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零四周年</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0号,锦和街道党支部,孙王庄党支部和风物滑州党支部共一十六人乘坐三辆私家车赴延安红色基地和红旗渠源头。</p> <p class="ql-block">去的路上,顺便到黄河壶口瀑布观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黄河的水咆哮如雷,奔流而下,非常壮观,沿着冲刷的古道远远地流去。黄河之水天上来,巧夺天工。真乃水利万物而不争。</p> <p class="ql-block">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和董事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在龙洞下面看黄河水水势。</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天上来。</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摄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看完黄河瀑布后,驱车向延安方向驶去,晚上住延安市,第二天早上起来向清凉山景区前进。</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的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区,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相望,山势高耸俊俏,景区内共有石窟37处,大都开凿于宋代;清凉山也是道教圣地,道观始建于隋代,兴盛于明代,经过了多次重修,目前这里正在修建太和山道教文化交流中心;清凉山是以宋代石窟寺为主体的佛教艺术宝库;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印刷厂、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共新华通讯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新华书店等所在地,是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p> <p class="ql-block">太和山道教教观。</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参加研学活动的同志们在王家坪景区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在党旗下举起右臂宣誓,重温党的誓词。</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会议室原址。中华民族解放万岁!</p> <p class="ql-block">我在抗战胜利会议室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各位伟人办公,居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东门</p> <p class="ql-block">革命纪念馆广场</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广场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大厅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枣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根据地伟人居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旧址会议室,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革命纪念馆旧址,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毛泽东旗帜下胜利前进召开会议的地点。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的同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枣园回来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气昂昂,老当益壮</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山沟里,毛泽东主席种过菜的地方。我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五个人在枣园革命根据地回来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性象征,集千年历史文脉与红色革命记忆于一体,现存明代修建的44米九层楼阁式砖塔,承载着从北宋戍边防御到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完整历史轨迹。</p><p class="ql-block">宝塔始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的岭山寺塔,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重建为舍利塔,金代(1169年)成为寺院标志塔,现存建筑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塔体通高44米,八角九层砖木结构,南北门额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现存明代铁钟、宋代摩崖石刻等附属文物。</p><p class="ql-block">北宋范仲淹戍延时建造烽火台、摘星楼等军事设施,崖壁留存"嘉岭山"隶书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延安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是延安标志性建筑和革命圣地象征。这座九层楼阁式砖塔不仅承载着千年历史,还与镇邪除恶的民间传说紧密相联。(宝塔镇河妖)</p><p class="ql-block">唐代始建:现存史料显示,宝塔最初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用于佛教供奉。</p><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重建舍利塔;</p><p class="ql-block">金代大定九年(1169年)修葺为岭山寺标志塔;</p><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倒塌后再次重建,形成现存主体结构。</p><p class="ql-block">现代地位:2019年完成保护提升工程,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延安革命旧址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风景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到了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路南广场上有庞大的党旗。</p> <p class="ql-block">在南泥湾路南广场上党旗下,同志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曾经,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延安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毛主席在延安指挥中国革命十多年,南泥湾大生产,拓荒屯田二十多万亩,参与粮食生产的军民达十多万。</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路北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部分同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p><p class="ql-block">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同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后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再加上延安新机场以南泥湾命名。</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以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次延安之行,收获颇丰。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差距,其次,从工作上找到了不足。</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未来。</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来到延安,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情,认真与深度去审视自己灵魂中的污渍,然后,纠正自己的言行,重新摆正自己事业奋斗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不来延安,不知道自己灵魂中有多少污渍;</p><p class="ql-block">不来延安,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有多少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研学,收获满满,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陕北延安,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学习延安精神,自我审视与找差距是延安归来的一项重要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了红旗渠源头,红旗渠源头有军民共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头碑</p> <p class="ql-block">有李鹏,李长春题词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头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王董事长在源头河水里思绪万千,回忆当年广大的林县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引漳河水上山,创造了世界奇迹—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漳河水引入红旗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24px; font-weight: 700;">绿水</span>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2025年度红色研学于6月21日离开延安、赴洪洞县大槐树探源了中原文化之根。当日中午离开了洪洞县,奔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村,寻红旗渠之源头。</p><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头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是红旗渠引漳入林工程的起始点。此处地形复杂,属于太行山腹地,水源来自漳河水,红旗渠源头的水利设施始建于1960年,是红旗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以解决当地严重缺水问题。</p><p class="ql-block">源头工程的修建标志着红旗渠全线开工,在缺乏机械化设备的条件下,当地群众采用传统工具完成了开山引水的艰巨任务。这一工程历时十年,成为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1960年3月10日,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工程全线民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十几项决议,一致同意正式命名引漳入林工程为“红旗渠”。</p><p class="ql-block">本次研学全程,将红旗渠源头作为行程中的末端安排,预示着本次研学活动取得了显著胜利和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我们共产党员在“七一”建党节前夕,通过几天的红色研学活动,认真学习党史,充分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严格要求自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看了红旗渠源头,我们开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经过岳家寨,到达太行山路。</p> <p class="ql-block">岳家寨村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崎岖的盘山公路 ,360度大转弯,又险又峻。杂草丛生在悬崖峭壁之上,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高山峻岭,起伏不定。</p> <p class="ql-block">到达巅峰太行天路</p> <p class="ql-block">太行天路巅峰有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太行天路巅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董也照像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山的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几天的红色研学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战天斗地,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创造新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零四周年。</p> <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零四周年!</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的欣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