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巴黎是全世界博物馆“发烧友”的天堂。其博物馆的数量及质量,全世界没有几个城市可以予之媲美。就名胜古迹及艺术收藏而言,如果巴黎人“谦虚”地称自己为世界老二(基本上不可能😉),我相信没有哪个城市敢跳出来声称自己世界第一。整个巴黎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转角处一座并不起眼的楼房也许凡高曾在此住过;街对面那栋旧楼中,窝着一家小旅馆,落魄的王尔德曾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一座并不奢华的咖啡厅,拿破仑未发迹时曾在这里赊帐喝过咖啡。公园,街上出自名家之手的雕像,它们也许被几个叫路易的国王们亲手触摸过。历史的沉淀,名人的加持,让巴黎的一草一木都自带光环,故事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男爵负责了巴黎的大改造,成就了巴黎今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将改造巴黎的计划交给奥斯曼男爵</p> <p class="ql-block">巴黎改造前,奥斯曼男爵委托摄影师拍摄了一些旧巴黎的照片,改造前的巴黎</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巴黎</p> <p class="ql-block">巴黎能成为如此“金贵”的城市,与巴黎人对古迹的维护,老物件的痴迷密不可分。这次由于时间充足,我“奢侈”的两次去到巴黎博物馆。这是一座专门讲巴黎故事的博物馆,还免费。这里的展品之多之杂令人眼花缭乱,而且藏品还在不断地扩充,给人感觉每一个巴黎人都可以将自家的储物室扫一扫,找出他们认为可以代表巴黎某一历史时期的物品送进博物馆,然后由博物馆的专家们作出留存判决。通过这一次参观让我认识到每一件普普通通,看起来豪无价值的东东,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变得意义非凡。比如这里的展品有19世纪巴黎保存完好的街道路牌;16世纪歺馆,酒馆,肉档的行业招牌;名人穿过用过的东东;像是上了断头台的安东奈特皇后囚室中的床和梳妆台;拿破仑三世儿子的金摇篮等等。所以一些普普通通的物件,将来的某一天有可能变成意义非凡的古董,扔掉实属可惜。就像我家曾拥有过一件文革时期的钧瓷雕塑名为“铁姑娘”,是一个粗壮的女子手拿榔头凿石头的形象。文革后,嫌雕塑既蠢笨又难看,就将其扔了,现在想想很后悔,先不说钧瓷是五大名瓷之一,那“铁姑娘”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估计已具有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儿子的金摇篮</p> <p class="ql-block">巴黎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行业标志</p> <p class="ql-block">巴黎博物馆中展示的巴黎的街牌和路牌</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行业招牌,那个牛是牛肉店,那个剪刀是裁缝店</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的三巨头之一丹东,三巨头都成为了巴黎历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三巨头之一罗伯斯庇尔</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三巨头之一马拉</p> <p class="ql-block">女仆刺杀马拉</p> <p class="ql-block">法国皇后安东纳特在监狱中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次巴黎小住之前,我曾去过卢浮宫三次。每次去都像赶集,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好好享受这顶级的艺术圣殿。1995年我第一次走进卢浮宫,那次是跟着一个德国旅行团,有导游带着,穿馆过厅,直奔那三件誉满全球的展品—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和无头胜利女神。之后就放我们自由活动。而自由活动的时间也就是朝大门方向奔去的时间了,顺路能看什么就是什么了。后来两次都是我自己去的,虽然租借了耳机,由于没有掌握耳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也是看的懵懵懂懂。记得第一次租借耳机时,还没有中文解说,第二次租用时才加入了中文。虽然有中文,但由于时间紧,我又急,总是搞不清耳机的使用指引,结果耳机成了摆设。卢浮宫共分成三大展馆:一,黎塞留馆( Richelieu) ;二,德农馆(Denon); 三,叙利馆(Sully)。三大展馆各有侧重;德农馆主要展出文艺复兴前后的欧洲艺术:叙利馆主要展出古希腊古罗马及远东古时期的艺术:而黎塞留馆主要展出文艺复兴之后至19世纪之前的欧洲艺术。大部分时间有限去参观卢浮宫的游客基本上是去德农馆。因为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及胜利女神都在此。看完这三大件后基本上来卢浮宫的目标就OK了,余下的时间就是途中寻找三大件时随便看看。如果游客不多,有导游带着,观赏这三大件也需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蒙娜丽莎前面一堆人,又想和维纳斯及胜利女神单独合个影,那时间就难以掌握了。记得九五年第一次进入卢浮宫,游人并不多,我曾一个人矗立在蒙娜丽莎画像前,前后左右细细观赏,就差拿大顶,倒着看了。那时蒙娜丽莎画前也没绳子拦着,随便看,这种“奢侈”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已成为追忆。