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是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全长约3.5公里,由1700至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环绕寺院外围。信徒和游客沿顺时针方向推动转经筒,完成一圈需1小时以上,这一传统既是宗教修行,也是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转经长廊不仅是建筑奇观,更是藏传佛教信仰的载体。信徒通过转动经筒积累功德,同时长廊的布局与寺院整体建筑(如六大学院、佛殿)共同构成了拉卜楞寺作为“世界藏学府”的宗教与学术地位。</p> <p class="ql-block">菩提法苑,即为僧人辩经场所,位于寺院西边萨哈尔村南。经轮房,俗称“嘛呢房”,是建造简单之平房,围绕寺周,约500余间,内设经轮。菩提塔,为铜质镏金,高三层,甚为珍贵,因位于贡唐仓院内,又称贡唐塔,另大经堂东侧有合离塔,寺院东边有“神变白塔”。</p> <p class="ql-block">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以长达3.5公里的转经长廊构筑起全球最宏大的朝圣回廊。当指尖触碰鎏金经筒的刹那,铜器与木轴的摩擦声与红衣僧侣的诵经声交融,形成跨越时空的信仰交响。</p> <p class="ql-block">六时吉祥,三业清净</p><p class="ql-block">心灯不灭,法轮常转</p><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法雨均沾</p><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梵音缭绕</p><p class="ql-block">慈云广被,慧日高悬</p><p class="ql-block">金刚不动,自在圆明</p><p class="ql-block">万缘放下,一念不生</p><p class="ql-block">莲花净土,贝叶真经</p><p class="ql-block">福田广种,善果常圆</p> <p class="ql-block">赭红色院墙镶嵌鎏金宝顶的建筑群,在桑科草原的映衬下展现藏汉合璧的营造智慧。1700余座经堂佛殿层层递进的立体布局,既是藏地建筑技艺的活态博物馆,也是《国家地理》评选的"全球最具宗教特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寺院管委会</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煨桑烟雾中,信徒叩长头时与青石板的轻触声,黄昏辩经场智慧交锋的击掌声,共同编织成安多藏区最动人的精神图谱。这里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现代人寻求内心安宁的时空胶囊。</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穿赭色袈裟的僧人与世俗居民共处一街,年轻僧人怀抱经卷匆匆穿行于僧舍光影间,展现宗教生活与市井烟火的和睦共生。</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愿皆如愿,行皆坦途”,这是一句普世祝福语,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慈悲与祈愿精神。</p> <p class="ql-block">藏民在寺院外等候入内祷告,此处不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红尘向左,净土向右”——以空间隐喻展现宗教与世俗的和谐共存,成为拉卜楞寺精神内核的经典表达。</p> <p class="ql-block">“行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用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诠释修行与生命实践的辩证关系。</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拉卜楞寺将一年划分为九个学期(四年大学期、二年中学期、三年小学期)。大学期,每学期为一月;中学期,每学期为二十天;小学期,每学期为十五天。</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使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面积8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九十多座,僧舍一万多间及六大扎仓(学院),诸类佛殿、众多活佛宫邸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嘉木样大师别墅等宏伟建筑群。鼎盛时期有僧侣3600余人。所属寺庙有139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八大堪布等活佛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p> <p class="ql-block">除各学院的经堂外,拉卜楞寺有众多佛殿,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白伞盖菩萨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寿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不止的信徒上,感受到这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通过持续性动作描写强化宗教精神的永恒性。</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地区第一名刹。这些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和式。</p> <p class="ql-block">时轮学院经堂坐落于大经堂右侧,建于1763年,正殿东西5间,南北11间,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内供时轮金刚佛铜像。后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着堪布仓、贡唐罗智仓、旦巴嘉措等活佛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僧人上课处,都要脱鞋入内,门口脱了一地僧鞋。</p> <p class="ql-block">学僧每年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升级,时间为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考试时,考生坐中间,回答格西和僧人们提出的问题,回答圆满,不漏点滴,方为及格。</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 <p class="ql-block">讲解的僧侣,讲的内容极其简单。</p> <p class="ql-block">政教合一历史遗存:清代确立的六大活佛转世系统和108个部落管辖权,使其成为甘南政教中心,现存历代嘉木样活佛灵塔、帝王御赐文物等见证历史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信仰不是仰望,而是前行的光芒”,强调信仰对现实生活的指引作用。</p><p class="ql-block">“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诗句的在地化传播,常被游客用以表达寺院的情感联结。</p> <p class="ql-block">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 class="ql-block">1958年前,拉卜楞寺出租土地2.17多万亩,周围13庄900余户都是它的佃户。拉卜楞寺在夏河县境内有羊36500多只,牛7400多头,马9540匹,还出租房屋5100多间。再加上寺院还从事放高利贷、商业活动、信徒布施、僧徒募化等,使大量的财物流入拉卜楞寺,从而使拉卜楞寺具有雄厚的经济势力。</p> <p class="ql-block">作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拉卜楞寺设有六大学院,涵盖医学、天文历法等学科。僧侣需通过严苛的多仁巴学位考试(每年仅录取2人),其辩经场景激烈,手势与表情充满张力,展现对佛理的深度探究。</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属寺总称108寺,实际不止此数,其中甘肃境内有66寺,青海境内6寺,四川境内21寺,内蒙古境内7寺,西藏境内5寺,山西1寺,北京1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