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之华严寺

行行摄摄

<p class="ql-block">  大同在北魏时曾是都城,称平城。在辽时,是西京。华严寺是辽时期的皇家祖庙。寺庙座西朝东,辽史记载,辽兴宗建寺时特意要求“依契丹旧俗,东向而拜”,使得这座汉地佛寺承载草原文明的灵魂。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大多毁于战乱,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又遭摧残,康熙初年修补,但风光难现。</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山门是近年复建的,但建造水平很高,它的工艺功法都是按照辽金的规制建造,</p> <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也是复建的一座建筑,是仿照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建造,其突出特点是大殿前有一突出歇山式抱厦。</p> <p class="ql-block">山门对联由曾任大同市的著名书记所题。</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的壁画是央美壁画系师生花了三年时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上华严寺山门(清代):普光明殿后的清代山门,门内左右两侧有哼哈二将,也属于当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原本的大殿在辽末毁于战乱。在金代(1140年),由通悟大师按照辽代布局重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有四宝:辽代遗址,金代建筑,明代雕塑,清代壁画。它是现存体量最大,辽金木构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合起来即为九五至尊之意。面积155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房顶上的一对琉璃鸱吻,高4.5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北端为金代原物,南端为明代制作。</p> <p class="ql-block">  壶门,传承自中亚,后世这种造型被移植到家具上。国内古建保存壶门形制最早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  大殿正门上的两块牌匾,大雄宝殿和调御大夫都是明代原物。调御大夫是佛的十号之一,指佛法可以陶冶一切可度之人,落款是明代总兵马林。</p> <p class="ql-block">  佛坛上是明代五方佛造像,中间三尊是木制,旁侧两尊是泥塑。佛前的角楼是清代雕刻家李彦贵的作品,原型是大同城西北角的角楼乾楼。宣德至景泰年间(1426-1454),木制佛是在北京制作好运到大同。</p> <p class="ql-block">  五方佛两侧是二十诸天明代造像,身体微微前倾,以护法神的身份做出了礼佛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有壁画,为明代壁画清代重绘,规模仅次于永乐宫,线条流畅,工笔重彩,大门两侧的壁画可以贴近仔细端详欣赏,可以看到古画的沥粉贴金工艺以及壁画上清代画家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殿内使用了减柱造和移柱造,空间特别宽敞。</p> <p class="ql-block">  殿前的八角陀罗经幢,上半段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下半段辽大康二年(1076年)。</p> <p class="ql-block">  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东南侧,内有薄伽教藏殿,大殿右侧梁下有“辽重熙七年建”的字样,比重建的大雄宝殿早了一百年,是现今国内仅存的8座辽构之一,殿顶为歇山顶,斗拱式样古朴,犹有唐风。这里曾经收藏有全套的《契丹经》,是辽国的皇家佛教图书馆。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教藏”是藏经,是世尊的藏经阁。此殿除了1987年至1989年落架大修外,基本保持原状,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砖雕山门。</p> <p class="ql-block">  殿前陀罗尼经幢,辽寿昌年(1095年)。</p> <p class="ql-block">  殿外悬挂的牌匾“薄伽教藏”基本符合宋代的营造式的造牌匾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  此殿最大的特色是其内侧墙壁上排列着木雕结构的重楼式壁藏,即经书柜,共38间。在大殿正后方又特别设计了一座面阔五间的天宫楼阁。正中腾起的天宫通过飞虹桥与南北楼阁相连,象征着神仙的居所。因其在佛坛背后,我们从正面是看不到的。其壁藏国内仅此一例,可以看作是辽代建筑的微缩模型。华严寺门前的广场,就是仿照薄伽教藏殿内而做,周边是藏经阁,中间是天宫楼阁的放大版。</p> <p class="ql-block">  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元至元十年(1273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佛台上有三组共31尊佛像,29尊辽代彩塑造像,2尊明代补塑(过去未来两尊佛前的两尊小佛)。立体呈现了佛陀讲经的场景,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风格。仅菩萨的宝冠就千姿百态,几乎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彩塑中,有一尊高约2米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最为生动,面容沉静,姿态优雅,侧身赤足立于莲花台上,头戴镂空宝冠,配串珠璎珞,双臂镶嵌珠臂,系红色长裙,双手合掌,身体左转,露齿而微笑,似乎正看向人群,被赞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耿彦波警示碑</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筑群,是在错误理念指导下诞生的错误作品。其错误有三:其一,未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擅自开工,严重违法;其二,缺乏专家论证和历史考古依据,违背科学;其三,建筑体量、密度和高度不当,对国保单位造成干预影响。鉴于其投资巨大、影响恶劣,故暂予保留,以作反面教材,警示后人,避免重蹈覆辙。特立此碑,铭记教训,引以为戒,昭示未来。</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还有一座辽代建筑海会殿,50年代被占用的小学拆毁,大同博物馆保存了海会殿内的几十尊佛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