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涧的故事

鞠武

<p class="ql-block">‌ 庐山石门涧‌,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赛阳镇,是庐山风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素有“庐山西大门”之称。石门涧因天池山与铁船峰双阙对峙,形如石门而得名。石门涧内有多处瀑布和溪流,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被誉为“匡庐绝胜”和“山水绝胜”‌。</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景区游玩人数相比庐山山上较少,但它却有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魅力一:石门涧是庐山僧俗最早开辟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东林寺高僧慧远及庐山道人曾游览石门涧,并写下了吟咏石门涧的诗及序。随后,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曾到此觅古揽胜,他在诗中感慨:石门涧的山水“清辉如古昔”。明万历46年(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p><p class="ql-block"> 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00年前,这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布道,使之成为净士宗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魅力二:庐山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篇游记诞生地。 </p><p class="ql-block"> 公元381年,高僧慧远来到庐山,先住在师兄慧永的西林寺。西林寺离石门涧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慧远一有闲暇,他便杖锡出游,去闲游览石门润,于山水间参悟深邃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阳春,慧远率领30多位好友与徒弟前往石门涧。一行人不畏道路崎岖难行,穿林涉水,一到瀑布之下,立刻欢喜雀跃,兴奋不已。他们吟歌归来后,人们将这一天的诗编成诗集,慧远为诗集写了一篇《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这是历史上第一篇有关庐山的旅游散文,文中有叙述,有描写,有哲理,有抒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散文。</p> <p class="ql-block">  它也开也创了我国山水游记的先河。此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历代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都为之相涉,来到石门涧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文化底蕴深邃丰厚。</p> <p class="ql-block">  魅力三:石门涧瀑布庐山最早载入书册的瀑布。</p><p class="ql-block"> 在庐山众多的瀑布中,李白吟诗的黄岩瀑布,南宋发现的三叠泉,归宗寺旁的玉帘泉,算是远近闻名的“瀑星”。然而,庐山最早载入书册的瀑布,却是石门涧瀑布。东林寺的创始人慧远大师对它一见如故,在他隐居庐山的30多年中,曾多次来到石门涧,并为之写诗作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当“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岩瀑布还没有“成名”前,《后汉书·地理志》就写道:“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p> <p class="ql-block">  魅力四:古老的传说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 石门涧景区主要景点天池山与铁船峰。铁般孤峰兀立,四周悬崖绝壁,象一只泊于群峰间的石船。关于它,有一则动人的传说:东晋初年,吴猛与许逊想从金陵(南京)返南昌。他们找到一条船,可船主说这船还缺少驾船的船工。许逊道“这没关系,我们自有办法。你们只需要在舱内闭目坐好,千万不要睁开眼睛"。</p> <p class="ql-block">  船主听了,与众人一起闭目从命。许、吴二人便念动咒语,召来两条龙托起船凌空飞起,腾云驾雾,沿长江西上。只听得耳边风声嗖嗖,船底下涛声滚滚,不一会,小船就到了庐山上空。经过紫霄峰金阙洞时,吴猛、许逊想去金阙洞一游,命二龙降低高度,小舟几乎是贴着庐山的丛林飞行,船底摩擦树梢,嘎嘎有声。</p> <p class="ql-block">  舱中的船主听了这林木折断的声音,忍不住偷偷打开眼睛,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谁知他刚一睁开眼,两条驾船的飞龙顿时弃舟而去,船立刻堕落在庐山,变成了一座状如船只的山峰。而船上高高的桅杆则被摔成了无数截,化作成石门涧中数不清的断石残岩……后来,人们在涧中那块最大的光滑平旷的巨石上,刻下了“石门涧”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一切传说和故事都赋予了人们充分的想像力,也赋予了故事对像的文化传承。当然,人们常说"观景不如听景”,但我想说的是:做好功课再去看看,一定满意多多。这个"功课"就是了“听景”了。希望我的这篇美篇能激起美友到石门涧一游的雅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