现在只要有手机,有各种App傍身,交通的便捷,“千里走单骑”已成为世界各地众多游客的第一选择。难怪卢浮宫门前天天堆满了乌泱乌泱的人流,即使冷风飕飕的雨天也不会浇灭这群游客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这是接近闭馆时,才照的,那时游客终于少了</p> <p class="ql-block">断臂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雅克. 路易. 大卫所画的拿破仑加冕礼</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用了两天时间“朝拜”了卢浮宫,第一感觉真累。建议时间有限,又想好好欣赏卢浮宫的游客,如果自己没做功略,最好跟着导游,好过自己无头苍蝇似的乱转,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次我又租用了耳机,然后花了半个多小时细心的按照指引,一步步的操作,终于掌握了使用技巧。学会使用耳机后,观赏效率提高了不少。两天的时间终于让我将整个卢浮宫粗粗的扫了一遍,还第一次参观了过去三次从未走入的黎塞留馆。黎塞留馆中有许多17-19世纪欧洲装饰艺术品,包括家具,挂毯,钟表等,喜欢装修的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这里有路易十六及皇后,拿破仑一世及皇后,拿破仑三世及皇后的睡房,办公室,客厅及餐厅的装饰,特别是拿破仑三世那间巨大的餐厅,奢华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金红两色为歺厅的主色调,满眼金光闪闪,都说金色用多了可能会俗艳,可这里不见俗,而是惊艳。法国人对色彩的运用,装饰的搭配是神级的存在。拿破伦三世及皇后的睡房较之他叔—拿破伦一世及前辈路易十六的睡房奢华的多。这一时期应该是法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社会最为富裕的时代。所以国家才有银子由奥斯曼男爵负责对巴黎进行了外科手术般的重建,缔造了巴黎今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的大宴会厅</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的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的会客厅中央的那个三面座椅很奇特</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接待客人的大厅,那把王椅很小,可能是因为拿破仑矮小</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接待客人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过去卢浮宫每星期仅星期四延长参观时间至晚上9:00,现在增加到两晚上。而我两次去都选择的延长日,晚上8:00多才离开。必须吐槽一下卢浮宫中的餐厅,又贵又难吃,客人还巨多,我觉得整个巴黎城中再难找到比卢浮宫餐厅更难吃又贵的餐厅了。不想委屈自己的胃,也不愿浪费时间的游客,可以考虑自备干粮。</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之所以位于世界十大博物馆之首,不仅仅因它的藏品丰富,卢浮宫建筑本身就是建筑史上的典藏宝库,它代表着西方宫廷建筑的顶峰。我觉的唯一能与之媲美的是我们的故宫,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宫廷建筑的封顶之作。</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巴黎还有另一个与卢浮宫并驾齐驱的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可以说它是卢浮宫的延续,收藏了卢浮宫藏品之后的,即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的近代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展品当属印象派大作。法国是印象派的发源地,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印象派的藏品应属于世界博物馆之首。 而奥赛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又是一件艺术品。它本是一个为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的火车站,后来被停用。上个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决定将其改造为博物馆专门存放近代艺术品。1986年奥赛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保留了火车站的宏伟结构和装饰细节,它那巨大的玻璃天顶和钟楼为博物馆提供了独特的光线和空间感。我本人更喜欢印象派的作品,觉得它们更贴近现代人的情趣。奥赛博物馆一共分了三层,他们将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的大作都摆放在三楼。我第一次去奥塞博物馆时没作功略,花了不少时间在第一层,结果杯具了,第三层印象派的大作基本上没怎么看。这一次再访奥塞时,直奔三楼,细细扫了一遍所有展出的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大师们的神作后。再下到二楼观赏了罗丹的雕塑。第一层仅粗粗的看了看,便拖着沉重的脚步,又累又饿的离开了。这一次接受了在卢浮宫吃饭的教训,估计奥赛餐厅也好不到哪儿去,便自备了巧克力充饥。