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山大王

<p class="ql-block">《归途》</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中华大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广东的蓝家便是这战火纷飞中的一粒微尘。蓝某带着妻子和一岁的儿子小蓝,踏上了逃难的漫漫长路。他们一路向北,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妻子抱着小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放声痛哭。小蓝饿得哇哇大哭,妻子却连一滴奶水都挤不出来,她自己也病得厉害,身体虚弱得如同一片枯叶。当他们来到广东与江西交界的地方,一条汹涌的大河横在眼前。渡河的船夫看着奄奄一息的小蓝,心疼不已。他问蓝某为何不喂奶,妻子无奈地摇头,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落下。船夫沉默片刻,然后对蓝某说:“兄弟,这孩子再这样下去,怕是活不成了。我膝下无子,要不你把他送给我,我一定好好待他,给他一口饭吃。”蓝某犹豫了,他不舍得自己的亲生骨肉,可看着儿子瘦弱的身体,他心里也明白,如果继续这样逃难,儿子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他咬了咬牙,含泪点了点头。船夫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蓝某颤抖着手,写下了儿子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然后将纸条交给了船夫。船夫小心翼翼地将小蓝抱在怀里,眼中闪过一丝温柔。蓝某和妻子继续逃难,最终在广昌甘竹落了脚。日子虽苦,但总算是有了个安身之所。蓝某时常想起自己的儿子,可战火纷飞,他连船夫的姓名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寻找呢?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63年。甘竹的蓝家已经添了一个小儿子,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这天,甘竹有个姑娘嫁到了几十里外的苦竹。苦竹有个姓张的人家,儿子是买来的,大家都叫他小蓝。小蓝知道自己是广东人,被卖到这里,他一直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到处打听姓蓝的人,得知竹也有姓蓝的人家,便急切地让邻居带着他来到了甘竹。老蓝正在空坪里劈柴,突然看到出嫁的邻居带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年轻人自称姓蓝,老蓝询问年轻人的名字,居然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同名。小蓝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老蓝,说:“您看,这是当年留下的纸条。”老蓝接过纸条,仔细一看,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他还是一眼就认了出那是当年自己亲手笔下的纸条。他的手开始颤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小儿子。他喊来小儿子,让小蓝和他站在一起。两人站在一起,除了身高有些差距外,长相几乎一模一样。小蓝虽然被卖来卖去,吃尽了苦头,但他的眼神里,依然有着和老蓝一样的倔强和坚韧。老蓝抱着小蓝,放声大哭。多年的思念和痛苦,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小蓝也紧紧抱着父亲,泪水湿透了衣襟。张家的邻居在一旁看着,眼眶也红了。他叹了口气,说:“小蓝,你可算是找到家了。”小蓝点了点头,说:“是啊,我终于回家了。”老蓝擦了擦眼泪,说:“孩子,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再也不用受苦了。”小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从今往后,他有了一个真正的家,有了一个真正爱他的父亲。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小蓝的故事,也成为了甘竹村的一个传奇。人们常说,小蓝是命不该绝,才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又能在辗转中找到了自己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