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陕北掠影</p><p class="ql-block"> 一散文一</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恩豫</p><p class="ql-block"> (1)绥德:石魂广场</p><p class="ql-block"> 走出绥德火车站,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操着浓浓的陕北口音问我,师傅去哪儿?我说,去你们绥德人气最旺的地方。司机脱口便道,那就是石魂广场啦!他随即启动车子,载着我离开火车站广场,穿过往来的奔驶的汽车,驶向县城后山上的石魂广场。</p><p class="ql-block"> 很小便知道陕北流传着一个俗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因为这个俗语,一段时间以来绥德在我心目中是男人的圣地。深厚的黄土地,红彤彤的太阳,洁白的头帕,英俊健壮的汉子,以此演绎出陕北黄土高坡独树一帜的生命交响曲。可当我数次走进陕北的黄土高坡,黄土的沟,黄土的峁,名符其实。而被外人仰慕的汉子们却有点夸大其词了。实际上,诸多关于绥德的解读中,石魂广场反到是后来居上,喧宾夺主了。原因是绥德出产的石头既坚硬又洁白,用这种石头雕琢出来的石碑石像,神彩兼备,特别是雕刻出来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盛气凌人,自古以来便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那石魂广场无疑是石狮子们的天下了,如同水泊梁山聚集着一百零八条好汉一样,大大小小的石狮子们汇聚于此,只待一声号令,它们便龙腾虎跃,奔下山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世界,撼天……所以,来绥德游玩的人,其石魂广场必然是首选之地,观看石狮子们凌人气势的同时,感受它们的卓尔不群,也算来绥德游玩时,体验到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小小的是绥德县城也堵车, 载着我的出租车左奔右突,如同在海浪中行驶的一只小船,令人心惊肉跳。好在很快到了石现魂广场。下车后最初一刻,我顿时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了,实在叫人想不出,以石狮子名闻遐迩的石魂广场,虽说建在县城的一角的孤山上,却居高临下,俯瞰着绥德大半个县城,其气势堪比埃及那举世无双的狮身人面像,逼真,粗犷,明快,以逼人的魄力瞬间俘获所有来此游玩的人,它们或大或小,排列一路纵队,依山而立,尤其是迎面那两尊石狮子,高达十八米,令人错以为是两座石山,但见㸰俩傲然挺拔,身姿壮硕,威风八面。我敢说这两尊顶天立地的石狮子,恐怕只有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能与其媲美了。我抑制着震撼,围着㸰们转了一圈又一圈,忽然感到半边天不见了,眼前只是一片巨大的阴影。这巨大的阴影来自面前的石狮子,是㸰们高大的身躯遮住了陕北特有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临下山前,我再次回头仰望这俩尊巨大石狮子们,感觉簇拥着㸰俩的众多小狮子们,似乎正低声细语地谈论着一个久远的话题。是什么话题呢?我想不出,但我知道这个话题一定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2)米脂:李自成行宫</p><p class="ql-block"> 走进米脂,就等于走进的中国农民反抗暴政的历史进程中。</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曾经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个动力之源的其中之一,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李自成,号称李闯王,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明王朝的掘墓人。而地处陕北黄土峁上的米脂县,曾经是李自成的家园,尤其是城外的盘龙山上的李自成行宫,如同一处充满了革命厉鬼的圣殿,幽灵徘徊,惊世骇俗,显示着一种中国劳苦大众们反抗暴政的壮美。因此,走进这座行宫,既可以近距离的感受李自成当年的造反的生涯,也能体验到陕北高原人的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 数百年前的李自成怀揣一颗革命的厉鬼之心,由此走出,率领百万劳苦大众反抗剥削,反抗压迫,把当时的明王朝搅得地动山摇,给其腐朽的社会制度以勇猛的打击。可惜,他功亏一篑,最后兵败身亡,一段原本能光耀千秋的历史昙花一现,仅仅在他的家园留下这么一座行宫,空落惆怅,空落遗憾,空落锦绣,空落悔恨……</p><p class="ql-block"> 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已经退休在家的我,可以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从容地走进李自成的行宫,看砖,看瓦,看岁月的痕迹,抚今追昔,感受着时代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这天,当我从米脂火车站附近一家旅馆走出来时,天才刚刚放亮,灿烂的朝霞映红了整片云天。北方的天和南方的天大有天壤之别之势,此时若在南方任何一个玲珑剔透的小县城,一定是缥缥缈缈,云雾从城内各个角落里逸出,目力所及,十步开外什么都看不见。