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 儒家和道家都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杰出学派,虽然有许多共性,又各有特色,例如把经书《周易》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天道、地道和人道,并把人道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p><p class="ql-block"> 本主题内容太广,只能选择部分描述,今天想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法创作:以文字的形式,绘画的手法,结合儒、道两家理念,来展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p><p class="ql-block"> 二 儒家和道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1 儒家,是春秋时期(2500多年前),以孔子为代表创建的学派,前期当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后也当过鲁国高官,治理国家。</p><p class="ql-block"> 2 道家,是春秋时期(2500多年前),以老子为代表创建的学派,老子比孔子年长约20岁,在研究《周易》方面,造诣极高,成名要早于孔子。孔子在49岁时,受老子影响,才开始研究《周易》,并写下《十翼》(《周易》的注解),是《易经》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三 儒家和道家的“绘画”风格:</p><p class="ql-block"> 1 以大树为例(图2),儒家的“绘画”风格:树干粗壮,高大挺拔,分支众多,树冠很广,枝繁叶茂,给人以美的感觉,深受大家喜爱,“大树底下好乘凉”啊。</p><p class="ql-block"> 2 仍以大树为例(图3),道家的“绘画”风格:除了儒家的“绘画”手法,在不显眼处,树干的地面,泥土微微隆起,露出部分根系,根系伸向四方,深深地扎根于泥土,吸收水份和养份,这可是大树百年、千年不倒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四 儒家和道家的“绘画”风格的引伸意义:</p><p class="ql-block"> 1 儒家:儒家手法,注重表象,给人以美的感觉,达到了效果就行。</p><p class="ql-block"> 2 道家:道家手法,除了表象,还展示了内在的本质,这大树的根系,才是大树生命力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五 儒家和道家的“绘画”风格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1 儒家: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道德行为规范去约束人,研究《周易》的人道,就是希望大家做正人君子,象普法教育一样,向全民开放,不论你过去是好是坏,只要遵循道德行为规范就行,推广的是“为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2 道家:研究《周易》的人道,更加深入,是处世之道,一层意思是人与人的相处,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品行不一,以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他人,往往是行不通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另一层意思是人与自然的相处,要顺应自然规律(天道),我把这总结为“人为之道”。虽然与儒家的“为人之道”只是词序调了一下,意思差别较大。</p> <p class="ql-block"> 六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发展为什么差别这么大?</p><p class="ql-block"> 1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是中华国学文化的经典,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差别很大,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孔子做过鲁国高官,参与过国家治理。其次是孔子的思想品德被封建统治者认可,他在言论集《论语》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为加强自身修养,带领全家,号召家族,参与国家建设,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第三,儒家推广的正面教育,让百姓都做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p><p class="ql-block"> 2 道家文化研究《周易》,揭示了宇宙变化的规律,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道家学派著名人物有鬼谷子,孙膑等,谋略,军事方面的奇才,这类人物要是不和封建统治者保持一致,怕是江山难保。所以道家的《道德经》,在封建社会很多时间成为禁书(不是完全禁止,封建统治者及高参们是在研究的)。其次,道家高端理论是把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随时可能伤人、害己。所以道家入门是有门槛的,“道不外传”。高端理论,在同门内,也是“道不轻传”的。因此道家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 </p><p class="ql-block"> 七 经典评价:“儒为表,道为骨,释为心”,非常贴切。</p><p class="ql-block"> 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师为职业,为人师表,作出表帅,注重仪表,以正人君子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儒为表”。</p><p class="ql-block"> 2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学者的身份,研究“人道、天道”,不仅讲究外表,更注重内在的本质。和道家的大树“绘画”风格,非常相似。这血肉之躯,要是没有骨架的支撑,不用我形容了。人的本质,要有骨气,要有气节。男子汉大丈夫,要堂堂正正做人——“道为骨”。</p><p class="ql-block"> 3 释家不在今天主题内,不展开了。“释为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悟透了,可能颠覆你的认知——释家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p><p class="ql-block"> 七 结束语:学习《道德经》,最好先学一点《周易》(《易经》知识)。</p> <p class="ql-block">图一选自网络,谢谢原作。图二,图三,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