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昨天我们从登封的嵩阳书院出发走了大约341公里,</span>耗时 4小时15分钟 路线 登封→ 郑少洛高速 → 禹登高速 → 永登高速 → 许平南高速 → 二广高速 → 沪陕高速 → 内乡/赤眉 → 312国道 → 郦都大道 → 菊潭大街 → 大成路 → 内乡 全季酒店.</p><p class="ql-block">今天是6月17日,我们寻迹好问最热的一天,从登封到内乡气温一直在39 度徘徊,对于我们山西晋北黄土高坡的人来说说实在受不了。但是为了完成这次文化之旅我们只有拼啦。</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以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独特旅游资源著称。人口53 万、面积2465平方公里、GDP299亿。秦初置县,古称“菊潭”,隋代更名菊潭县,因县内有南乡,中乡,北乡,<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956年定名内中县。隋开国皇帝杨坚为避讳其父杨忠改为内乡。</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寻迹好问的主要目的地是内乡的县衙,对外号称是龙头在北京(故宫)龙尾在内乡(内乡县衙),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县衙,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属于元代。距今有721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来内乡县衙参观呢?这是因为我们从资料上了解到这里有金代内乡县令元好问展览,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你们是外地来的吧?需要讲解的吗?”她听完我们的来意得知我们来自元好问老家。爽快地说“太好啦!我们这里有(金代元好问县令展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们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span>我为你们讲解吧!”这就是元好问文化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有人问你们走这么远人生地不熟在寻迹的道路上一定困难不少吧?</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然我们举着寻迹好问的文化旗,讲着纪念元好问诞辰的故事。可以说所到之处得到大家的许多帮助和支持。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出行没有困难。</p> <p class="ql-block">美女叫封枫是这里负责文化宣传的,听完我们的经历非常激动,立马联系上内乡文旅局、博物馆的领导郭涛来接待我们、并赠送给我们一些有关元好问的书籍,我们把定襄知名画家邢富平专为这次系列活动作的元好问画像复制品回赠给元好问县令展览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小小的赠送仪式。</p> <p class="ql-block">话说元好问从1218年一直到1227年长大9年的时间里一直居住在登封期间,虽在1221年考取进士受辱拒绝为官,1224年以“宏词科”登第正式步入仕途因与官僚难于同流合污而辞职外,元好问为了躲避战乱在开封耕读维家经历了他一生最艰苦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充国史馆编修。次年夏天,还居嵩山,接着任镇平县令。</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在内乡做县令的时间大约是1227年的五月。那么问题来了元好问有什么资格去内乡当县令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于金兴定五年(1221年)考中进士,奠定入仕基础。此后又于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积累中央官职经验。在调任内乡前,他已担任过镇平县令,积累了治理地方的实际经验。</p> <p class="ql-block">金末正值蒙金战争激烈时期(1227年前后),内乡地处战略要冲,需能吏稳定民生、保障赋税。元好问因政治可靠、能力突出被朝廷委派至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土地荒芜,朝廷急需恢复生产以支援前线。元好问以"不负皇命"为己任,赴任后积极组织难民垦荒、赈济灾民,符合金廷对地方官的急迫需求。</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做县令究竟做了些什么成绩呢?</p> <p class="ql-block">请大家看看录的小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四年至五年(1227—1228年)出任内乡县令,正值金朝衰微、蒙古南侵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身处金元对峙的前沿,其政绩、文学创作与历史观察均深刻反映了时代动荡</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调任内乡县令,时值金元战争动荡期。他在内乡任职约一年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说至1231年)</span>主管一县政务,涵盖赋税、司法、农桑等事务。当时内乡地处伏牛山区(今河南西峡县),属金朝经济薄弱区,旱灾频发,民生亟待改善。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丁悠守孝三年,</span></p> <p class="ql-block">安置流民垦荒:金元战乱时期,大量难民涌入内乡。元好问将荒废土地划分配给流民耕种,助其重建家园,稳定社会秩序。他常脱官服深入田间,与百姓同劳同息,推动农业复苏。</p> <p class="ql-block">减免赋税体恤民艰:面对苛税催征,他深感"催科无政堪书考",在诗中表达对民生困苦的忧虑(《内乡县斋书事》),并尽力协调税赋,避免过度盘剥</p> <p class="ql-block">扶民度难,扶危济困:传曾于春节偶遇债户夫妇欲自尽抵债,慷慨赠银十两并题联“苦尽甘来”劝慰,百姓誉其为“青天老爷。</p> <p class="ql-block">赴任当年即遇“百日大旱”,河流干涸,百姓“嗷嗷待哺”;元好问亲率民众祈雨抗旱,并作《观淅江涨》记录灾情。</p> <p class="ql-block">整顿吏治:主张"为官避事平生耻",批判碌碌无为的官员,以身作则践行担当精神。他痛斥"吏奸而渔,吏酷而屠"的腐败现象,强调"公廉第一难",树立清廉典范</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内乡县斋书事</p><p class="ql-block">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p><p class="ql-block">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p><p class="ql-block">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p><p class="ql-block">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p> <p class="ql-block">白话译文</p><p class="ql-block">待群吏从公堂渐渐散去,静悄悄已到那半夜时分,孤寂的寸心无所托寄,百种的忧愁如火蒸薰。</p><p class="ql-block">催讨赋税无政绩,我无法经受官府考核的条文,只因为谁还拿得出粟米,来帮助缺粮的官军?</p><p class="ql-block">饥饿的老鼠围绕床脚,叫吱吱就像要诉说酸辛,惊惶的乌雀啼噪月下,悲切切真令人不堪听闻。</p><p class="ql-block">扁舟一叶,我没能顺沧浪飘浮远去,深深愧对,我家舂陵老使君。</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今天了解到元好问在内乡做县令的一些资料,这就是内乡人对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下一个目标是丹水镇的菊花山。寻找元好问为母亲守孝丁母悠的地方。</p>