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安远县教科体退休总支叶东斗书记,带领下辖四个支部共64位党员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庆“七一”活动。队伍里14位女党员巾帼不让须眉,20多位70多岁的老党员精神矍铄,更有唐瑞昌、欧阳泉等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怀揣对党的赤诚之心,踏上了定南九曲中央苏区盐道的游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脚步踏上定南九曲中央苏区盐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九曲河水澄澈如昔,在青山翠谷间蜿蜒流转,似一条灵动的丝带;脚下的青石板历经岁月冲刷,棱角虽已磨平,却依然沉稳坚实,每一块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这不是普通的游学路,而是浸染着先辈血汗、凝聚着人民智慧的精神通道。</p> <p class="ql-block"> 沿着盐道向上攀登,山势愈发陡峭。令人震撼的是,当年群众自发构建了严密高效的运输网络与情报系统,形成“全民运盐”的壮阔景象。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百姓都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关键一环:有人肩挑重担在崎岖山路跋涉,有人巧妙传递情报为革命护航。他们身份平凡,却以非凡的勇气和信念,为革命胜利注入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历史的高处回望,我们更懂:革命的成功,不仅靠武装力量的拼搏,更离不开这些无形的“生命线”。是什么力量驱使百姓冒死运盐?定南盐道纪念馆墙上的一句话道破答案:“他们相信,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这份来自百姓心底的朴素信任,没有华丽辞藻,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它是党和人民情感的纽带,是支撑革命前行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 此次游学最深的启示在于:历史从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无数普通人在时代中选择的交织。重走盐道,不仅是追寻先辈足迹,更是探寻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相连的精神纽带。如今物质丰富,我们或许不再缺盐,但先辈们为理想甘于奉献、无畏牺牲的精神之“盐”,始终是滋养心灵、指引前行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曲河水仍在静静流淌,盐道上的脚步声虽已远去,但那段岁月里的精神“咸味”,永远刻在土地的记忆中,也烙印在每位行走者的心里。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在人生路上坚守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卢春香</p><p class="ql-block">编:郑红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