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望阙云遮眼

<p class="ql-block">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现实生活中,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到底有哪些,每个人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你是否知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 核心法律文件</b></p><p class="ql-block">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b>是消防领域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消防法规、规章的制定依据。最新修订是2021年4月29日(第二次修正)。</p><p class="ql-block">其立法宗旨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方针原则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p><p class="ql-block">责任主体中明确<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政府统一领导</b>、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p><p class="ql-block">消防安全职责板块详细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住建部门、其他相关部门、社会单位、公民个人的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p><p class="ql-block">火灾预防方面包括消防规划、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抽查、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消防产品管理、火灾保险等内容。</p><p class="ql-block">消防组织规定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p><p class="ql-block">灭火救援明确了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程序、要求以及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如报告火警、疏散人员、保护现场等)。</p><p class="ql-block">监督检查规定了消防救援机构和其他负有消防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督检查权限和程序。</p><p class="ql-block">法律责任对违反《消防法》的行为,规定了警告、罚款、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拘留、吊销资质资格、追究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 主要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b></p><p class="ql-block">1.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住建部令第51号),规定了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的具体程序和要求。</p><p class="ql-block">2.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原公安部令第120号修订,规范了消防救援机构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程序、内容和方法。</p><p class="ql-block">3.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规范了火灾事故调查的职责、管辖、程序、证据收集、原因认定和责任处理等。</p><p class="ql-block">4.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7号),规范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许可、执业活动、监督管理。</p><p class="ql-block">5.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5号),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风险特点,规定了业主、使用人、物业服务企业或统一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和管理要求。</p><p class="ql-block">6.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详细规定了各类单位应当建立的消防安全制度、管理职责、防火检查巡查、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等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7. 其它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对《消防法》进行细化和补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 消防安全技术标准</b></p><p class="ql-block">虽然不直接叫“法律法规”,但大量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强制性和推荐性消防技术标准</b>(如《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是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保养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在技术层面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意味着违反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它们为建筑防火设计、消防设施设置、消防安全管理、产品生产等提供具体的技术依据和量化指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 核心原则与要点</b></p><p class="ql-block">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强调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同时做好灭火救援的各项准备。</p><p class="ql-block">2.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政府统一领导</b>: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负总责。</p><p class="ql-block">3. 部门依法监管: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对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如住建、教育、卫健、文旅、民政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p><p class="ql-block">4.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单位全面负责</b>:这是关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p><p class="ql-block">单位必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确保完好有效,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组织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演练,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演练等。</p><p class="ql-block">5.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公民积极参与</b>:公民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有权对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p><p class="ql-block">6.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法律责任明确</b>: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法律规定了清晰、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对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关键法律程序与要求 </b></p><p class="ql-block">(一)建设工程等火灾预防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抽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需依法经过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和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p><p class="ql-block">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需依法取得《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意见书》。</p><p class="ql-block">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严格规定。</p><p class="ql-block">消防产品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p><p class="ql-block">日常防火管理:包括用火用电安全、动火作业管理、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控制室值班(持证上岗)、电动车停放充电管理等。</p><p class="ql-block">重点单位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需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如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消防档案、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等。 (二)消防监督检查及火灾调查 形式:包括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检查、日常抽查(双随机,一公开)、举报核查等。</p><p class="ql-block">程序:<b style="color:rgb(237, 35, 8);">检查人员不少于2人</b>,需主动出示证件;发现隐患应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或逾期未改的将依法处罚。</p><p class="ql-block">重大隐患处理:消防救援机构应书面报告政府,由政府组织整改。</p><p class="ql-block">火灾事故调查:由消防救援机构负责,查明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依法对火灾事故作出处理,总结经验教训。</p><p class="ql-block">(三) 消防组织与灭火救援</p><p class="ql-block">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救援和火灾扑救的主力军和国家队。</p><p class="ql-block">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政府、企事业单位、乡镇根据需要建立,是重要的灭火救援补充力量。</p><p class="ql-block">火灾扑救: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立即报警(119)。消防救援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提供便利。</p><p class="ql-block">应急救援:消防救援队伍依法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六、法律责任与处罚标准 </b></p><p class="ql-block">(一)单位违法处罚 1. 严重违法行为(如未经消防验收擅自使用):处3万-30万元罚款,责令停产停业。</p><p class="ql-block">2. 一般违法行为(如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处5000元-5万元罚款,责令改正。</p><p class="ql-block">3.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最高罚10万元,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 (二)个人违法处罚 1. 占用消防通道、停用消防设施:个人最高罚5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p><p class="ql-block">2. 拒不整改隐患:个人可处10日以下拘留,单位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b></p><p class="ql-block"> 1. 火灾扑救:消防救援机构统一指挥,优先保障人员安全,有权截断电力、拆除毗邻建筑等。</p><p class="ql-block">2. 事故调查:消防救援机构封闭现场、认定火灾原因,制作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依据。</p><p class="ql-block">3. 责任追究:对因失职导致火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最新法规动态(2025年)</b></p><p class="ql-block"> 1. 国家标准更新:GB4351-2023《手提式灭火器》、GB5083-202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等自2025年1月起施行,涉及灭火器配置、设备安全设计等细节。</p><p class="ql-block">2. 应急管理强化: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11月修订施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企业应急准备要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九、实用要点(公民/单位需牢记)</b></p><p class="ql-block">明确责任:单位负责人是消防第一责任人。</p><p class="ql-block">预防为先:日常检查、消除隐患是关键。</p><p class="ql-block">设施有效: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能用,通道畅通。</p><p class="ql-block">持证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p><p class="ql-block">合规审批:建设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开业需办消防手续。</p><p class="ql-block">安全用火用电:严格管理动火作业,规范电气线路。</p><p class="ql-block">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p><p class="ql-block">及时报警:任何情况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19。</p><p class="ql-block">配合执法:接受并配合消防救援机构的监督检查。</p><p class="ql-block">学法守法:主动学习消防法律法规,自觉遵守。</p><p class="ql-block">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庞大且不断更新,建议定期查阅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最新文件,并结合地方消防部门的具体要求落实措施。谨记消防安全无小事,知法守法是预防火灾、保障安全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