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末的早晨,灿烂的阳光透过白杨树的空隙一缕缕的洒满了房间,我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翻出了那张毕业照,照片里的我们,身穿绿军装,头戴大檐帽,个个英姿飒爽,站在我身旁的那个帅小伙就是我曾经的同桌。</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同桌叫李英,陕西咸宁人。1982一1984年我们在空军气象学院干部轮训队学习时,我在5班,他在6班,正好我们俩分在一起成了同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急需技术人才,那时的干部训练队就相当于现在的党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这中间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别很大。李英是我们学员当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入学时刚结婚不久。我同桌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刻,一是信多,每天上午课间操他一定会去连队文书那儿跑一趟,而且每次都会有他的信件。每天晚上晚自习前他总会提前到教室先写一封信,才开始我们不熟悉不敢跟他开玩笑,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和妻子商定好了的通信时间,看起来这真是幸福美满的一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桌另一个特点是喜欢集邮,他的集邮册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有的我见都没见过。每个周日他固定的一件事就是到南京市夫子庙集邮市场上逛一圈,一是购买邮票,他购买邮票和我们不一样,有时他买四连张、八连张甚至整版的邮票他都买。二是和票友们交换邮票,交流心得体会。课余时间我们常欣赏他的集邮册,叫他讲集邮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和他同桌时,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部队,相互间比较生疏,交流不多,随着时间的拉长,慢慢的我们熟悉起来,白天我们在一起上课,晚上我们在一起啃高等数学习题集,我们考试成绩好时共同欢呼,考诚成绩差时一起叹息,那一刻我觉得能有这样一位战友同桌是我最大的幸运。渐渐的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明友。</p><p class="ql-block"> 随着毕业号声的吹响,我们各自奔赴各自的部队,各自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和事业。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也许我们在某个不经意间我们还会再次相遇,那时,我们可能跟从前一样微笑着说一声别来无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