 景区入口处,跨河大桥为彩虹桥,两端分属加、美两国。 入口处看瀑布。 马蹄形瀑布,由于水量大,溅起的浪花和水汽,有时高达100多公尺。 乘搭雾少女号观光船,穿行于波涛汹涌的瀑布之间,到扑朔迷离的水雾之中,感受惊心动魄涛声,涤尽尘嚣。 防水雨衣是乘船游览必备。 马蹄形瀑布顶部,水质清澈。 “前景观望台”,86米高 万豪、希尔顿逸林、高塔、橡树瀑布等景区高端酒店,房间有极佳的观景视角。 喜来登酒店。 瀑布景观赌场度假村。前面是观景平台。 小观景台顶部结构。 平台观景 观景塔看马蹄形瀑布。 服务区。 “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 乘船观岸,水平岩层清晰可辨。 彩虹桥,又有“蜜月小径”的美称,桥上有美加两国分界点,可以“一步跨两国”。 美国瀑布冲瀑。 美国瀑布水量小,在观光船上可以伺机拍照。 <b>“新娘面纱瀑布”及观光步道。</b>与旁边蔚为壮观的瀑布相比,显得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