而此地的光线既刺眼又透明,云霞散去后,天空格外蔚蓝,像是被浣洗过的蓝丝绒。</p><p class="ql-block"> 出租车载着我一路左拐右转之后,眼前出现一条僻静的小巷,小巷的尽头是一处院子。司机告诉我,这便是李自成行宫。我最初怎么也不相信,在明成化年间的真武庙基础上扩建的李自成行宫会是如此模样?想昔日,李自成以农民起义的领袖身份,堪称那个时代的一代枭雄,他的行宫从任何角度去看,其建筑格局应该是霸气凌人,威震八方,至少有盛凌天下的帝王气势,可眼前这座行宫却局促而狭窄,缩头缩脚的样子,乍看就是土豪劣神们的一座宅院而已。好在院落中矗立着一尊李自成跃马扬鞭的雕像,或多或少令这座行宫多了点英雄的气息。房间倒不少,它们依山而建,呈台阶状,自下而上排列着。总之,帝王庭院,曲高和寡,名不符实。</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座院子里上下走了一遍之后,重新来到李自成的雕像前,临像凭古,触景生情。天依然和数百年前一样,和煦的晨风,洁白的云,不一样的是时代变了,李自成率领穷苦百姓痛击的明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化为历史的记忆了。虽说李自成最终失败了,但历史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次次痛击,才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社会才由此前进。正如毛泽东诗句所言,江山代代有人出。腐朽的社会制度,被新制度所替代,日新月异……如此循环,转眼便是百年!</p><p class="ql-block"> (3)榆林:百年古城</p><p class="ql-block"> 退休这几年,我或骑行山地自行车,或乘火车游览了国内诸多座古城,譬如,阆中古城,平遥古城,青溪古城,恩阳古城,荆州古城,襄阳古城,石泉古城,台儿庄古城等等,这些古城留给我的印象好似是一幅水墨画,或淡或浓,似乎蒙着一层薄薄的百年浮尘。</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陕北就是苍茫的黄土天地,天高地远,壮美辽阔。而飘荡在这片波浪起伏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寂静舒展,满眼都是黄土的山,黄土的沟,黄土的峁,黄土的梁,漫天漫地飘荡着牛羊的咩咩之声……那么,如此天地之下的榆林百年古城又该是怎样一种气质呢?从端庄厚重的角度去看,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一角的榆林百年老城,应该是独占鳌头:灰墙乌瓦的城门,飞檐翘角的房屋,青石铺垫的街道,门楣上挂落的店铺,如同一本掩藏在箱底的老画册,翻开去看,一股陕北特有的风情便会扑面而来,沧桑古朴,岁月涟漪,牛羊咩咩,一切的一切皆被镶嵌在这一张张浓厚的画页里……</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我于夜幕下走出榆林火车站那一刻,人整个的呆傻了,这哪是充满了沟沟峁峁的榆林市呀?分明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楼房高耸入云,霓虹灯光彩夺目,汽车往来穿梭,看得我眼花缭乱,呼吸急促,寻黄土高坡的丁点影子。</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座陕北名城实在太奢华,太现代,太狂欢,太拥挤,太喧嚣,太有大都市范了。由此去想那躲在此城怀中的百年古城,无疑是茫茫大海中一只小船,躲躲闪闪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断壁残垣,何来古色古香?何来烟雨迷濛?何来温婉澹澹?我千里迢迢来榆林,很大程度上是奔着它的百年岁月而来的,果真如此,那该是何等的是失望噢!</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早,我早饭都顾不上吃,便打车去了地处市中心的百年古城。之所以这么早去,是想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不慌不忙地吃早饭,没有几个人去那儿闲逛,人少,自然就安静了,如此才能寻到古城的味道,才能有细风斜雨的意境,才能寻觅到此一抹充满了陕北风范的诗情画意。因此,当我被出租车载着来到古城外,顺着廊道,踩着青石板,步入古城后,果然我所料,静悄悄的,既没有喧闹声,也没往来行驶的车辆,街道两旁的店铺门窗大都紧闭着,行人更是寥若晨星,只看见一条黄狗,慵慵懒懒地趴在一家店铺门前,默然无语。太令人满意啦,正好可以一个人心无旁骛的游玩。</p><p class="ql-block"> 于是,这一游便发现这座百年古城透射出的厚天黄土的风韵,厚砖大瓦,马头骑墙,端庄大气,街道幽静,树木遮天……看着看着,我忽发奇想,此时如果从街道的尽头走来一群羊儿该多好,温温顺顺,洁洁白白,一边咩咩地叫着,一边用四蹄敲打着青石地面,而放羊倌则身体健美,红红的脸堂,悠闲而平静的神情,尾随在羊群身后,不慌不忙地挥舞手中的鞭子,叭,叭……</p><p class="ql-block"> 古城醒了,城外往来奔驰的汽车也吓得静神屏息,再不敢肆无忌惮的狂奔了……</p><p class="ql-block"> (4)吴堡:东渡黄河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来到地处黄河之畔的吴堡县,没想到会和一处红色的纪念地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 在绥德火车站候车室等车准备去西安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张列车时刻表,其中一趟向东行驶去太原的旅客列车,途经吴堡县,路途不远,票价才九块钱。