</p> <p class="ql-block">这是Edouard Manet 画的一幅叫德拉克罗瓦的葬礼,这上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当时画界的大咖</p> <p class="ql-block">莫奈画的火车站,那火车冒着烟,就像缓缓地驶来一样,</p> <p class="ql-block">莫奈画的小船,那小船好像在动</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的所画的胖女人</p> <p class="ql-block">凡高的意大利女人</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虽然比卢浮宫小得多,但是由于游客太多,细细欣赏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时间有限,直接参观三楼即可。巴黎还有一间罗丹美术馆,几乎涵盖了罗丹所有的雕塑成品及半成品。而奥赛博物馆二楼展出的罗丹雕塑,是其最精华的一部分作品。我觉的如果对罗丹的雕塑没有特殊的兴趣,可以省去参观罗丹美术馆。不少人痴迷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如果在奥赛博物馆没看够,巴黎还有另外两座美术馆专门展出莫奈的作品:一是“橘园美术馆”,位于杜乐里花园内,那里展出了莫奈八幅巨型“睡莲”系列壁画;二是“玛摩丹莫奈博物馆”(Musee Marmottan Monet ), 位于16区, 1966年,莫奈的儿子米歇尔莫奈(Michel Monet) 将父亲莫奈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使这里成为世界上莫奈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的镇馆之宝莫奈的“印象. 日出”正是印象派名字的由来。可惜当日我参观博物馆时,“印象. 日出”被租借出去了,无缘见真容,不无遗憾。</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雕塑行走的人</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雕塑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取自地狱之门的上方</p> <p class="ql-block">橘园中莫奈的巨型油画“睡莲”</p> <p class="ql-block">睡莲局部节选</p> <p class="ql-block">睡莲局部节选</p> <p class="ql-block">巴黎是个与时俱进的城市,除了代表古典艺术的卢浮宫和近代艺术的奥塞博物馆,巴黎还有一个著名的收藏现代与当代艺术的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其展品涵盖了20世纪至今的绘画,雕塑,设计,摄影,影像及新媒体艺术等。真可谓包罗万象,稀奇古怪,新颖独特,标新立异,引领潮流。艺术中心大胆独特的设计—裸露的钢架结构和彩色管道都是超越时代的产物。1977年艺术中心落成时,曾引发了公众巨大的争议,竟被巴黎人称为“巴黎的怪物”。没想到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20年后,1997年蓬皮杜中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具有跨时代的创新意义。真应了那句“此一时彼一时”。十多年前我曾来过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时的我对现代派艺术了解甚少,和当年普通的巴黎老百姓一样,觉得蓬皮杜中心很丑,完全接受不了。艺术中心所展出的现代派和超现实的绘画,雕塑等藏品也是看的懵懵懂懂,有些藏品觉得简直就是垃圾,观感很差。这些年随着对现代艺术的了解和积累,慢慢地也能理解,甚至懂得欣赏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等大师的作品了。这一次我又重返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居然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当自己发现一幅好似赵无极的作品,却是由日本画家所作时,我诧异他俩的风格有些相近,他们处于同一时期,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呢?哈哈,惊叹自己居然能看出点门道了,为自己骄傲😁。</p> <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的超时代设计,现在看上去觉得挺正常😃</p> <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旁边墙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古典画派已经登峰造极,再没有可发展的余地了。再加上照片的出现,绘画艺术急需新的方向,结果印象派,圆柱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的现代艺术应运而生,都是不断探索的尝试。我本人从开始的难以接受,慢慢地觉得顺眼,最后甚至喜欢上一些大师的作品,像是马谛斯的舞女,罗斯科的彩条等。所以最好不要将自己束缚在一个框内,要跳出框框,接受新的信息源,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马蒂斯1910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蒂斯1914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作品晕船,这张画确实让人有犯晕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俄国女画家Natalia Gontcharova的火列鸟</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夏卡尔的梦境,人都飘来飘去的</p> <p class="ql-block">日本画家Hisao Domoto的作品,我觉得他的画和赵无极的有些相像,他们也是同代人,他们到底谁影响了谁?