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游新疆(六 --1)

阿拉丁

经过近7个小时的车程,昨天晚上10点左右到达库车,入住云来酒店。<br> 早餐店就在酒店附近,老板是湖南人,听说我们是湖北人,很是高兴,难得在千里之外的边疆碰见“近邻老乡”啊。 <div> 我们打听好龟兹古城的地址后,打的直奔古城。<br><br></div> <font color="#333333"> 这就是古城,城门楼好像刚刚维修过</font> <font color="#333333"> 城墙正在维修</font> <font color="#333333"> 先来一张“到此一游”吧</font> <font color="#333333"> 我们已迫不及待地出城外看看</font> <font color="#333333">古城旁就是历史文化街区“清城巷”</font> <font color="#333333">街区以灯笼、壁画、雕塑、墙绘等形式介绍了龟兹古城的佛教艺术、商贸活动、民族融合等内容<br></font><br> <font color="#333333">介绍佛教艺术</font> <font color="#333333"> 介绍多民族融合</font> <font color="#333333"> 介绍石窟雕塑</font> 库车市(古代称龟兹),因著名的独库公路现在已为大家所知。<div>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龟兹国的所在地。</div><div><font color="#ed2308"> 注:"龟兹"读音应为:qiu(音同“邱”) ci</font><br> </div><div> 你可知道,龟兹古城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明星城“哦,它曾是是汉、唐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div> 历史上,它曾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波斯及中原汉唐四大文明的唯一交汇处。当年疆域辽阔,在它最盛时期,以今龟兹为中心,其疆域东西一千多公里,南北六百多公里。<br> <font color="#333333">摄于清城巷壁画</font>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它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并逐步发展为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绵延千年,其佛教艺术影响了河西走廊及中原以及中亚佛教艺术的发展,因而被称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br> 现经多次考古发现,龟兹古城四周尚存大量的佛教文化遗址、寺庙、壁画、佛像石窟等 及大量先民们留下的遗物。<br> <br> 2013年龟兹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我们沿文化街区往前,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下图雕塑人物。<br> 他是谁?鸠——摩——罗——什,好奇怪的名字,刚一看见,还不知道如何读呢。原谅我们才疏学浅,更不懂佛教文化。<br> 看了介绍,方知道,鸠摩罗什可是佛教界的重量级的人物啊。<div> 如果称龟兹古城是当年的“明星城”的话,鸠摩罗什可是当年的“大明星”哦。</div> 鸠摩罗什(344——413)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祖籍印度,生于龟兹,即今库车市。<br><div> 鸠摩罗什是第一个将佛教的梵文翻译成汉文的中国佛教界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他翻译的《金刚经》等至今仍是汉传佛教核心经典。</div><div> 他是佛经翻译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梁启超先生称他所在的时代是“中国佛教最盛期”,陈寅恪大师称其译作是“梵汉融合典范“。</div><div> 他一生跌宕起伏,曾因前秦攻灭龟兹国而被囚禁17年,在狱中却潜心研学汉语,使其以后的译经既保留佛理,又具文学美感, 成为一代“译经巨匠”。<br> 而后,后秦时期又为他“平反”,并请回到长安,还专为他设立逍遥园译场。于是,他率3000弟子,采取团队协作方式,分工校勘,开创集体译经模式,从此,他的人生与事业步入了“高光时刻“。</div><div> 唉,历史总是这样兜兜转转,又使我想起老祖宗的教导:</div><div>“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div><div> 鸠摩罗什大师终于担当起了历史大任,他多次在龟兹等地传经布道,为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br><br></div><div> </div> 另一个醒目的雕塑人物 —— 玄奘, 这是中国家喻户晓都熟知的高僧。以他西天取经为题材的故事、影视,早就斐名海内外。他生活在唐朝,比鸠摩罗什晚了约300多年。他西去取经,也曾在龟兹停留,并在此传经布道。<div> 龟兹古国,也因这些大师们的到来,使其成为当年的佛教文化中心。</div><div> 据说,“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就在龟兹。不知真假?</div> 玄奘大师 壁画介绍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班超,为抗击匈奴、平定西域立下汗马功劳 又看见骆驼队伍了,形象好逼真啊! 又遇见骆驼了,二人忍不住要去牵。<br><br> 只听见骆驼似乎在嘀咕:这是哪里来的二个外乡人哪?你们有这本事吗?我们可是要去沙漠长途跋涉的哦!<br><br> 我们在文化街区走走看看,这些图片,这些雕塑,这些文字的介绍,我们看见了先哲们如此鲜活的形象。<div>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曾经鲜活地来到过,生活过,并思考过,奋斗过......<br> 同时,也让我们对原来不熟悉的佛教文化有了一点点了解 ——— 这可能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意义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