于是,灵机一动,赶紧从手机上购买了一张去吴堡的火车票,心想黄河之滨的小县城,滚滚黄河水肯定会孕育出茁壮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等我走出吴堡火车站的出站口,广场上一块巨大的牌子瞬间俘虏了我: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园。噢,又是一处中国革命的纪念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凸现于此地。心里顿时冲动起来,恨不得马叫上一辆出租车,驶向那速三十公里外的纪念公园,亲身感受毛泽东当年率领中央领导机关东渡黄河时的气概和胸怀。可太阳正在西移,匆匆赶去,等待我的只能是浓厚的夜幕了。</p><p class="ql-block"> 我对中国史历史的了解和挚爱,同很多人一样,总是和红军交缠在一起。很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想模仿红军当年的长征路,独自一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伏击腊子口……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小小年纪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胆。但有关红军历史的书籍,我购买了不少,红军的往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毛泽东当年东渡黄河的历史便伴随着我在吴堡火车站外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翻江倒海起来。1948年春,全国解放战争风起云涌,为了统一指挥全国各个战区的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于是,这一年的3月23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此东渡黄河,由此结束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开启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起点。</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早,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门。可天空却飘起了小雨,虽说车窗外雨蒙蒙的,可依然能看清陕北黄土高原的皱褶,还可以看到山坡那一片片羊群,若隐若现,令黄土高原清晨的景色既寂静又辽阔。公路更是一览无余,如一条黑色的蟒蛇,巨大的身躯伸向远处的黄河。此路显然是一条才新修出来的高等级旅游公路。我隔着车窗,目不转睛地望着公路两旁的景色,心里继续荡漾着昨天晚上的激动:东渡黄河纪念园,伟人的足迹,中国革命又一处靓丽的名片。置身此地,那该是一种何等荡人心魄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忽然,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块高耸入云的纪念碑,透过蒙蒙雨雾,可以看清那碑体上几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公园。</p><p class="ql-block"> 到了,我跳下车,快步走进这处和山西隔河相望的纪念园。纪念碑身后,是毛泽东等人乘坐木船渡河的雕塑,毛泽东挺立船头,伟岸的身躯,醒目的五官,充满智慧的眼神,明快而逼真,以摄人心魄的力量,把我瞬间拽进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转战陕北,运筹帷幄,玩国民党百万大军于手掌之中,光荣与苦难,执卓与坚守,理想与信念,终于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新天地,正如毛泽东诗句所言: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 纪念园内,还有一座纪念馆,详细介绍毛泽东东渡黄河的具体过程和历史意义。本想进去浏览一遍,可大门紧锁,问门外的保安,方知九点钟才开馆。来早了,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般容易激动。</p><p class="ql-block"> 也罢,那就把时间留给毛泽东东渡黄河的雕塑吧。我退休这几年,通过外出旅游,足迹几乎遍地诸多的红军纪念地,那一尊尊雕塑,都给我留下震撼的记忆。而眼下这座雕塑,却令我心潮澎湃思绪悠长,小小船儿,令人觉得它载着一团炫目的烈火,从这儿烧像黄河的彼岸,由又彼岸烧向华北,再从华北燃向整个中国。</p><p class="ql-block"> 该走了,而雨却越下越大,只好怀揣诸多的遗憾,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次走进这座纪念园。我想,那一天,火热的太阳定会盖满整片公园,山花烂漫,令这座东渡黄河的雕塑为我诠释出更多坚贞与信念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一完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