</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博物馆众多,且包罗万象,除了文中所提到的闻名世界的博物馆,还有其他分门别类的小众博物馆,像名人故居,巧克力,香水博物馆等等,其中一家小众的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家名为“Jacquemart-Andre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é),是一座著名的私人艺术博物馆,位于巴黎第八区。博物馆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曾是私人宅邸,在这里访客不仅能欣赏到原主人丰富的艺术收藏,高雅的艺术品味,优雅的建筑风格及奢华的内部装饰, 还能感受到19世纪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氛围。</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妻子的姓Jacquemart 及丈夫的姓Andre合在一起命名。丈夫—Édouard André,是位富有的银行家,祖上虽不是贵族,但其父是位成功的银行家,他为Édouard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而Édouard André子承父业,继续发扬光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族的财富,成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重要人物。他的妻子Nelie Jacquemart也非等闲之辈, 是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拥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品味。可能是二人没有子嗣的关系,他们共同创立了”Jacquemart-Andre博物馆”,将自己的私宅和毕生的艺术收藏奉献给了社会。</p> <p class="ql-block">男主人Andra</p> <p class="ql-block">私宅博物馆的女主人Jacquemart</p> <p class="ql-block">私宅博物馆的进入大门后的正厅</p> <p class="ql-block">这座私宅博物馆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闹市中的伊甸园。博物馆位于中心区奥斯曼大道上,这是一条非常繁忙的大街。没进去之前,想着大街旁边的房子难到不吵吗?走进一个很普通的大门,经过长长的封闭的拱形甬道,转过弯,哇塞,一座豪华的建筑,美丽动人的大花园豁然出现在眼前,繁华的闹市中,忽然出现了这样一个隐匿安静的花园大宅子让人觉得不真实。介绍巴黎的攻略中曾提到巴黎城区以公寓为主,大部分超级富豪也是住在公寓中,独立屋很少。这种豪宅在巴黎大概不会太多,即使是超级富豪也不一定能拥用,它们应该在那些老钱们的手中。这座豪宅背向大街,周围有高高的围墙将其与前后左右隔开,豪宅共拥有17个房间。由于和前面的大街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房子和花园都很安静。豪宅中,我最喜欢是冬季花园,这是个内部花园,阳光从顶部的玻璃屋顶射入,房间的两边是著名的双螺旋楼梯,楼梯延伸到玻璃房顶下的开放空间,上到顶部,可以看到冬季花园整个的美景,大理石铺成的前厅,镜面的墙壁,大厅中的植物,使人可以冬季足不出屋,就可以享受到满室的阳光和植物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私宅博物馆位于奥斯曼大街上的大门,游客要穿过这个长长的走廊,然后拐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私宅博物馆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私宅博物馆中,我觉得最漂亮的冬季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双螺旋楼梯</p> <p class="ql-block">从双螺旋楼梯上去,站在花园的顶部拍摄的下面花园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夫妇俩收集的中国瓷瓶,上面是身着清朝服装的小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夫妇两人的私人珍藏,应该该是来自中国的青铜狮</p> <p class="ql-block">夫妻两人先后去世后,于1912年根据他们的遗愿,将豪宅及其艺术品收藏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如今流传着一种说法,普通人三代之后,你将会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忘,连你的后代都不一定会记得你。如果Andra和Jacquemart有子嗣,并将财产留给了自己的后代,100多年之后,大概没多少人知道他们是谁?今天因为他们遗赠的博物馆,他们得到了后人的尊重和纪念,他们作到了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经常有特展,我在的时候,正好是来自罗马著名的Borghese博物馆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又见卡尔瓦桥</p> <p class="ql-block">拉菲尔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卡尔瓦桥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